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荊山賣茶女

字數:4296   加入書籤

A+A-


    今天,農天一外出辦事,偶然路過山腳下的村莊,看見一位賣茶女,驀然回首,那往事曆曆在目,不覺沉浸在溫馨的回憶之中……

    有些人,即使相處幾十年,分開後毫無感覺。而有的人,見一麵或者隻打一個照麵,就感覺相處太久太久,一輩子也忘不掉。

    農天一現在就是這種感覺!

    那是幾年前的一次偶遇,農天一到荊山南麵的一個茶山去看茶園,捎帶遊玩。那時,很少有成群結隊的,都是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遊山玩水。

    早上,農天一從家中走出縣城後,一路上,山道彎彎,不久就進入高山峽穀,有些驚心吊魄,走了半天也難見幾個人,到了下午兩點多才抵達那片茶山。

    離晚上休息還有一段時間,農天一辦完事,看了茶園,見機會難得,就到附近的“華龍瀑”去遊玩。

    那時候,他還很年輕,爬山速度也快,不一會就到了“華龍瀑”風景區,讓人一見傾心,隻見瀑布流速不大,上麵流急而暢,中部緩衝一下,流程到了下部卻顯得平緩而富有節奏感,令人心曠神怡,有樂不歸蜀之感。果真名不虛傳。

    下山的時候,盤山的小道上有一賣茶葉的小攤子,農天一也累了,正好休息一下。賣茶葉的是爺孫女倆,爺爺上別的地方去了,小姑娘自己在守攤。姑娘個不高,長的很袖珍,很幹淨,黑黑的娃娃臉,總掛著笑,甜甜的,特別是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像能說話一樣。

    農天一忽然詞窮,無法用語言來描繪,反正到目前,他還沒有見過像她那樣迷人的一雙眼睛呢。

    小姑娘和農天一嘮家常,可以說是無話不談,就是不談她賣的茶葉,不知道他們談了多長時間,太陽下山的時候,他才起身和小姑娘告別,農天一不好意思,臨別時竟然買了幾包茶葉,他的心裏還特別滿足。

    小姑娘告訴農天一,她沒有出過遠門,沒有見過大世麵,也不知道怎麽化妝打扮自己……他們家有幾畝茶園,她采茶,爺爺炒茶,炒茶是土辦法,就是把鐵鍋燒熱,把濕茶葉放在裏麵,用手翻炒,火候靠人掌握。

    小姑娘說的不假,她賣給農天一的茶,回來後他特意泡了一杯,喝了,覺得不錯,甚至讚不絕口。

    有一次,農天一又去了那裏辦事,鬼使神差地又去了一趟“華龍瀑”。可惜,荊山依舊在,不見當年賣茶女!

    受朋友委托,農天一又買了一些“華龍瀑”的茶葉。回來後交給朋友,那朋友竟然說他買的不是正宗的,是冒牌貨,還說農天一怕花錢,是小摳,農天一那個冤呀,那個怨啊!

    農天一忽然杞人憂天起來:幾年過去了,時世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當年那個賣茶葉的小姑娘也不知道現在過的怎麽樣,在做什麽。

    也許,她當上了茶老板,像自己一樣;也許,又在別的地方賣茶葉,她也應該變了吧,何況荊山的茶葉都在變呢?

    可能是農天一隨著年紀增長的緣故吧,他很願意回歸到以前的純樸,善良,甚至有點貧窮,現在是戰爭不斷,世事紛爭,人更加虛偽,狡詐,民不聊生,這什麽時候能是個頭啊!

    他喃喃自語,隻有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了,那才叫幸福呢!

    農天一在心裏問了一句:荊山的賣茶女,你現在還好嗎?!

    茶,是溫馨芬芳的故鄉,是清洗心靈的地方……

    農廬常說:“一斤天心茶,四萬春樹芽。甚至一斤天心茶,要6萬至7萬個茶芽才能製成。”

    有的時候,農天一真的很難想象,要想獲得百斤茶葉,需頭戴鬥笠、身挎竹筐、頂著烈日、彎著身子,穿梭於茂密的茶園,用手細心摘下一片嫩綠的茶芽,然後放入竹筐,這樣的動作竟需要重複六七百萬次……

