第三十六章 茶劑顯奇功
字數:3932 加入書籤
一晃到了秋天,山野開始不斷變化,高低遠近,層層疊疊,逐漸絢爛起來。
這天,錢書生興衝衝地來到茶坊。農廬請他入座,問道:“先生近來可好?”
“你看,我現在身體結實了,精力充沛了,這都是你家茶湯的功勞啊!”錢書生高興地說道。
“嗯,這也是先生調養得好啊!”農廬說到點子上了。兩人寒暄起來。
小夥計端壺茶過來,農廬請錢書生用茶。巫青有了身孕,雖已出懷,卻在後院熬茶湯,一位夥計在一旁幫忙。農廬讓她歇著,她說不礙事。
錢書生與農廬邊喝邊聊,興致蠻高,這時正說到白鶴觀鎮,錢書生用一首詩來描述家鄉:
昔人已乘白鶴去,
此地空餘白鶴觀。
白鶴一去不複返,
縱使白霧淚已幹。
“與白鶴傳說有關吧。”農廬說。
“是的,我們鎮遠看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白鶴。”錢書生每每說到家鄉,都自然流露出幾分自豪感來。
古時候,在白鶴觀寺內住著一位老人。老人一邊行醫,一邊修仙,很受鄉親們的敬重。一日,一隻白鶴落在寺前,發出哀哀的叫聲。鄉親們圍觀,老人聞聲出寺,見是一隻白鶴在流血。於是老人采來一把草藥,將擰出的草藥汁滴到白鶴的傷口處,很快就止住了血。之後,在老人的精心喂養下,白鶴不久就康複了。
一日清晨,老人向鄉親們辭行後,乘著白鶴飛往天上去了。鄉親們才知道這位老人已經成仙,而白鶴則是仙界派來迎接老人的。
望著遠去的老人,鄉親們戀戀不舍;望著遠離的鄉親們,老人也戀戀不舍。天黑以後,老人到了天上,無奈白鶴一去不複返,老人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到白鶴觀寺探望鄉親們,隻能俯看家鄉。
老人隻望見了河流上的煙波,而沒有望見家鄉和鄉親們,更增添了老人的思鄉之情。後來,鄉親們把老人稱為仙人,把老人住過的寺稱為白鶴觀寺,把老人乘坐的白鶴稱為仙鶴,把老人給白鶴治病的草藥稱為仙鶴草。
這既是一段美好的傳說,又是白鶴觀鎮名字的由來。
農廬聽到這裏,連連稱奇:“白鶴觀,了不起的地方。”
巫青熬完茶湯,她就過來陪錢書生聊天。落座後,她說:“先生的身體已無大礙吧。”
“我現在是又能吃又能睡,精神好得很。”
錢書生病痛解除了,說話底氣也足了,不像第一次來茶坊,說起話來都是細聲細語的,有氣無力。
巫青笑吟吟地說:“看來,茶湯還是蠻對症的。”
“是啊,很有效,這不,一喝就好了。”錢書生如實道來。
巫青若有思地說:“一方茶,養一方人啊!”
“說的是,這茶,源於塵土,止於流水,至善於人。”錢書生現在談起茶來,也是一套一套的。
確實如此,茶承載著一方水土,一種情感,一類文化,一片生活。而飲茶的方式總是與當地的風俗息息相關。
巫青說:“茶性平和謙讓,清靜而韌,精儉與清淡常常是聯係在一起的。”
抿口茶,巫青又補充一句:“當然,養心也是很重要的。”
“確實如此,心情好壞與治病也是蠻有牽連的。”錢書生像是在談自己的體會。
巫青加重語氣,說道:“心藥結合,天衣無縫。”
錢書生連聲“嗯嗯”,直接引用茶仙陸羽的話:“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先生是有學問的人,佩服!”農廬說道。
錢書生說:“慚愧,慚愧,我就知道一點皮毛,還望你們多多賜教!”
自從與農廬夫妻相識後,錢書生專門看了一些茶書,從中學習品茶養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他現在對茶是愛之深、嗜之切,已達到不能自拔的地步。
他們談興正濃。此時錢書生進入正題:“我想開一個茶莊,請你們多加指點!”
“好啊,歡迎先生加入茶行!”巫青說。
“店鋪我已經看好了。”錢書生胸有成竹地說。
巫青邊斟茶邊說“好好”。
錢書生也是個直性子,就把他的打算和盤托出。
“做生意就像喝茶,心急了就會燙著,水涼了又過了最佳時機,關鍵是恰到好處。”巫青以茶喻生意。
“說得好。”錢書生讚成巫青的觀點。
巫青打了個比方:“比如,喝酒容易醉,喝水太淡了,又乏味,喝茶就成了最佳選擇。”
“嗯,是這個理,喝茶有喝茶的禮數,生意有生意的規矩。”錢書生說的也在理。
隨後,他們在融洽的氛圍中定下了錢書生茶莊開業的相關事宜。
錢書生又拿了往日常喝的天心茶,還進了其它品種,付完款就離開了茶坊。
錢書生回白鶴觀鎮必經鳳凰坡。這坡上茶樹連片,長得綠油油的。他邊走邊欣賞,隨手掐了幾片葉子,放進嘴裏嚼著,一股香氣伴著淺淺的澀味刺激著他的味覺,看著錯落有致的茶樹,仿佛有一股股茶香在他胸中湧動,輕鬆而愉悅。
相傳有一對鳳凰常在鳳凰坡茶樹上梳洗羽毛,昂頭鳴唱。有一年,這鳳凰坡上的茶樹枝葉枯萎了,但樹根卻還活著。那對鳳凰見茶樹衰落傷心極了,一邊飛,一邊哭,鳳凰淚就滴在茶樹上,可是沒過多久,茶樹神奇般地轉青複活了,枝葉又呈現綠蔥蔥的樣子,滿坡蔥蘢。風凰坡的茶樹經過鳳凰淚的澆灌,茶葉更香了。
錢書生想到這個有趣的故事,把頭一歪,自己也笑起來了。他邊走邊琢磨,忽然有所領悟:現在鳳凰飛走了,可茶樹還是活色生香的,難道這是天意?
轉過年頭,農家喜得貴子。巫青順利產下一個大胖小子,一家人歡天喜地。農家終於有後了!農廬與巫青商定,給孩子取名農天一。
為了讓巫青發奶,農廬換著花樣,變著法子,弄了些豬蹄、鯽魚、烏雞等發物,以確保奶水充足,同時調養好她的身子。
坐月子期間,農廬的母親也是好生照料,巫青被養得豐腴起來,一副富家少婦模樣,她不僅奶水充足,有時甚至發脹,小天一吃飽了就睡,醒來就吃,一個月下來,小天一長的白白胖胖的,惹人喜愛。
這時小天一憨憨地睡著了,巫青對農廬說:“有時一對奶子脹得疼。”
農廬認為這是好事,奶水足營養就多,兒子就長的快,便笑嘻嘻地說:“那你就讓天一多吃奶嘛,不就不疼了。”
巫青搖搖頭,說:“你不懂,那也不能讓孩子吃撐著了啊。”
農廬故意湊上前去,假裝吃奶:“那我幫忙吃了。”
巫青哈哈大笑,最後,農廬一句話管總:“反正我得把你們娘倆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