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讓人快樂的小事

字數:4917   加入書籤

A+A-




    仁和公主和德清公主被這種簡易動畫徹底迷住了,拿著反反複複看,還央求張惟昭多畫一些。張惟昭又畫了一些小貓洗臉,小羊跳跳的動畫出來,十分趣致,弄得仁和公主和德清公主對她崇拜得不得了。

    不要說公主們,連太後都覺得十分有趣,拿著看了又看。

    眾人的歡喜讓張惟昭突然想起一個主意。小時候,她玩過一種叫“西洋鏡”的東西,還有人管這個叫小電影。實際上就是一個盒子,盒子蓋上裝了一個放大鏡,底部有光源,中間那層放上畫片,人把眼睛靠近放大鏡往盒子裏看,畫片轉動就能製造出電影的效果。

    張惟昭覺得,她可以試著自己做一個這種西洋鏡出來。

    她向太後求賜一方放大鏡。這種東西現在並不普及,極為稀有,但在皇宮裏找出一柄放大鏡還是不難的,太後不知道她在搗鼓什麽,但猜應該又是什麽新奇的玩器,所以就很快命人找了一柄給她。鏡片不大,張惟昭取了下來,用來做“西洋鏡”的視鏡。

    有了鏡片,接下來就是要找到適合充當“膠片”的紙張。

    陳祐琮來長樂宮的時候,張惟昭就向他詢問,能不能幫她找一種透明而堅韌的紙來。時人用來書寫作畫的宣紙大多綿軟,不合用。要質地堅韌不容易扯斷的才行。

    太子要的東西內官監的人自然想方設法也要弄來。他們呈上來的是頂級的桑皮紙,既透亮又堅韌,隻是略微帶點淡黃色,不是純白。

    不是純白也沒關係,淡黃色反而對眼睛有好處,膠片的材料這下也有了。

    張惟昭又向陳祐琮問,宮裏哪裏有好手藝的木匠,她想做點小玩意兒。

    陳祐琮說交給他好了。這邊張惟昭畫了草圖來,交給了陳祐琮,兩天功夫陳祐琮就將一個帶轉輪的小匣子交給了張惟昭。

    這小匣子頂上的蓋子上鑲了一塊放大鏡,側壁裝有一個搖柄,底層卻蒙了一層薄到近乎透明的羊皮。

    這種皮子本是製作皮影戲的材料。把羊皮去毛,浸泡在石灰水中,泡透了拿出來陰幹,這時羊皮會變得硬脆,再用刀刮薄,放回去浸泡,再拿出來刮薄,反複數次,才達到薄亮透明如玻璃的效果。

    隻買這塊羊皮的錢,都夠普通農戶一家吃喝一個月。

    匣子拿到手裏,張惟昭舉起匣子對著燈火,翻來覆去地看,薄羊皮的透光性比她想得還要好一些,可惜放大鏡的玻璃材質不是那麽好,不夠清澈。但是這個時代的玻璃製造工藝就是這樣的,也不能奢求更多了。

    要知道,盡管在元代中國的富豪們就已經開始使用放大鏡和眼鏡了,但在那時是絕對的奢侈品,一個鏡片就可以換來一匹馬。

    到了大炎,玻璃已經不像在宋元的時候那麽稀奇,但也不是尋常的人能見到的。

    硬件準備好了,張惟昭立刻動手開始創作,還背著人不讓大家看見。越是這樣,太後越是好奇,總跟水仙念叨不知張惟昭神神秘秘搗鼓些啥?念叨歸念叨,但是她也並沒有動用太後的權力讓張惟昭事無巨細跟她呈報。

    張惟昭別的事情不幹,足足畫了三天,才把裝在匣子裏的卷軸畫好。這卷軸其實就是純手工製作的“膠片”。

    把卷軸裝上之後,張惟昭帶著一張自豪臉來演示她的成品。

    首先觀看試映的是太後。太後照張惟昭說的,左手拿起匣子,用蒙著透明皮子的那端對著燭火,眼睛透過另一端的放大鏡看進去,右手搖動側邊的手柄。

    這一看,直把老太太看得呆住了。光從透明羊皮彌散進來,照亮了卡在盒子中層的桑皮紙卷軸,當她搖動手柄,可以看到紙上畫著的仙女,突然動了起來,仙女用極簡練的筆觸繪成,卻線條流暢,羅帶當風。

    她在山崖上迎風而立,盈盈一躍,飛升而起,身姿縹緲地穿過層層雲朵,向著更高遠的地方飛去,天上有鮮花朵朵飄下,圍繞在她身旁。仙女拈過一朵花來,回眸一笑。畫麵就定格在這裏。

