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未卜先知?

字數:3242   加入書籤

A+A-




    半響之後,李二陛下看著楚澤,指著歐洲地盤,問道:“這些地方地形都是你從祖上傳下來的書中看到的?也不知道你們楚家祖上是怎麽知道這些事情的?我大唐對遙遠的西方從來都隻有隻言片語,而且你說的好像都是真的,至少朕是信了,因為至今為止,你從來都沒辦過什麽不靠譜的事。”

    李二陛下的話說的含蓄,但探究的意思十分明顯,楚澤知道這也是曆代天子的通病————疑心病。冷靜之後,對任何事情都會出自本能的進行懷疑。

    楚澤隻好繼續撒謊:“據我楚家祖上記載,我們楚家祖上曾有一名智者………據傳活了至少一百五十年之久,曾經耗費了整整百年時間周遊世界,才逐漸摸清楚了我們這個世界的大概模樣,嗯!雖然不太精確,但是大致範圍不會錯。”

    事實上,這幅地圖有些地方的地貌還和現在不同,比如渭河的出海口,長江的出海口,青藏高原等,楚澤與看過的當世地圖,仔細的進行過對比,再添加上世界的大概形狀,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接下來,君臣六人圍繞著地圖咬牙切齒的糾結討論了足足一個多時辰。才再次回歸正題,再次開始討論商議今年治理渭河之事。

    當然,楚澤之前所說修建水庫之法,沒有人再會懷疑,且就按照楚澤所標示出來修建水庫之處所對應的州縣中尋常合適之地。如今討論的隻是進一步細化、分工,比如抽調多少勞役,什麽時節適合施工,得耗費多少財力,由誰人具體負責,朝廷的通令怎麽下,等等。

    上麵這些事情敲定之後,岑文本說道:“水庫之法要想建功至少也要明年了,但今年渭河的防範,當務之急恐怕還是要征調勞役,加高如今現有的河堤。”

    “可是如今渭河周邊修建河堤取土越加困難,長安城附近已經取土多年,遇到大雨時節,長安附近各縣因為地勢低,形成很多坑窪之地,不能再從長安下轄縣鎮過多取土石加高河堤。而再往遠處取土、取石,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必然會比去年又有所增加。”

    房玄齡知道眼前加高河堤已成必然,他具體負責此事錢財所用,所以先將困難大體擺出。

    “對啊!楚澤心中暗忖,腦海中不由得有一段後世看過的曆史記載,有些模糊的想了起來。

    “我記得曆史記載中,在唐朝初期,渭河在渭南、臨潼關決堤,且規模強度是數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渭河沿岸地域附近二十多個縣受災,長安城城牆都差點被衝毀,隻是這到底是哪一年生的事情呢?”

    楚澤皺眉沉思。李二陛下等人商議如何加高河堤之事,他都沒有聽見。

    “啊……”楚澤突然想起一段曆史記載,貞觀十一年(公元636年)三月桃花汛,渭河在長安下轄的渭南縣臨潼縣決口,近百萬人受災,大災過後餓死百姓無數,且生瘟疫,病死無數。這場洪災也被認為是數百年以來渭河水災的最大一次。

    想到這裏,楚澤才不由自主的驚叫出聲。

    正在商量渭河河堤加高,所出動勞役和錢財之事的李二陛下等人被驚動,向楚澤看來。長孫無忌更是眉頭一皺,有些不滿的嗬斥道:“陛下麵前,怎麽大呼小叫,這成何體統。”

    包括房玄齡在內,其他三名大臣也是帶著責備看著楚澤。反倒是李二陛下本來也準備嗬斥,可是緊接著看見楚澤臉上的恐慌之色,心中咯噔一聲,突然感到有些不妙。

    “楚澤!你想起了何事?為何如此驚叫失態?”李二陛下沉聲問道。

    楚澤現在很糾結,萬一曆史記載出現錯誤,一個妖言惑眾的帽子就會扣下來。

    若不理睬,這當然是最穩妥的辦法,除了楚澤自己沒有人會知道,也就不會有麻煩。可是一想到記憶中曆史記載的那場洪災,長安附近二三十個縣遭災,淹死數萬人,百萬災民流離失所,其中餓死無數,又爆瘟疫,病死無數,那易子而食之人間悲劇,楚澤一想起來就不寒而栗。

    “這徹底是一個死結啊!”楚澤心中糾結無比。

    “陛下!若是我說明年三月份,渭河要在渭南、臨潼決堤,要爆發一場數百年來最大的一場洪水,您信不信?”楚澤小心的看著李二陛下,弱弱的說道。

    “你說什麽?”李二陛下一怔之後,瞳孔一縮,死死的看著楚澤問道。其他人一愣之後,反應過來,無不臉色一變,都死死的看著楚澤。

    被李二陛下和房玄齡等幾位大臣以這樣的眼光看著,光是氣勢氣場就讓楚澤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難起來,心中不由自主的感到有些緊張。

    楚澤長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緊張,說道:“回稟陛下!臣幼年時曾在書中看到記載,楚家祖上有一智者推算出明年三月,渭河在渭南、臨潼決堤,近百萬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還會引大瘟疫。初看時臣也沒在意,隻是突然想起距離楚家智者推算出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所以才心慌驚呼出聲,驚擾了陛下,還望陛下見諒。”

    楚澤一口氣說完,自己反而漸漸平靜下來,隻是大殿中已經寂靜一片。所有人都看著楚澤,但卻半天沒有人說話。

    楚澤所說之事當然太過匪夷所思,什麽人能預知後事?

    “你是說明年三月,渭河就會決堤,釀成特大洪災?”長孫無忌率先反應過來,一臉質疑且有些憤怒的喝道。事實上,其他人同樣一臉質疑。

    楚澤既然已經說出,便就要堅持到底。

    “楚家的智者書中記載的很多事都一一應驗,不說別的,單說地圖幾乎武差。既然他記載說說明年三月份有特大洪災,那很有可能真有特大洪災。”楚澤盡可能讓自己很平靜的說道。

    李二陛下此時反而比楚澤想像的要平靜得多,隻是斂去了笑容,神色陰沉無比。這個時候,他比其他人更信楚澤,在他看來楚澤不會信口開河。因為即使這件事真的生,對楚澤也不會有任何好處,隻會帶來災難,他不信以楚澤智慧,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另外,天下間,不管哪兒了水患旱災,赤地千裏、水澤洋國,都沒有都城百姓盡皆餓斃的事兒,若出了那般景象,簡直就是亡國之兆了。李二陛下自認為乃是千古一帝,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