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保大人還是保孩子
字數:5106 加入書籤
張惟昭剛來的時候,曾自告奮勇到廚下幫忙燒飯。結果忙活了半天,柴火都沒燒著。幸而她學得還算快,劈柴燒火的事,廚娘韓婆子教了她兩遍就會了。會了之後突然就廚藝飛漲,雖然不用她天天下廚,但做出的飯食比廚娘弄得還要好吃,且有很多時人叫不上來的花樣。
道士以清修為主,不能貪戀口腹之欲。但吃著比平時美味很多的小蔥豆腐和香菇冬筍,張榮鯤還是老懷大慰。
其實做飯張惟昭早就會了。留學的時候,漢堡、薯條實在吃膩了,就想著法子做中餐給自己吃。
張惟昭住的地方中國留學生比較多,附近有個亞洲超市,張惟昭經常去裏麵掃貨,回來對著食譜有樣學樣。天長日久,練出了一手好廚藝,周邊的同學經常拿著食材找她求喂養。
隻是劈柴、燒火,用土灶、鐵鍋燒菜做飯,實在是超出了她以往的經驗,但好在學這些並不難,很快她就掌握了這門技術。
張榮鯤處理情緒的方式就和他行醫的風格一樣簡單直接。不開心,那就出去找樂子開心一下好了。
臘月十五,張榮鯤帶張惟昭到城西的白雲觀去看同行打平安醮。白雲觀建於盛唐,數次焚毀,數次重建。最近的一次修葺和擴建,還是二十多年前先帝在位的時候。此觀占地甚廣,翠宇飛簷,樓閣交錯,氣派非凡,和玄妙觀的清幽大為不同。
法事就在白雲觀的正殿玉皇殿中進行。張榮鯤師徒隨眾人站在廊下觀禮。
居中的玉皇大帝,描彩繪金,氣象莊嚴。四周彩幡高揚。
神像之下,擺放著長長的法案。法案上祭品羅列,香燭齊備,香燭下陳列著朱砂寫就的符咒,符咒上壓著金銀錁子和五色絲線纏裹的銅錢。
法壇下,有一位身披紅色法衣的老道長,居中而立,旁邊兩位中年道士,皆披著青色法衣。
現在張惟昭已經知道,道士做法事的時候,法衣的顏色是要依品級而定的,不能亂穿。
待吉時一到,就開始祈福迎祥。居中的法師開場念到:“闔家康泰,家國清平,時和歲稔,逐戶康寧,續師慧命,道果圓明。”
左邊的法師接道:“寶座臨金殿,霞光照玉軒。萬真朝帝所,飛舄躡雲端。”
右邊的法師續道:“舉步朝金闕,飛身謁玉京。天外琳琅響,齊舉步虛聲。”
分列在三人兩側的道眾齊聲道:“鍾鼓琳琅響徹天,十方肅清得安然。”
一時鐃鈸齊響,仙樂大做。三位法師在殿上迎神、祈福、燒符、插香,動作翩然似舞蹈,法衣自在飄動,倒也熱鬧好看。
張惟昭抽空拉了拉張榮鯤的衣袖,問:“師父,這個您會嗎?”
張榮鯤抄著手巋然不動,隻用鼻孔嗤了一聲表達自己的態度。張惟昭心說:“敢情您老對自己做道士最基本的業務並不熟練啊?”偷笑了半天。
看完法事,師徒倆又在白雲觀附近的廟會上轉了半天。每到一個攤子,都是張惟昭埋頭看東西,張榮鯤就在攤子邊直直地站著,四十五度望天,看張惟昭挑得差不多了,就開步往前走,等張惟昭看到另一個有趣的攤子停下來,他也就跟著停下來,繼續抄手站在攤子邊。
有個身材高大的老道士涼涼地站在一邊,倒是沒有攤主敢宰張惟昭這個對古代物價依然很不熟悉的菜鳥。
無論張惟昭看什麽,看多久,買不買,張榮鯤都沒有表示過不耐煩。他雖然不說話,但張惟昭能夠感覺到他的內心非常穩定,一直就在她身邊。
走著走著,張惟昭突然明白了,為什麽隻要不出診就泡在實驗室裏不出來的師父,今天突然要去看平安醮,還逛廟會。
張惟昭覺得心裏很暖。
雖然還是很懷念前世的家人和朋友,張惟昭感覺自己已經從低沉的情緒當中走出來了。
不是因為法事和廟會的熱鬧,而是因為她感覺到,雖然她像孤魂野鬼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她現在並不是一個人了,師父已經成了她在這一世的親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都是需要鏈接的。幸福和快樂的感覺來自於和世界、和他人的有質量的鏈接。而她和師父之間,就存在這樣一種有質量的鏈接。
等到他們回到鈔紙胡同,已經交酉時了,也就是下午的5點鍾。因為正直冬季,天已經擦黑。師徒倆一早出門,這會兒已經有點倦了,倚在車壁閉目養神。
牛車剛走進鈔紙胡同沒多遠,卻突然停了下來。外麵有一個聲音焦急地道:“請問張榮鯤道長在車上嗎?”
