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三濟堂逸聞(上)
字數:4476 加入書籤
夏秋之交,農廬邀請汪秀才到漢口及“三濟堂茶行”去轉一轉,散散心,隨行的還有錢書生、巫青和賬房李老先生,以及兒子農天一、女兒農天琴,一行七人。隊伍可不小。
正是沮河行船時。這天早上,他們說說笑笑上了船,在沮河碼頭起航了。
陽光散漫在河麵,泛著一抹碎金。
農天一與農天琴第一次坐船,免不了一陣興奮。倆人在船上嬉鬧,從船頭走向船尾,看完左邊,又看右邊,來回穿梭。
農天琴說:“哥,你看,丹霞山映在河裏麵了,還在動呢。”
農天一笑著說:“妹妹,你看,那塊岩石把個頭伸進了河的中間了。”
巫青也是第一次坐船,在後麵就跟著兩個孩子,看看這既熟悉又新鮮的風光,時不時提醒他們,注意安全。河風吹拂著她的臉頰,在她略顯疲憊的臉上刮過……
航行是單調的,船上是寂寞的,好在人多,打發時間的法子也多,也就不覺得行船漫長了。
一路沿沮河下行,他們平安到了沙市,然後轉船下漢口。經過一路顛簸,幾天後,他們順利抵達漢口碼頭。
這天上午,秦玉河、韓之楠已經在碼頭等候多時,一見到他們,甚是親切,那高興勁難以言表,大家彼此問候,相互噓寒問暖。
這時,他們進到“三濟堂茶樓”了。
汪秀才跟農廬說:“茶樓氣派,有我們楚人的遺風。”
農廬說:“有請先生上樓歇息。”
巫青四處打量,就像見到久未謀麵的親人,眼中充滿掛念和喜悅!
韓之楠說:“嫂子,一路辛苦了,先請休息。”
巫青笑道:“還好,你們才辛苦啊!”
錢書生在一旁打趣道:“他是應該的。”
隨後大家笑了。
這時,他們到了一個雅間坐下來。每人麵前一杯茶,飄著香,仿佛荊山的雲霧在眼前遊動。這茶,已經爬山涉水上千裏。
秦玉河簡單介紹了茶樓的經營情況,最後他說道:“希望大家盡興玩,看看大都市,逛逛大漢口,我們保證服務周到,讓大家滿意!”
一句話,把大家都逗樂了。
隨後,他們吃過飯,就各忙各的了。
農廬安排農天一跟著賬房李老先生學記賬、算賬、盤賬、查賬等事宜。這邊,韓之楠帶路,領著巫青、錢書生和農天琴上了公園遊玩,秦玉河負責茶樓生意,農廬陪著汪秀才在茶樓到處轉轉,並逐一介紹。過了一會,秦玉河叫汪秀才去喝茶。
茶客們站在茶樓上,一邊品茗,一邊欣賞漢江的良辰美景,好不愜意。
望穿漢江水色,江水仿佛在熊熊燃燒。極目遠眺,江水彎彎,舟楫急駛,一派繁忙景象。
這時,茶樓來了一位怪怪的茶客,說要與茶樓主人品茗。
剛好農廬在一旁,便說道:“我就是。”
於是,農廬坐下來,與茶客對飲,農廬觸景生情,心裏也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便舉起茶杯,吟了一句詩:
“有情待客何須酒?促膝把盞好品茶。”
茶客立即回複:
“無情未必真君子,握杯清茶亦醉人。”
眾茶客連聲叫好。
過了一會,這位茶客突然起身,沉吟片刻,說出上聯:
“小天地,大場合,讓我一席。”
大約半個時辰,無人應對。這時,茶樓裏悄悄的,正在尷尬時分,農天一忽然出現了,他說出下聯:“論豪傑,談古今,喝它幾杯。”
眾茶客擊掌叫絕。
正在興頭上,一隻白絨絨的大狗突然竄上了茶樓,凶巴巴的,搞的茶客十分掃興。
有一些茶客怕狗,見了這龐然大物,嚇得退避三舍,幾個膽小的竟然尖叫著紛紛跑出了茶樓。這不影響生意嗎?