    手工製作動畫太累了,張惟昭本想畫一個小故事的,但短時間內實在難以完成,就先嚐試了畫了這麽一個“短視頻”來看效果。

    “嚇,這真是,真是還會動!”太後不知道該怎樣用言辭表達自己的震驚。

    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來說,早已習慣了各種屏幕端口,對屏幕上的任何形象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就在十九世紀晚期,在電影剛剛出現的時候,最早的一批電影觀眾看到銀幕上出現的行走的人群、進站停靠的火車的時候,有不少人嚇得從座椅上站起來躲避,還有一些膽子大的人想要揭開幕布看看背後是不是真的有人群和火車過來。

    二十世紀早期電影進入中國,最早在北京放映的時候,有很多老百姓相信洋人有妖術,能用匣子把人的魂魄拘進去聽他調遣。

    現在張惟昭雖然隻是做了個超短的動畫電影出來,比起真人出現在屏幕上的效果還是差了很遠,但是看到靜止的畫麵突然動了起來,呈現的又是比夢境還要優美的景象,也給人帶來很大的視覺衝擊。

    如果不是之前有那種手工翻頁的動畫小冊子的鋪墊,太後已經熟知了其中的原理,她真會以為張惟昭有法術。

    陳祐琮也被這個東西鎮住了,同樣捧著看了又看。他不知道張惟昭怎麽能有那麽多新奇的點子出來。

    自從張惟昭到了長樂宮,宮裏不知多了多少笑聲。紫禁城金碧輝煌,繁複富麗,但線條是僵的,精神氣是暗沉的。而張惟昭就像是畫完龍最後那點睛的一筆,有了這一筆,生活好像突然就靈動了很多。

    仔細想一想,她似乎也沒做什麽了不起的大事,做的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卻自己和祖母帶來了很多心境上的改變。

    初十的時候,於皇後帶著於妙清來向太後問安,同樣也被手動小電影震撼了一把。

    於妙清以前看過張惟昭畫的速寫,就已經對她很敬佩了,現在一看這個小電影,立即成了她的迷妹。

    反正她現在經常住在皇後的坤寧宮,美其名曰是陪伴皇後。坤寧宮離太後的長樂宮不遠,於妙清往這邊跑十分方便。

    張惟昭畫的天女散花,引得她技癢,於是她用細羊毫,開始畫一幅嫦娥奔月的卷軸。

    工筆畫細致瑣碎,很耗時間。於妙清幾乎足不出戶地畫了五天,終於在正月十五那天畫了出來,拿到長樂宮,放在西洋鏡裏麵放映。

    於妙清的風格與張惟昭不同,張惟昭畫的古裝美女灑脫飄逸,淩風而起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麽是能阻擋得了她的。

    而於妙清畫得嫦娥端莊典雅,眉間略帶憂傷,別有一番韻味。

    正月十五的下午,於皇後、於妙清、陳祐琮和張惟昭聚在太後殿中,輪番看張惟昭和於妙清畫的小電影,依次品評,其樂融融。

    張惟昭在心裏暗笑。做出來這個本來是想哄兩個小公主玩的,沒成想一幫大人自己先玩得不亦樂乎,都還沒來得及給小朋友們看。

    連香玉、水仙、芍藥和綠蘿這些太後身邊的近侍,以及太子身邊的文竹、銀杏和馮浩,都趁機會觀賞了一番。看完小電影,他們的震驚之情遠比太後和陳祐琮強烈。像太後和陳祐琮,看的時候經張惟昭的詳細解釋,熟悉了小電影的製作和工作原理,因此震撼歸震撼,並沒有疑心到法術、神鬼之上。而這些侍從,不明了原理,隻覺得靈異非常。

    之前已經有不少人在暗暗傳說張惟昭有神通了,這下更加坐實了這種傳言。

    太後今日十分開心。她本來就愛熱鬧,但宮裏諸妃嬪素來表麵上和睦,內裏冷淡,就算經常來給太後請安,做出花團錦簇樣子,卻隻是一個花架子罷了。

    而現在聚集在她宮裏的這些人,確實是真正地在享受一段快樂時光。太後看了看陳祐琮,又看了看張惟昭和於妙清,心裏想這種熱鬧要是能一直延續下去就好了。

    一行人正在殿中說笑,忽然有小宦官來報,皇帝往長樂宮來了,已經進了大門了。

    除太後外,所有坐著的人都站起來迎接。皇帝來得很快,大步走進殿中向太後行禮問安。

    然後又是皇後率領眾人向皇帝行禮問安。

    一時安定下來,陳見浚道:“今日母後殿中倒是熱鬧。”

    太後道:“我們正在看一個稀罕物,保管皇帝以前也沒見過。”

    “什麽稀罕物?給朕瞧瞧?”陳見浚今天的心情也頗為不錯。

    水仙捧了西洋鏡過來,太後親自向陳見浚演示用法。陳見浚一眼撇過去,心道這麽一個小匣子有什麽稀罕的?母後這是故意在說笑吧。

    誰知按太後說的法子從視鏡裏看過去,皇帝卻被震了一下。他快速瀏覽過一遍,放下匣子,沉思了片刻,然後又把匣子端起來,慢慢搖動手柄,似是在細細研究。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