“什麽事?”坐在門邊的張惟昭掀開車簾問,看到一個滿臉慌張的年輕男人抓住車轅,向車內張望。
年輕男人看到車裏坐著一個氣勢軒昂的老道士,雖然未曾見過麵,也猜到了這人身份,退後兩步,一揖到地:“求求你救救我娘子和孩子!”
這邊張惟昭和張榮鯤已經利落地下車,張榮鯤一把拉起男子,問:“可是難產?”
男子拚命點頭。
張榮鯤回頭對張惟昭說:“快去把我的藥箱拿過來!”張惟昭飛奔而去。
張榮鯤又問男子:“你家住哪裏?什麽名字?”
男子連忙自報家門,他姓梁,家住城東史家胡同,身有舉人功名。父親是禮部的主事。
禮部主事是正六品。正六品比知縣略高,比知州稍低。若放在地方也能成為有頭有臉的人物,在北京城中卻再普通不過。
盡管父親的官位普通,梁舉人家應該還是有點家底的,他是坐著自己家馬車過來請人的。他連忙替張榮鯤付了牛車錢,等張惟昭拿來藥箱,立即請師徒二人上自家馬車。
馬車向城東疾馳而去。車夫一路上不斷呼喝,提醒兩側行人避讓。雖然已是隆冬,一路上梁舉人還是不斷擦汗,顯然是心中極度焦慮。
到了梁家大門,梁舉人噗通一聲跳下馬車,一個趔趄險些摔倒,但他完全顧不上這些,回轉身來要去扶張榮鯤。張榮鯤哪裏用他扶,下來得比他還利索。隨後張惟昭也跟著跳下來,三個人急匆匆直衝進大門,進了前院,穿過中庭,一直進到後院中來。
梁家是三進的院落。小夫妻就住在後院東廂房。
進了後院,就見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正在院子裏急得團團轉。正房廊下擺了兩把椅子,丫鬟婆子站在兩邊,夫婦倆卻誰都沒有心思坐下來。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媳婦從東廂出來,對院子裏的老夫婦說:“孩子的腿已經下來了,產道卻還沒有全開。是個男孩。我婆婆讓我來問,保孩子還是保大人,請趕快拿個主意。晚了可能都保不住了。”
梁主事夫人一聽到這個,兩步走到那媳婦近前:“保孩子!但凡為人妻為人母的,怎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孩子去死?肯定是要先保全孩子的。”
梁主事在一邊不說話,卻並不阻攔,顯然也讚同自己夫人的決定。
那個媳婦福了一福,轉身回屋。
梁舉人這時從中庭飛撲至後院,嘴裏喊道:“娘!爹!我請神醫過來了,阿梅和孩子都有救了!”
梁夫人一把抓住兒子的手:“我知道你憂心阿梅。可現在已經是這樣了,吃什麽藥,紮什麽針都來不及了,梁家的長孫必須得保住!”
梁舉人兩眼落淚:“娘,阿梅,阿梅她……我們以後還能生……”顯然是更想保大人。
梁夫人一聽火冒三丈,顧不得有外人在,大聲斥責她兒子:“你隻知道兒女情長,就不顧念梁家的香火?這可是梁家長孫!你有功名在,以後還怕娶不到好女子?”
這時那接生媳婦又挑開棉門簾出來,對院裏的眾人道:“孩子的胳膊也下來了。但頭卡在骨盆裏下不來。若有十全的法子,還請馬上告訴我。要沒有,就請趕快拿個主意。要晚了,我婆媳倆可擔不了這個責任。”
梁夫人對那接生的媳婦說:“要孩子!快把孫子接下來抱來給我!”
媳婦轉身就要進去,張惟昭幾步上前道:“既然已經到這裏了,也讓我先進去看看。”
梁夫人又驚又煩躁地對穿著道士服的張惟昭看過來。
張惟昭急忙表明身份:“我是女子。我師父在屋外指引,我進去遵照師父指示就是。”
說著看向師父。
張惟昭跟著張榮鯤行醫這一年裏,也遇到過生育時間過長,產婦脫力,或者是產褥熱的案例,但是還沒有接生過逆產的胎兒。但是人命關天,無論如何也要看一看還有沒有什麽轉機。
張榮鯤向張惟昭點點頭。張榮鯤和張惟昭都不是怕事的人,無論如何盡人事聽天命吧。
梁夫人還想說什麽,梁舉人卻掙開了母親的手,突然向師徒倆跪下:“請救我娘子性命!”
張惟昭推門進了東廂房,幾步走至裏間,挑開門簾進去,來到產婦床前。床下首一個老婦人,見張惟昭進來默不作聲往旁邊讓了讓。床側邊站著一個十七八歲的丫環,神色淒惶地看著張惟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