    每當想到這裏,他就心疼那些采茶女,心疼那些每日每夜苦幹的茶人,也包括當年那個賣茶女……

    茶,生於天地之間,故有“茶裏藏河,茶中有山”之說。農天一越來越覺得這句話的奧秘所在。他現在有了自己的一套茶的哲學,一壺茶在手,如天人合一,如撫日托月,如捧千山萬水於掌中。

    茶有顏色,仿佛天地間“赤橙黃綠青藍紫”一般,繽紛了世界,浸潤了人間……

    茶有季節。茶裏,泡著一個夏,臥著一個秋,藏著一個冬,孕著一個春。天天喝茶,就如同品盡四季;一生喝茶,就像品盡人生。

    鄭板橋品茶曾邀“一片青山入座”,而農天一調侃道,他品茶是欲請一條古老奔騰不息的沮江作陪。

    農天一清楚,茶最喜寧靜,但他更願意在一片大河大江的濤聲中品茶,那種寧靜才是最懂茶的靜雅與美好!比如,他曾經在漢江邊,在長江岸上,與友人把茶臨風的舒暢……

    茶裏有朝陽和花香,有晨露與雲煙,茶裏也有和風細雨,還有江水和月光。品茶,品的是萬物,品的是大自然,品的是蹉跎歲月……

    農天一感悟道,品茶,品的是心。

    茶,隻有投身到沸騰的生活中,全身筋骨才能舒展開,才能將自身的能量與價值釋放出來,才能散發出最濃鬱的生命之香。

    從荊山賣茶女的身上,農天一仿佛看到這小小的一枚茶葉,如果隻是把自己藏之深宅,終日靜靜躺在不見天日的安樂窩裏,其價值永遠也難以顯現,時間久了,還可能會受潮發黴,那就壞掉了。

    農天一記起《金陵瑣事》上的一句話:“凡茶葉肥厚的,味道很甜但不香;茶葉瘦小的顯苦澀,而苦的則香。”《茶經》也說:“啜苦咽甘,茶也。”

    所以他說,喝甜茶後飲白水水發澀,喝苦茶後飲白水水發甜;喝過甜的再喝苦的會覺特別苦,嚐過苦的再嚐甜的會感特別甜。

    汪紫薇聽後,笑道,你真是茶仙了。

    農天一辯解道,苦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嘛。好茶總是先澀後香,人生總是甘苦交疊,關鍵要一一嚐過、細細品味、時時咀嚼、慢慢感悟。有時最苦澀時正是芳香將至,最甘甜時卻有苦澀暗藏……

    汪紫薇也被他感染,若有所思地說,喝茶,最沮喪的是把甘甜泡在茶裏,喝出的是苦澀;把快樂泡在茶裏,喝出的是煩惱;把幸福泡在茶裏,喝出的是痛苦。

    他倆像在繞口令,農天一接著說,喝茶,最愜意的是把苦澀泡在茶裏,喝出的是甘甜;把煩惱泡在茶裏,喝出的是快樂;把痛苦泡在茶裏,喝出的是幸福……

    所以說,人生所有的苦是能夠一一煮沸的,那煮成的就是一杯杯淡淡的清香。

    農天一又說道,茶花的味道濃但是沒有香味,香氣都凝聚到葉子裏麵去了。

    世上所有開花植物幾乎都是花香於葉,花豔葉素,花貴葉賤,唯獨茶樹,卻是葉香於花,葉貴花賤。

    汪紫薇也有自己的見解:在茶裏,葉雖不美卻是主角,花雖漂亮卻為配角;花雖爭奇鬥豔,葉卻傲於花叢。

    經過做花茶,農天一感悟更深,他說,花多美在外,茶之葉卻美在內;花多香於外,茶之葉卻香於內——那是一朵人間最美的綠色的花,那是一縷最醉人的心香。

    好茶多生自幽穀峻嶺、長於高山雲霧間,盡享日月光華、飽餐風霜雨露,還遠離汙染、嘈雜的環境,一生與青山綠水相伴。

    農天一的思緒又飄到那個荊山“華龍瀑”那個賣茶女身上,因為她是一位脫俗的少女,他的印象極為深刻,因此他似有所思地說,過去為了出好茶,是讓少女在清晨用嫩手去采,且經少女的唇吻、嘴含,雖誇張,但在采茶製茶中,手汗、身髒、口臭、酒氣,以及器具不潔、環境汙濁,都是影響茶質的大忌。

    汪紫薇聽後,笑的直不起腰來。稍後又說,“還少女呢……”

    農天一見狀,來了一句,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嘛,好不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