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萬裏雲和月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蒙古草原,黃沙漫漫。
對俄貿易正式開始了。農廬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利用當地資源,就地取材,以當地人和牲畜為主,實現了他在茶業生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國際貿易壯舉:
三十匹駱駝分為一幫,由一幫首帶隊,一蒙古人做向導;五駝為一行,共六行,一人管一行;在每支駝隊中,精通藥理的大夫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仁丹妙手能夠保證駝幫的人畜平安,也給沿途的蒙人療治病痛。而駝隊識途,覓得水源與宿營之地。
農廬本著“義重如山,信似介石”的信條,作為茶企的核心價值理念。靠誠信打天下,這是茶業不斷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
農廬與巫青等其他股東商議後,定下了“三濟堂茶行”一套嚴格運作的企規:
一是以自產“頤紅茶”為主,根據地建在荊山的南頤縣及周邊,作為拓展茶業之根本。
在南頤縣,包括在峽州一帶收購加工的茶葉,然後壓製完成“頤紅茶”或青磚茶,由沮水到沙市,順長江至漢口,逆漢水再至襄陽、河南唐河,在中原重鎮社旗賒店上岸,之後,改畜馱車,經洛陽拉至黃河岸邊,一路走東口,即張家口,一路走西口,即內蒙古包頭殺虎口。
而東路往北入歸化,即內蒙古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庫倫,即蒙古國烏蘭巴托,最後到達俄羅斯恰克圖,由此轉口銷往俄羅斯及歐洲。
西路則經迪化、伊犁、阿拉木圖進入中亞和歐洲各國等地。
二是以漢口附近的茶山為輔,大量收購這些產茶地的茶葉,作為重要的茶葉銷售來源補充地。
這條線路是先走水路運至漢口,再從這裏起航,中途換成小帆船,終點是河南賒店,約有一千五百公裏;再從賒店開始,茶葉裝車繼續北上,橫穿河南、山西境內,經山西大同抵達張家口,也有一部分經雁門關前往歸化。這段距離約有一千五百多公裏。
最後一段路程就是駝路,也最為凶險,常有風暴、低溫侵襲,甚至是強盜的騷擾,都影響商隊的前行,隻有經過了這最後一千五百多公裏的考驗,商隊才能夠順利抵達目的地——俄羅斯恰克圖。
這一路的艱辛和不測,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偶爾也會遇到貨物被搶,運送茶葉的人員受傷,有的甚至丟了性命。有時,就會落個人財兩空。一路凶險不斷!
但是,農廬堅毅不拔,帶領他的團隊,並沒有被這些艱難險阻所嚇倒,而是一往無前,直至決勝千裏。
這時,在中俄龐大的貿易中,茶葉貿易竟然占到了94%。
隨著清帝國每況愈下,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開始了對這個古老國度的侵擾和瓜分,外國的商業勢力趁機開始欺壓中國茶商。
而無能的晚清朝廷,隻能從富賈身上搜刮銀兩以備戰時之需,同時為了滿足達官貴人的享樂——盡管隨著西方中產階級開始形成,對茶葉這種“上層飲品”的需求不斷擴大;盡管朝廷曾為稅收扶持茶商貿易。但終究無法與這個國家的前途相割裂,也就無法獨善其身。
由於駱駝運輸比馬馱大車安全,快速、便宜,每駝可駝四百餘斤,所以,農廬很快與晉商韓之楠聯手,利用韓之楠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就備起了茶行的駱駝隊,興盛時多達幾百峰,用駱駝從張家口到恰克圖等地運輸茶葉。
韓之楠頗有經營之道,不久,並由此而使沿途的特種行業“駱駝店”應運而生。“駱駝店”就像沿途的一顆顆安穩的棋子,起到了定海神針之功效。
韓之楠在駝運中,經過不斷實踐和探尋,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運作方式:
他將三十匹駱駝分為一幫,五駝為一行,共六行,一人管一行,一幫十人由一幫首帶隊,一蒙古人為向導,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不迷路,可以找到水源及宿營地。
在每一幫中,他精心安排,同時另外配備一、二名精通藥理醫道的人,帶上必用的藥物,以保證人畜的平安。這一招,在長途販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收到了奇效。
有一次,韓之楠跟農廬說,俄蒙一帶,馬匪猖獗,這馬匪人彪馬快,呼嘯而來,人不離馬,衝至駝旁,俯身即可將商人駝鞍上的銀器掠去,轉眼就渺無蹤影,商家縱有武裝保衛,並雇用保鏢,也無可奈何。
農廬說:“那該如何是好?”
韓之楠說:“起初,商人們無法呀。”
農廬心疼地說:“就是辛苦你了!”
韓之楠接著說:“後來,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了一個好的對策。”
農廬著急地問:“快講,啥好對策?”
韓之楠笑著說“就是化整為零的辦法。”
農廬驚訝地“哦”了一聲。
韓之楠解釋道:“在運送前,把那些零碎的銀錠直接熔鑄到一起,這樣體積大,質量重,那些馬匪一見,搬不動,無從下手,最後隻有望洋興歎了。”
說到這裏,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笑完後,農廬誇獎道:“這確實是個好辦法,真有你的。”
農廬有一股子山裏漢子的韌勁,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敢為天下先,逐利四海。
農廬雖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這些也磨練出他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品性,成就了他所鍾愛的茶業。
這時,農廬更加注重以南頤縣和漢口作為“三濟堂茶行”的大本營,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農廬看準時機,毅然采取了向俄蒙發展的經營策略,搞起了國際貿易。這對於“三濟堂茶行”而言,無疑是施了一劑猛藥和興奮劑。
從曆史上看,一時間,俄國對茶葉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從明朝開始,就不斷地提出了貿易的要求,雍正五年,清朝官府與俄國終於簽定了《中俄恰克圖條約》,雍正八年,開始了中俄邊境貿易城——恰克圖的修建,但由於種種原因,一開始雙方貿易並不順暢,十多年過去了,貿易額還隻有十來萬盧布。
回到現實之中。之後的一段時間,農廬卻在艱難中看到了廣闊的前景,在不丟內貿的同時,將主要財力、精力,投到了對俄貿易之中,開始了一個茶人萬裏茶路的威威壯舉!
十九世紀英國的政治家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曾經寫過的一首茶詩:
“茶是可人兒,萬靈丹,
寒冷若你,茶將為之溫暖,
激憤若你,茶將為之安定,
沮喪若你,茶將為之開懷,
疲憊若你,茶將為之撫慰。”
這首小詩,也道出了農廬的茶情茶思,它就像一小把菜蔬,農廬也要把它烹飪成香噴噴的佳肴來。
茶路已興,萬裏茶香,迷醉異國他鄉。於農廬,就是對茶的一種深深的情懷和迷戀,是一種快樂和幸福!
八千裏路雲和月。他堅信:茶,生長於中國,也必將造福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