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茶諺貫古今

字數:5042   加入書籤

A+A-


    丹霞家坐落在天心岩茶山下,可謂清靜之地。
    農廬也好,巫青也罷,他們隻要有空,就會過來坐坐,時常關心丹霞的生活。有一次,巫青跟農廬說,在這裏,山野清風,綠樹環繞,竹林雅韻,似乎更適合一個人獨品。
    這裏,庭院雖淺,卻有石磨、槐樹、香樟樹、老井相伴。丹霞善於料理家務,白龍傑會做木工活,家裏慢慢富有生氣和活力。若夏日將至,偶得蟬鳴鳥語,看著蝴蝶在院中嬉戲,桌邊一把椅,一壺茶,白龍傑喜不自禁,這也是解暑的一劑良方。
    白龍傑亦愛茶,偶爾做做木工活,如果倦了,一杯茶在手,慢慢品著,一副怡人自得的樣子。現在家境尚可,丹霞原先比白龍傑要早喝多年的好茶。
    白龍傑說,茶也不在優劣貴賤,關鍵是看人的心境,看是與誰共飲。
    可不,這茶一家熱鬧,一家清靜;一家人眾,一家人寡,無非是得開懷暢飲,樂不思蜀的境界。
    日子安定了,丹霞越發豐腴起來,越發迷人。雖然飲茶時間尚久,但說起泡茶的茶具,還數丹霞更為講究,她有一件家傳的寶貝。雕刻有龍體的紫色砂壺,古樸中不乏精致。每次丹霞喝茶,總是掀起蓋在上麵的花布,端出茶壺茶碗,茶碗必定是倒扣著的。喝時也特別講究,總是第一杯要倒掉少許,所謂敬天地,而後方可嚐這杯茶水,繼而品第二杯。若是兩個人,此時第一泡水差不多已畢。換做第二泡水,色澤、口感最是恰當,入口不苦,卻回甘濃烈。而第三泡水就缺乏些生機,太過平淡。
    後經義母巫青點撥,丹霞泡茶品茶之功,日益見長。
    丹霞跟著義父農廬多年,學了不少茶葉諺語。夜幕尚未完全落下,丹霞對白龍傑說,“今天我教你幾句諺語,怎麽樣?”
    白龍傑說,“好啊,請娘子賜教!”
    丹霞笑著說,“那我開始了,你聽好了:茶是草,箬是寶。”
    在古代條件下,茶葉的收藏防潮,主要用竹箬,以箬封口,剪箬置於茶中較埋儲“燒灰”或存放焙籠等辦法,要省事得多。
    丹霞如吐蓮花,“善蒸不若扇炒,善曬不如善焙。”
    這前一句說的是蒸青不如炒青,後一句是指曬青不如烘青。其實,這條諺語反映了人們對各種綠茶的推崇和喜好。
    白龍傑聽後,覺得蠻有道理。
    關於茶的生產技術方麵的諺語,流傳也比較多。丹霞抿口茶說,“你要用心聽,將來用到茶事上。”
    白龍傑笑笑說,“好的。”
    丹霞知道不少,了然於心,“千茶萬桑,萬事興旺”,這是提倡和勸種茶樹的諺語。
    “千杉萬鬆,一生不空,千茶萬桐,一世不窮”,這條茶諺古樸,很有理趣。
    白龍傑湊過去,聞到丹霞身上有一股熟悉的香味,像是有點心不在焉,說,“娘子,你真厲害!”
    丹霞說,“厲害的還在後頭,你等著。”於是,她像扳動了機關槍,那子彈就一梭梭地飛出來了,說了一連串的茶諺:
    “清明時節近,采茶忙又勤”“穀雨茶,滿地抓”;
    “頭茶不采,二茶不發”;
    “春茶留一丫,夏茶發一把”;
    “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
    “立夏茶,夜夜老,小滿過後茶變草”。
    白龍傑聽得兩眼直冒金光,不住地點頭,然後伸出大拇指說,“我娘子真了不起!”
    這時,丹霞說,我還有一句,“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露白”。
    這是一條流傳較早的古諺,是在提倡和鼓勵人們采摘秋茶,並非說秋茶的質量就比春茶好。黃茶的當家品種也有很多,比如天鹿黃茶被譽為“仙茶”,後被選為貢茶。這些茶諺都真實地體現了茶人的生活和采茶種茶製茶技藝,同時也高度概括了茶人的智慧。
    白龍傑連忙點頭,覺得既有茶趣,也有茶理。
    丹霞認真地說,“你可要記住了,以後會有大用處的。”晚風已在撩撥她一頭烏黑的秀發。
    白龍傑都一一記下,並流露出驚詫。他沒有想到丹霞竟然會這麽多。然後他說道,我就知道幾句諺語,“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又詭秘一笑,“你讓我記住可以,但我有個條件。”
    “什麽條件?”
    白龍傑立即湊過去,“那你讓我好好親親,行不?”
