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奇葩的考試:矮矬窮中舉

字數:3386   加入書籤

A+A-




    “你們真的很犀利,又是打罵又是發威的,小弟自愧不如,做不出你們那般的英勇事跡來,小弟但凡在馬路上哪怕遇到一個窮人家的小孩子都自覺惹不起,就算是遇到一條土黃狗,也得繞路走……”

    武直表現出卑微的態度來,低頭哈腰,作出最後的陳述。

    這些家夥,為了搶潘金蓮在懷,不惜擺出非“人”的態度來。武直隻能劍走偏鋒,從另一個角度入手。

    卻說那餘氏極有主見。她略一思忖,就有了見地。你看那三人都在講自己怎麽樣打老婆,發淫x威,再怎麽樣都隻在他家裏,而這武直,卻才真是個最沒有出息的主兒,他連窮人家的小孩子都不敢惹,見著土黃狗都得繞路走,說明了什麽,說明這人沒骨氣,沒擔當,再加上他所說的那三寸丁穀樹皮,裏裏外外,壓根就不是個男人……

    普天之下斷生了男子,像那三人那樣在家裏橫的何其之多,但像武直這樣沒頭沒臉,每日牽著不走,打著倒退,一旦到了著緊處卻是錐鈀打也不動到哪裏都橫不起來的貨色,這種癡漢,對於嫁給他的女人來說,才是真的叫晦氣,苦不堪言也!

    這才是真正的矮矬窮!

    因此,盡管武直身高並不矮矬,人長得很不錯,在人群中怎麽也算是中上等了,也頗有些氣質,不過奈何他先是在在河水上弄頹了頭發,後又在沙土中弄髒了臉麵,再加上畢竟人靠衣裝馬靠鞍,他現在身上隻是套著件那叫花子丟給他的破布衣,因為天冷人又一直抖得像篩糠似的,哪裏還有什麽顏值與氣質可言。

    怎麽看怎麽的落魄,怎麽的不舉。然而也正因為如此,反得償目的,倒成了頭號舉子。

    餘氏主意已定,指著武直開口道:“感謝各位今天在此見證,我宣布,最後中舉者乃是這位武家大郎也!”

    圍觀者愣過幾秒後,接下來是一片震天價的歡呼。

    原來大家心底裏還各有私心,這餘氏想的是,像金蓮這種淫x婦,嫁給個癡呆的三寸丁穀樹皮,讓她家裏守活寡,外麵受悶氣,如此,才是對她最大的屈辱與懲罰,讓她活得生不生,死不死。

    而那些高車大馬的公子哥與老爺們也有他們的計量與打算,你想呀,這武直是這麽個不中用又沒有來曆的玩意兒,如此之矮矬,恐怕以那潘金蓮的水性,豈不是時不時的還需要外人來倒灌?

    因此,嫁他最好了。大家就都有得玩。若是嫁那幾號人,雖說地位也低,人品也次,但搞不好人家會拚命,別的不說,若是中了那徐老三,他是個貨賣,可能會帶著金蓮遠走高飛,而那王二麻子,也有可能會挑著剃頭擔子不見影,畢竟都是些沒家業的下流人,而那老張頭雖有名戶在張府,但因為職事的關係也是平常連人影兒都見不到一個,想來那俏媳婦兒也總藏在高牆大院裏,外人沾不得邊,甚不好。

    至於張大戶,雖心疼金蓮,但對於這個結果也較滿意。即使那老張頭向他求情他也沒答應,因為他心裏有數,若仍然在張府,雖然說近水樓台先得月,但是先前在家的時候,大半年過去了,因為有餘氏在,他也未能撈著個月亮的影兒。

    隻有出了府,他才好發揮。

    如此,圍觀眾人因為各懷鬼胎,居然也皆大歡喜。嗩呐吹了起來,炮竹也有人放。

    就這樣,這場詭異的考試,武直中了舉。

    早已經有張府的下人用網子將水中的金蓮打撈上岸來,餘氏許諾,不要武直一文錢,也不爭他一分禮,即時即日起,潘金蓮就是他武大的妻,風裏來雨裏去,福禍相依,生死由命。

    未有多時,餘氏便派人取了金蓮的賣身契交與武直,然後便喝令張守初一起打道回府了。

    哪裏還需要武直,早有幾個浮浪子弟奔將過來,仍舊搶了那粗木棍,插在了豬籠裏抬起,呟五喝六的倒自顧自的在前邊跑,晃得金蓮在籠中歪來倒去,卻不肯叫苦。

    “武大哥,你家住哪裏?”那個油膩大漢滿臉堆笑的問武直。

    “我沒地方可以去……”武直心想,我赤倮倮的來,現在可該往哪裏去?

    抬頭一看,遍野茫茫,秋日裏河邊蕭瑟得不成樣子。武直正拿不定主意,想著要不找個山洞先將就將就,那油膩大漢又發話了:

    “這樣吧,上遊有一個破廟,是個無人煙的所在,不如,武大哥暫且在那安歇,也好了卻洞房一事?”

    那貨一邊說一邊且自顧自的笑起來。眾人也都樂嗬起來,於是便聽那大漢的指引順河流往上遊而去。

    當下,武直在前,眾人在後,自發的形成了一個送親的隊伍般,吹拉彈唱,炮竹聲聲,倒也好不熱鬧。

    甚至還有人跳舞,隻不過在武直看來,那可能就是現代尬舞的始祖了。

    路上,武直聽那大漢自報名姓,說是喚作李忠,本是清河縣人士,先前在大名府討了兩年生活,後因為天災人禍,百姓流離,自覺無出路可尋,又訪不著自己出嫁的妹妹,於是便重回到這清河,以打蛇、要飯為生。

    不多時,到得荒廟之前。武直抬頭一看,隻見那牌匾上書三個大字:

    天王堂!

    原來這廟宇非普通的廟宇,乃是當時軍中所建的一處所在,旨在以天王之名,取抵禦處族戰亂之意。

    相傳唐天寶七載﹐西蕃作亂,安西守城將領奏有毗沙門天王施財天現形助守﹐西蕃兵潰敗而逃,於是聖上便命令各道節鎮﹐在州府城西北角各立天王像。後來便發展成為了軍營內的一種風俗,各州各府均建立天王堂。

    幾百年後,到了當朝,國策發生了一些改變,開始重文教,輕武事,因此,便漸漸有一些州府的天王堂便廢棄,不再如過往那般輝煌與重要。

    武直從那些浮浪子弟們擔上接過豬籠,近觀那金蓮,早已經凍得不成樣子,渾身顫抖得厲害,肌膚上到處都是水,臉頰上更是河水與淚水都分不清,顯出一副楚楚可憐卻依然銀牙暗咬的倔強模樣,似不肯服軟,惹得武直心裏一陣陣悸動。

    武直在眾人的哄笑聲中破開了竹條編就的豬籠,因為不小心還將手掌給劃破,一滴鮮血滴到了金蓮的肚皮上,很快就在她的肚皮上化開,像一朵梅花。

    眾人笑得更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