秦玉河本來在茶室喝茶,見外麵有大動靜,就趕緊跑出來,一看,就氣不打一處來,於是順手操起一根竹扁擔劈下去。那白狗慘叫一聲,便倒在地上了。秦玉河趕緊吩咐夥計收拾場子。然後,他說聲對不起,讓大家繼續喝茶。
大約半個時辰的樣子,狗主人帶著幾個人氣勢洶洶地跑來,他們是上門來找茬的。
這時,隻見狗主人拿起身邊的一個茶壺,使勁往地上一摔,隨即又摔了一個茶杯,茶壺茶杯立即成了碎片,灑落一地,一片狼藉。
為了不影響生意,盡管心裏不舒服,秦玉河也隻得賠錢了事,打發他們走人。
誰知,狗主人卻賴著不走,不依不饒,還罵罵咧咧的。
秦玉河已有幾分不滿,大聲吼道,是你壞了規矩在先,你還想怎樣?
狗主人耍無賴,蹺起二郎腿,一字一頓地說,給我上門道歉。
秦玉河理直氣壯地說,辦不到!
狗主人說,那好,咱們走著瞧。狗主人一揮手,一夥人揚長而去。
那狗主人走後,茶客們才一個一個地小心翼翼地走出來,有的過來安慰秦玉河:舍財免災!
此時,一茶客為了調節氣氛,掃去剛才的不快,又吟起對聯來:
“山悠悠,水悠悠,開門一笑無煩憂。”
秦玉河無心對什麽對子,正在惱怒之時,農天一又出現了,他為了讓茶客盡興,不讓茶樓冷場,也不忘附庸風雅,他就果斷地接了下聯: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有緣中。”
眾茶客一陣誇獎,年輕人了不起!
秦玉河一聽,滿臉是笑,農廬在一旁看得仔細,不覺心頭一喜,臉上眉角都像開出了花朵,燦燦的。
剛才的不快煙消雲散,秦玉河走過來,笑著對農廬說:“天一長大了,今天給我們三濟堂撐了麵子,有出息!”
農廬“嗯”了一聲,深情地看著農天一。
對完對聯,農天一便回賬房忙去了。
這時,汪秀才從茶室走出來,農廬便與他一起來到茶樓外。
汪秀才一眼望過去,直溜溜的一條街,依次是百貨店、染坊、豆腐坊、肉鋪、當鋪、雜貨鋪的招牌。“三濟堂”茶館正好開在街市中心,也就最熱鬧了。
汪秀才說:“這個地理位置好,盡得兩邊風水。”
農廬之前沒有意識到,經汪秀才這麽一說,還真是那麽一回事,便連連點頭。
快到傍晚,韓之楠、巫青和農天琴才回來。他們拎著大包小包,采購了不少東西,滿載而歸。
吃晚飯時,秦玉河把今天遇到的新鮮事與大家叨咕了一遍,並且對農天一大加讚賞:“今天,天一給我們三濟堂長臉了!”
大家聽後,連聲稱讚“好樣的!”
汪秀才也十分開心,畢竟是自己帶過的學生:“天一,來,我倆喝一杯。”
農天一連忙起身,走到汪秀才身邊,恭恭敬敬地舉起酒杯:“多謝先生的教誨!”隨即,師生倆碰杯,一杯見底。
巫青聽了,也為兒子的舉動感到高興。
一位真正的茶客,能從茶中領悟世道人心,能以清明之眼,遙望人生絢爛之後的平淡,“惟寧靜以致遠”,即是茶客所信奉之道。
如果一定要為茶道下個定義的話,那也隻能感歎:
“道可道,非常道;
茗可茗,非常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