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風緊,撤呼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大漢王朝的確是名存實亡了,在董卓把皇帝當做是一個玩兒具的時候,大漢王朝的尊嚴就已經丟失了。
楚風在王允找到蔡府之後,就知道蔡邕已經知道了殺死董卓的美人計,是他提出來的。
所以,深吸了一口氣,直接到了蔡邕的書房,楚風知道蔡邕肯定會在那裏等著他。
“師父。”
蔡邕的臉色不是很好,有一些氣憤地說道:“師父?你的眼中還有我這個師父嗎?”
楚風則是回答道:“我這麽做,也是為了你,為了師姐,董卓雖然對於師父有提攜之恩,也是師父的好友。
可是,董卓做的那些事情乃是逆天而行,霸占皇宮、逼迫皇帝退位,另立皇帝、還殺了太後,最為讓人痛心的是董卓遷都長安,燒了洛陽。
弟子不是一個愚忠的人,對於大漢皇帝是誰,以後誰當皇帝,也沒有多少的看法。
但是董卓做事實在是民怨沸騰,惹了眾怒,他遲早有一死,如果我們不及時和他斷開關係,反倒會受其害啊。
百年之後,甚至是十年之後,大家痛恨董卓的同時,也會把董卓的那些部下,還有為董卓做事情的人,都給痛恨上,甚至是會在史書上出現,某一人當初為董卓做的事情。
比如,弟子當初在宴會上寫的文章,這會被別人戳脊梁骨,會把弟子當做是董卓的走狗,董卓遲早會死的,狡兔死,走狗烹,如果董卓死了,我們這些人會如何存活?
所以弟子隻能如此做,最起碼,史書上記載的是弟子向王允獻計,殺死了董卓,為民除害,而不是弟子巴結董卓。”
蔡邕聽了楚風的一番話,臉色多少好看了一些,不再陰沉,隻是整個人卻又有一些傷感了。
“唉,罷了,罷了。”
看著有一些低沉,有一些悲傷的蔡邕,楚風也不忍,可是想到如果這個時候,不把蔡邕給打醒,到時候勸說蔡邕離開長安,可能很難。
“師父,董卓當初封我為祁鄉候,看似是賞賜,然而這個名號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的,因為袁紹的爵位就是祁鄉候。
他不過是想要惡心一下袁紹罷了,那裏是想要封賞弟子啊,現如今袁紹雄踞北方,乃是一方強大的諸侯。
如果我不這麽做,到時候袁紹為了自己的爵位,會如何做?董卓這是陷弟子於不仁不義,我們已經沒有活路可走了。
剛剛王允來府上,是想要向弟子詢問抵禦董卓部下的暴亂,但是董卓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他擁有著兵權,有著軍隊,殺死了董卓,他們就相當於是沒有了狼王的狼群,瘋狂無比,就長安城的這點兒兵力,何以抵擋啊。
到時候長安必定會有一亂,還請師父早做準備。”
蔡邕問道:“早做準備?你的意思是我們要離開長安?”
楚風點頭回答道:“對,隻有離開長安這個是非之地,才能夠保住自身,不會受到牽連。
兵荒馬亂之下,誰管你是誰?到時候燒殺搶掠的事情肯定會發生,我們隻有離開這裏,才不會遭受劫難。”
蔡邕搖搖頭,回答道:“我不走,你要是想要離開,我不會阻攔。”
這顯然是氣話。
楚風也沒有繼續勸導,還是給蔡邕一些時間,讓他自己想一想吧。
退出了書房,直接找到了丫鬟,吩咐她去請蔡琰出來。
蔡邕現在在氣頭上,楚風說什麽,他都可能不會聽,但是蔡琰不一樣,她是一個知書達理之人。
“你請我出來,可是有什麽事情?”
蔡琰這些時日和楚風相處的久了,也就熟悉了,不再是以前那個高冷,讓人難以近身的大小姐。
“師姐,我,我向王允獻計,殺死了董卓,如今董卓舊部想要攻入長安報仇。
雖然我獻計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但是等到董卓的舊部攻入長安的時候,這個地方肯定會混亂不堪,到時候我們就有了危險。
所以我想要請師姐你能夠多多勸阻師父,最好能夠同意離開長安。”
蔡琰已經從下人那裏聽說了董卓被呂布殺死的消息,但是卻不知道董卓的舊部會攻入長安。
一直宅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麵的蔡琰,並沒有見到外麵的兵荒馬亂的世界,就算是當初的換進賊之亂,蔡琰也隻是匆匆看了幾眼,後來因為衛家的事情而一直呆在自己的院子中。
“長安真的會亂?”
“會,而且很有可能匈奴人也會趁機南下,到時候就不是董卓舊部和呂布等人的戰爭了,而是三方之亂,那時候,誰都顧不上誰,我們唯有趁早離開。”
蔡琰微微點頭,說道:“好,我會向父親說明。”
楚風施了一禮,就開始謀劃撤退長安的事情了,到時候就算是蔡邕不走,也要強行把他帶走。
而在楚風計劃撤退長安的時候,另一邊,董卓的舊部也受到了來自長安皇帝的詔書。
這詔書裏麵的內容也不過是詔安,給一些好處,讓他們歸順,又或者是讓他們殺了另外的一些勢力。
陳宮和王允兩個人的離間計,還是比較強大的,對於董卓舊部的一些人,還是有著作用的。
而在郭李兩人的隊伍中,一個四十多歲的儒者,看著手中的詔書,笑著說道:“離間計,不錯,不錯,先是連環計殺死董卓,現在又使用離間計,想要讓他們自相殘殺。
這樣一來,就能夠給長安一個修整的時間,最後反撲過來,消滅這些董卓的舊部。
隻不過,你一個小小的離間計,還是不到位啊,如果是我,做的比你要好多了。
唉,是時候離開了,楚風,期待我們的再一次見麵。”
這位儒者就是被稱之為毒士的賈詡,而他手中的詔書,就是王允派發給郭李兩位將軍的朝廷的詔安書。
可惜,毒士想要借助郭李兩個人來幫助自己實現脫身大計,可不能就這樣被打亂了。
在王允獻出貂蟬,然後董卓時不時懲罰呂布,父子兩個人反目成仇的時候,賈詡就察覺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再後來,也是通過特殊的渠道才知道,這個連環計並不是王允想出來的,而是蔡邕的徒弟楚風。
很難想象一個十一二歲的孩童,能夠想出這樣的計策,簡直就是妖孽。
明哲保身的賈詡並不想和這樣的人有交集,而已經想好了退路的李儒,也不想和這樣的人有交集。
所以,就算是知道內幕的人,也沒有去找楚風的麻煩,原因就在於是沒有這個必要,他們自己都要逃亡,何必還要再樹一敵,
這也讓楚風現在還能夠安然無恙,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還能夠謀劃撤退的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