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茶藥出奇效

字數:4370   加入書籤

A+A-


    巫青的醫術溶茶溶藥為一體,可謂別具一格。在日常生活起居和治療過程中,常常出現奇跡。
    見到一些無聊之事,巫青會說,有這等時間,我寧願喝茶。
    有一回,在品茶聊天中,巫青的一位朋友,談及這些年經營茶葉的辛苦勞累,生活沒有規律,在半年多前,害得臉上都長起了斑,難看死了。
    這位朋友姓薑,自己調養過,也找醫生看過,但收效甚微,便向巫青請教有無偏方。
    巫青調侃道:“你都能給他人做多種療疾,難道醫者不能自醫,自己的毛病倒治不好了。你要不試試用打過霜的桑葉,加九蒸九曬後的黑芝麻分別研末過篩。兩種藥粉按1:4的比例,加入煉製的純蜂蜜攪拌並製成蜜丸,看看是否有效。”
    “這難道也能治斑?”薑女士半信半疑。
    巫青笑著說:“近代漢口有個名醫,多才多藝,還是個楚劇票友。他寫過一本醫書,都是一些無名醫家驗證過的病例,我曾讀過。其中就有一篇寫桑麻丸換皮膚的。”
    薑女士“哦”了一聲,好奇地說:
    “那你說來聽聽。”
    巫青慢條斯理地說:“說正德年間,有一西域和尚去拜見嚴嵩。嚴嵩見他相貌堂堂,骨骼清秀,異於常人,很好奇,問為什麽?他說是每天吃桑麻丸所致,並留下了配方。此方流傳至今,我給你的偏方就是桑麻丸,它符合你的症狀,對你當然會很有效。但如果作息不規律,妄心動念,發財心切,心火焱焱,功效還是會打折扣的。”
    薑女士連連點頭。又說:
    “這民間的藥方真是神了。”
    朋友老楊的蓮子。
    白露節氣之前,蓮池裏的蓮蓬都已經收了上來。朋友老楊特意給巫青帶了些他自己種的蓮子,因為有挺長一段時間沒見麵,他太太也跟著一起過來。
    他們坐在一起喝茶,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楊太太的身體,老楊長籲短歎的。
    原來,楊太太已年近六旬,身體常有不適,她看過不少醫生,也不斷在檢查,每日愁眉不展的,總是懷疑自己得了什麽大病。
    巫青給楊太太搭了脈,她兩寸脈細數,這屬肺腎虧虛、心火妄動,所以她會睡臥不安,四肢倦怠,五心煩熱。
    巫青笑著對他夫妻倆說:“你們自己家裏就有寶貝呢,何不一用?”
    老楊夫妻倆愕然。
    巫青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寫了一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本書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撰的中醫方劑學著作,流傳很廣、影響很大。
    他倆認真地聽著。
    巫青繼續道:“其中一個名方就是‘清心蓮子飲’,組方是: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炙甘草、柴胡、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芪(蜜炙)、人參,主要就用到蓮子。此藥方藥性溫平,不冷不熱,經常服用能清心養神,填精補虛,滋潤腸胃,調養血氣的。”
    巫青又調侃道:“我呢,已是清心寡欲之人,無需再吃什麽蓮子了,你送給我,還不如留給自己吃,意義更大。不過呢,真正的清心,卻不是完全能靠藥物來解決的。”
    楊太太急忙問:“那靠什麽?”
    巫青侃侃而談:“古人雲:‘慎誡勞神,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既事不可留住,聽其自樂,應以自然,任其自去,此養生之法也。’如果經常焦躁不安,憂慮多思,便會傷神毀誌,損精耗氣而亡神。”
