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驅逐陰邪

字數:4663   加入書籤

A+A-




    金貴妃原本的計劃是,自己裝病,引得皇帝召張惟昭來給她看診。等張惟昭來看過病,就說病非但沒有好,反而加重了。再找青雲觀的李天師來,讓李天師說是張惟昭對貴妃實行禁術,才導致貴妃病情加重。李天師手段了得,加上金貴妃的枕頭風,不怕皇帝不對張惟昭起疑。

    與此同時,金貴妃會令人在宮裏、宮外散布張惟昭意圖魅惑君王的謠言,讓人們相信張惟昭想效法楊玉環,以女冠的身份侍奉君王,但皇上的心中卻隻有金貴妃。於是張惟昭對金貴妃嫉恨交加,出手加害。

    由此一來,張惟昭名聲也臭了,罪名也坐實了,還不是由得金貴妃來擺布?

    卻不料張惟昭行事完全出人意料,非但沒有中她的圈套,反而借機挑撥離間。雖然知道她是在挑撥離間,金貴妃卻還是覺得痛徹心扉。

    她早就懷疑,哪一天她若是病了,倒在床上起不來,皇帝恐怕是沒有多少耐心陪在一個病老的女人身邊的。現在看來,果然如此。

    人情果然如此涼薄嗎?

    不,不!她的皇帝陛下不會對她這樣薄情的,都是那些狐狸精,一個個施展媚術,想盡辦法要把他從她身邊拽開。

    金貴妃根本無法接受陳見浚也有不需要她,想要逃離她的時候。所以她一定要找到一個替罪羊,為她自己的委屈和痛苦來承擔罪責。

    她相信,這些狐狸精對陳見浚都不是真心的,無非是貪圖君王的權勢。隻有自己對他是全心全意,甚至不顧自身安危來保全他。

    所以她必須把那些心懷不軌的女人都除掉,這樣他們才能身心合一,就像他們當初曾經有過的那樣。

    金貴妃突發急病,宮裏的太醫束手無策。最後在金貴妃的請求下,皇帝請來了青雲觀的李天師出手。李天師說貴妃的病並不是因為身體不適,而是因為陰氣侵擾所致。陳見浚一聽,倒是和張惟昭說的異曲同工,所以就信了這話,請他出手祛除陰邪之氣。

    李天師先寫了七張符籙,命宮女貼在門楣、床幔和屋腳等處。又用丹砂加純黑公雞的血另寫了三張符籙,在神前燒化了衝水,囑咐貴妃每天早上喝一盅,如此三天之後,貴妃的病平複了。

    但李天師說貴妃體內的陰毒雖然拔除,但意圖加害貴妃的邪魔並沒有消除,要另擇妥帖的時辰,在西苑靈濟宮做法事為金貴妃消災禳禍。

    這個消息一出,合宮上下暗地裏都議論不休。有些經曆過風雨的老宮人馬上預感到,宮裏又要出大事情了。

    張惟昭聽到這個消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宮回玄妙觀找師父張榮鯤。張惟昭現在住在西苑,比原來住在紫禁城裏頭出宮方便多了。

    青雲觀的李天師,張榮鯤自然是知道的。實際上,張惟昭也見過他。張惟昭剛剛拜師的那一年,張榮鯤過年的時候曾經帶張惟昭到青雲觀看平安大醮,主祭的那位高道,就是李法泰天師。

    李法泰幼年出家,拜在青雲觀全真派常真人名下,因聰穎好學,很得常真人青眼,傾囊相授,著力栽培。常真人仙去之後,李法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被全真派尊奉為李天師。

    李天師不僅道法精熟,而且善於經營,青雲觀在他的手中香火越來越旺盛,他這個天師的名頭也越來越響亮。

    但是也有人暗地議論,他之所以能在京城混得如魚得水,也和他與金家走得近有關係。民間傳說金貴妃本來命中無子,都是他替金貴妃做法祈子,並找來生子秘方上呈貴妃,才使得金貴妃在接近四十歲的高齡順利誕下皇子。隻可惜人力拗不過天命,這個兒子還是夭亡了。盡管如此,金貴妃還是因為生育有功,坐穩了貴妃的位置。

    聽了張榮鯤講過李天師的來曆,張惟昭問張榮鯤:“師父,那李天師都是怎麽做法事的,尤其是祈福消災的法事,都有哪些環節,師父您清楚嗎?”

    “這個為師自然是清楚的,畢竟都做了這麽多年道士了。再說道士做法事,看著花裏胡哨,其實內裏的東西就那麽幾樣。”

    “好的!”張惟昭雙眼閃亮地看著張榮鯤,“那請您教我好嗎?”

