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敢問路在何方

字數:4261   加入書籤

A+A-


    等到呂布等人到了蔡府的時候,才知道蔡邕等人已經跟隨楚風逃離了長安。

    “唉,可惜了!”

    陳宮感歎了一聲,倒是也沒有覺得太過可惜,也不過是一個十幾歲,有些天賦的少年罷了。

    既然他已經逃走了,現在追也是追不上,還會浪費時間,看到呂布並不在意,陳宮也就沒有在繼續糾結這個問題了。

    已經到了洛陽城的楚風,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經逃過一劫,現在他麵臨的問題就是怎麽趁這個機會逃回中山,還是不回中山,另做打算。

    “北方的袁紹很強大,現在回去,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自己非常低調。

    袁紹這樣的人物,還不至於看重自己這樣的孩童,回到中山,應該沒有什麽大問題。

    但是師父的年紀大了,肯定忍受不了那裏的環境,實在是太冷了,估計師姐也不適應。

    而且,曹操現在還在發展階段,還沒有壯大,這個時候去投奔,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楚風心中一直在想著這兩個問題,現在安全地逃出長安了,然後前麵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回到中山,另一條就是去投奔曹操。

    如今的曹操還沒有占據充州,也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還在東郡那裏剿滅最後的黃巾賊,所以,這個時候去投奔他,算是在他最為弱勢地時候輔佐他,等到他強大起來,這份情誼也不會忘記。

    如果等到他打敗了袁紹,那時候曹操身邊的謀士肯定很多,自己這樣一個,隻是靠著那能夠預知未來的能力,肯定比不上那些真的謀士。

    “還是現在就去投奔曹操吧,有師父在,就算是我再聰明或者是妖孽,也算是有了一個借口。

    也不至於讓曹操有太大的疑心和忌憚的心理,再說了,我也可以繼續低調啊,來一個溫水煮青蛙,要好好謀劃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就這樣決定了。”

    楚風沒有糾結太久,找一處地方寫了三封信,交給了在路上的甄家的人,讓他們帶回去,然後就開始向蔡邕說明自己的打算。

    “師父,弟子想要去投奔曹操,不知道師父可否給一些建議。”

    蔡邕這一路上都在唉聲歎氣,實在是心疼自己的那些書籍,那可是他一生的收藏啊,隻能希望長安的戰亂不會影響到自己的那座宅院。

    就算是最終被別人占據了,也祈禱那主人能夠愛惜那些書籍。

    心情不好,自然對於楚風也沒有好顏色,要不是還有蔡琰在一邊好言相勸,蔡邕估計都要節食抵抗了。

    “孟德?也好,為師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好教的了,你想要做什麽就做什麽吧。”

    蔡邕聽到楚風想要去投奔曹操,心中倒是一動,然後又想到了楚風的所作所為,又有一些氣不過。

    楚風抽了抽嘴,蔡邕現在也有五十多歲,馬上都要六十了,這樣的年齡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高齡了。

    這人越老,心思也就越小。

    楚風沒有想到蔡邕到現在還在置氣,感覺就不是一個大儒所為,不過,那也是最開始,他現在的樣子,倒不是置氣,而像是小孩子一樣鬧脾氣。

    本來要北上的眾人,開始南下,然而這一路卻並不平靜,因為這裏正在發生著戰爭,黃巾賊的餘孽還沒有消除,曹操等人正在這裏和黃巾賊作戰。

    所以這一路上可以見到破敗的村莊,還有那些衣衫襤褸的百姓,隨處可見的葬禮,整個空氣之中都充滿著破敗的氛圍,讓人的呼吸都有一些困難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

    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場景的楚風,心中除了震撼,還有一些傷感。

    後世的人民那美滿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而現在的百姓,卻身處地獄一樣。

    沒有保暖的衣服,然他們能夠抵禦風寒,也沒有一碗白米飯,填飽他們的肚子。

    房屋被黃巾賊,被戰爭毀了,壯年都被強行拉進軍隊,當了士兵,上了戰場,能夠回來的,沒有幾個人。

    剩下的就是年老體弱者,本來能夠豐收的季節,卻因為沒有人而導致那生長在田地裏麵的農物沒有及時收回,最終大部分都是爛在了田地裏麵,

    老人、小孩子的神情都是麻木的、冷漠的,他們不知道自己以後的生活是什麽樣子,甚至是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會是什麽樣子,一點兒安全保障都沒有,下一秒,他們就可能餓死,也可能凍死。

    楚風的一時有感而發,卻讓蔡邕還有蔡琰等人都心中一震,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能夠說出這樣的話,足以說明楚風的心中是關心百姓,是善良者,而小小年紀就心懷天下,說出這樣的話,將來成就自然也能夠看到,如果他這樣的人,能夠身居高位,定是天下百姓的福氣。

    “唉,是我的錯,是我執著了,我沒有想到這長安城外的百姓的生活,是這樣。

    以前,我也看到過黃巾賊所過之處,那時候也像是現在這樣混亂,百姓也是像現在這樣食不果腹,衣不遮體。

    那時候,我覺得這是大漢朝堂的那些人的錯,他們隻知道玩弄權術,從不關心百姓的死活。

    後來,董卓征召,我以為自己能夠回到那個地方,清除那些人,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

    我也想過要這樣做,可是到了那個朝堂之後才知道,這一切都不過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

    在那裏,除了玩弄權術還能夠做什麽?

    什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都不過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罷了,天下沒有統一,在那裏所做的決策,根本就不能傳達到地方上,所以我也就看淡了,隻想要寫出經典,留一些能夠教育人,能夠傳承我中原文化的典籍。”

    蔡邕的心情很複雜,他一方麵想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一方麵卻又因為朝堂的那漩渦之地而不得不違背自心。

    最後隻能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了書籍上麵,想要和班超還有司馬遷等人一樣,寫出經典傳世之作品。

    現在看到了這些百姓的生活之後,又想到了自己當初的理想,一時間,心情更加的哀傷了。

    而從來沒有出門,也沒有看到這種景象的蔡琰,這一路也是沉默了。

    化身成為了聖母娘娘的蔡琰,這一路不知道幫助了多少人,然而卻還是杯水車薪。

    聽到楚風的話,眼中已經有了閃閃的淚水,她是一個心善的人,看到那些衣不遮體,骨瘦如柴的孩童,就傷心難過。

    楚風安慰道:“不,師父並沒有錯,錯的是這個時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