    楊太太連忙道:“那您快說,要注意一些什麽?”
    巫青說:“楊太太,你目前身體出現的一些症狀,並不完全是疾病引起的,更多的是生理的自然變化,吃些中藥調理一段時間,症狀會緩解的。但最主要的還是要放鬆心情,多出來走走,少想一些事情,心清淨了,不適也就會完全消失。”
    老楊夫妻倆如醍醐灌頂,不住點頭。
    老楊說:“聽見沒有,還是心態問題,心情要好,這病就不會纏身了。”
    梔子花的故事。
    竟然是春節,這天上午,農天一家門外一堆禮物:大米、南瓜、冬瓜、菜籽油,那是一個農民的家人,今年地裏新種的油菜榨出的油,田裏新種的水稻打出來的米。
    巫青轉身去找一份回禮的刹那,門外的老人家,已無影無蹤。
    第一次送禮物來是何年?巫青已記不清了,那個叫“潔”的女孩子,離開人世之後的那個春節。
    數年前的那個夏日,她年輕潔淨。巫青去她家,那時她忽然想到了什麽,撐起身,向後張望,又躺了下來。
    有人私語,她喝了百草枯。
    百草枯,一種除草劑,“對人毒性極大,且無特效解毒藥”,“攝入量不小,口咽部腐蝕潰爛,伴多髒器功能衰竭,數小時至數日內死亡”。
    咽部腐蝕,那時她已不能說話。
    巫青從包裏拿出紙筆,遞給她,她寫:我會幸福的。
    巫青看著她。她又寫:我會離婚。
    巫青接過筆,寫下自己的家庭地址,附耳跟潔說,有事找我。
    巫青轉身出門去弄來一大兜梔子花,一團一團擺滿她床邊的木窗台。
    梔子花整整香了一夜。第二天,巫青牽潔的手,她的眼白已然渾濁,人在那團渾濁後,是不是什麽也看不見,她慌張地抓住巫青的手。
    第三天清晨,巫青照舊送去梔子花。潔在房間裏跟她的媽媽講,“媽,我想活。”
    她對自己一時的衝動行為開始後悔了,甚至有些後怕了。
    老天爺無情。兩天之後,潔走了。
    潔留下了一個六歲的女兒,夫家不讓婆孫見麵,而巫青唯一能做的,是讓在另一個世界的潔,不再著急受屈……
    巫青後來才知道,她是一時想不開,服了毒,起因是丈夫賭博,家財輸光了,後來夫家人使用了“不淨”的言語反而攻擊她。她想不開,也受不了無端的指責和謾罵,就走上了絕路。
    就是這個春節,她的父母一早背著背簍,肩背手提,來到巫青家時,走了幾十公裏的地呀,鄉下的鍋巴,竟然還是熱的。
    一段“陳皮”往事。
    有一次,巫青忽發奇想,搞了一次中草藥陳皮宴。
    農天一當時想不透,為什麽是陳皮呢?
    巫青十分清楚,專門去找絕對沒有受汙染的陳皮,而且隻會用上二十至三十年之久的老陳皮做菜。
    農天一笑嘻嘻地說,這是我迄今為止吃到的最美味的蒸水蛋。
    首先,水蛋是金黃色,晶瑩如珍寶,原來蛋用新鮮的魚湯去蒸。滑溜溜的蛋麵再配上蘿卜汁,中央放了鮮甜的河蝦肉,十分誘人。
    農天一吃完一碗充滿了三十年老陳皮絲之後,巫青就與孩子們鬧家常。孩子們很好奇,想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如何與陳皮結緣的。
    原來,有一年,一位客商的女兒剛出生時,久咳不治,看了不少地方,找了不少醫生,一直沒有大的起色,所有的親人都心痛欲絕了。
    一天,這位客商來進茶葉,無意中跟巫青講起自己的難處。巫青聽後,忽然想起一位老朋友,前些時候送的五十年老陳皮,便琢磨著,不妨試用一下,再看看療效。
    這時,客商的小女兒反正所有方法都用盡了,何不嚐試一下呢?於是,巫青讓客商使用陳皮衝水,開奶給寶寶吃。回去後,這位客商照此法做,兩天內小女孩竟然痊愈了。
    這也太神奇了!
    這位客商不僅對巫青佩服的五體投地,他也更加信服藥膳之道。
    巫青說,食療、茶膳,比藥療更好。有時還會出奇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