    “羞死人了。”丹霞把臉一歪,又嬌羞地說,“隻要你做到了,你想咋樣就咋樣。”
    白龍傑一把將丹霞摟在懷裏,她軟綿綿地伏在他身上,他說,“我想這樣。”趁機就是一頓親熱,他的手在她嬌嫩的皮膚上滑動……
    她怕癢,叫道,“好了嘛,別人受不了。”雖是這樣說,但她還是依了他,她有了觸電的感覺。
    “這大白天的,多難為情啊。”說歸說,其實,她的雙手已經挽在了他的雙肩上,時不時親他一下。她被他撩的心裏癢癢的了。
    “太陽快下山了,是傍晚了。”白龍傑邊說,邊動作起來。
    “你看你……”
    “那你就依了吧。”
    “你壞死了。”
    這時,他已經掠過了那片芳草萋萋……
    她頗有心得,於是兩人漸入佳境,汗意晶晶,一陣滾雲翻雨後,她臉頰紅彤彤的,頭埋在他的頸子邊沿,輕微喘息著。
    他嗅了嗅她,“娘子真香啊!”
    “香死你!”然後“咯咯”笑。
    晚霞已落入山中。
    丹霞雖說是布衣蔬食,但依然充滿情趣地生活著。她聰慧、靈動,能在平淡中找到怡然自得的小樂子,懂得“安樂”之道,茶情茶韻飽滿,常以詩茶盡興。這方麵她深得義母巫青的真傳。
    那些“閨房記樂”和“閑情記趣”,同樣適合她──
    春天掃墓,她看見地下亂石頭上有青苔紋,便說拿這個石頭回家疊盆景假山更有古韻,於是他們撿了一些石頭回家,在院前壘成假山。
    因當時女子不能參加廟會,她便女扮男裝,易髻為辮,戴上男帽,穿上男裝,效法男人拱手闊步地步入廟會。
    偶爾住在城裏義父家時,與白龍傑的朋友絡繹不絕來家裏玩,她便賣了自己唯一的釵子來沽酒,沒有半點猶豫之色。
    菜花黃的季節,她又想出妙招,帶了砂罐,用鐵叉串著罐柄,懸於爐灶上,加柴火煎茶,眾人歎服。
    白龍傑喜歡喝點小酒,吃點小菜。她就為他準備了一個桃花盒,白瓷深碟三隻,中間放一隻,邊上放兩隻,用粉紅色漆過,形如桃花。不用時擺在案頭,像一朵紅桃靜默開放。把菜裝入碟中,好似裝在花瓣裏,頗有雅意。
    夏天荷花初開,白天盛開,晚上花朵閉合。她用小紗囊,撮了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裏。第二天清晨取出,烹了雨水來泡茶,香韻繚繞……
    巫青見了,連聲誇獎,說她做事有點子。
    別以為,這樣的閑情逸致是有金錢和幸福就行的。
    事實上,丹霞當時所處境況並不盡如人意。自幼與長兄相依為命,幾經周折,才與白龍傑喜結良緣。家裏也經常捉襟見肘,時不時需要等米下鍋。後來,多虧了義父義母伸出援手,不離不棄,方有今天之局麵……凡此種種,丹霞的日子未見得比別人好多少。但難能可貴的是,就是在這樣清寒不易的生活中,她依然充滿對俗世的熱愛,把日子過得閑散風雅。
    丹霞說:布衣菜飯,一樣可樂終身。像丹霞這樣的女子,在瓦礫裏也能開出花來。
    多年來,丹霞秉持自然靈活,一切皆出自本心本性,決不矯揉造作,心中一片蔚藍,眼底一片明澈。就像這雲霧山中一杯茶的風采吧。無論世代如何變遷,總有些東西是亙古不變的,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閃閃迷人。
    丹霞喜竹,總樂於尋找竹子的趣味。為架設一個竹籬笆,就讓白龍傑去山裏找竹子,進行移栽,雖不易,最後在院子周圍形成了一小片竹林。越來越多的長長的竹子,像白蘭花和茉莉花在許多人家裏,逐漸被無花的小植物代替。
    丹霞跟白龍傑說,室內沒有種花的空間,我以為可以用竹子代替。竹的傢具,另有一番品味。還可以弄一個小小的竹書架,竹茶桌。是不是比名貴硬木造的好看?
    白龍傑點頭稱是。
    竹子還可以做成工藝品,如竹絲畫、竹瓶、竹盤、竹盒、竹筆筒、竹罐。丹霞說,在我想來,用竹罐盛載茶葉也許是最好的保存方法。所以,她的家裏竹罐的形狀很多,圓的、方的、六角的。雲霧山中,氣候濕潤,這便於竹林豐茂,一大片一大片的占領山地,不但使人想到竹林的瀟湘,也令人想到雨後春筍和筍的甘美。雲霧山茶和山竹製的茶罐,兩者配合起來,真是相得益彰。
    在山裏,有一種名叫翻簧的竹製品,在竹子上雕刻、繪畫、燙花、編織花瓶,掛瓶,看去好像象牙,這是翻簧獨有特色。
    君子如竹,筆直而胸中坦蕩,迎風而有氣節。茶樹則如靈芽,吸天地精華,皆為仙氣道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