    張榮鯤點頭道:“自然沒問題,這可比醫術簡單多了。首先第一要義是,你的架勢要足,這才能唬住人。其次是……”

    師徒倆計議了許久,其後又各自開始準備東西。

    李天師為金貴妃舉行的祈福消災法事,定於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當晚,在靈濟宮舉行。

    靈濟宮是孫真人的地盤。

    靈濟宮始建於成祖之時。成祖篤信道教,靈濟宮那時香火旺盛,人才濟濟。隻是到了陳見浚這一輩,因此前接連幾位皇帝對道法都沒有什麽興趣,靈濟宮也寥落了下去,隻在年節祭天、祭祖的時候能發揮一些場麵上的作用,平時沒有什麽存在感。

    因此靈濟宮的主持孫錫保雖然也頂著一個真人的名頭,腰杆子卻沒有那麽硬。青雲觀的李天師說要來這裏給金貴妃做法事,他哪有置喙的餘地?忙不迭籌備香燭紙馬,打掃亭台樓閣,迎接貴妃娘娘和李天師的到來。

    陳見浚本來見金貴妃病好,鬆了一口氣。但聽李天師說,禍害金貴妃的邪魔還沒有被徹底清除,心又沉了下來。

    他本來是不信什麽妖魔、陰靈這些說法的。再怎麽說,他也讀了那麽多年聖賢書,整日操勞國事,什麽樣的事情都見過,對這些神神鬼鬼的說法始終抱有一種遠而敬之的態度。這也是在他當政早期,並不去修建道觀、寺廟,張羅煉丹、修道的原因。

    最近他對道法的興趣上升,皆是因為跟張惟昭“修行”的緣故。張惟昭隻講天地人,並不講鬼神,實際上就是把心理學和哲學包在道法的殼子裏呈現給陳見浚。陳見浚本來就是個敏感多思的性格,富於藝術家氣質,對這一套很是欣賞。

    若是張惟昭是那種一上來就跳大神、建丹爐和大談特談長生不老的風格,陳見浚早就厭煩了。

    可是,現在李天師說金貴妃被邪魔侵害,陳見浚卻是有幾分信的。為何?隻因陳見浚是相信因果的。金貴妃的手上有不止一條人命,有些還是未出生或剛剛出生的胎兒。陳見浚思忖,金貴妃春秋正盛的時候,這些冤魂可能不敢拿她怎麽樣,現在她日暮西山了,陰靈沒準就要前來報複。

    隻是這些話深深埋在他的心裏,從來沒有和任何人提起過,自然更不會跟金貴妃說。

    他能夠體諒她的心情,知道她為什麽會染上這麽多血腥。他已經不與她計較了,但那些陰靈卻未必。所以好好做一做法事,超度亡魂,消災祈福,自然是好的。

    由於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和支持,這場法會更加被宮裏上下關切。

    太後聽到了這個消息,知會皇帝她到時候也會去旁觀。皇帝親自去長樂宮勸太後莫要去了。七月十五中元節正是地府放眾鬼魂到陽間享受後代酒食祭祀的時候,其中也會混雜著一些無主的幽魂和凶殘的惡鬼,若是被衝撞了如何是好?

    奈何太後執意要去,而且說有李天師和孫真人護法,不會有事。若這兩個人都護不了皇帝、太後和貴妃的周全,那還要他們做法事幹什麽?就算排場擺得再足,也不會有效用的。

    皇帝聽太後說的有道理,且知道太後最是喜歡熱鬧,平時在長樂宮呆得氣悶,遇到大法會這樣的盛事,如何好不讓她去?也隻得依著她了。

    七月十五這日晚間,皇帝、太後和貴妃齊聚在靈濟宮。

    靈濟宮正殿中,神台上,四周牆壁上的燈座中,皆插上了兒臂粗的蠟燭,將神殿照得燈火輝煌。

    李天師身著紅色法衣,頭戴黑色鑲金的法冠,白須飄飄,仙風道骨。

    時辰一到,李天師在神像之下,雙手持笏,恭敬而立。另有兩個中年道長,皆著青色法衣,一左一右,站立在他身旁。

    其中有一位道長,骨骼清奇,麵白如玉,但卻用一個青色的布條蒙住了雙眼。周遭有人竊竊私語,難道這個道長是個眼盲的嗎?

    有從白雲觀跟隨而來的小道士低聲驕傲地解釋,這位道長是童真人,一年前從青城山而來,是李天師的座上賓,他並非眼盲,而是因為他修出了陰陽眼,能透視陰陽兩界,但卻畏光,因此才用布帶蒙住雙眼。

    眾人肅然起敬且又萬分好奇。旋即這位童真人的事跡在殿中傳揚開來,連皇帝和太後也都知曉了。

    時辰一到,法樂奏響,李天師帶領著另外兩位道長跪拜在神前。如此再三之後,李天師開始唱誦法咒,這是一闕《消業送魂咒》,乃是請眾魂魄在享受完子孫祭祀之後,速速回歸地府,休要在陽間逗留。法師們在這裏會為他們消業積福,祝願他們早日投胎到積善人家,福運綿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