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月下昏黃燈如晝 第二十一章 道士畫符,和尚誦經

字數:4610   加入書籤

A+A-




    李知宇心中愁苦,借著天光觀看這大坑底部,發現泥土中偶有大型獸類毛發,雖然全是粘於泥土之中極難發現,但李知宇喝過那青衣老儒的梅子酒後視力聽力較之尋常人都敏銳許多,手指細撚這偶有的幾根毛發,心中卻不知道到底是何等野獸才能用著這大坑來陷。

    李知宇心中不甚了解,瞧不出個所以然來,無奈中隻好圍繞坑壁左右細微查看,欲從中找出究竟。可四周坑壁盡是黃土,除卻自己二人指甲抓過的痕跡與這大型爪印之外一無所獲。饒是性格堅毅的李知宇此刻心中也略有氣妥。

    趙晴柔轉過身來,臉上依舊略帶緋紅之色,瞧得少年仔細琢磨打量坑壁周圍,也不好出聲打擾,隻是一旁靜觀。約莫盞茶功夫,李知宇終於靜身而立,趙晴柔這才略微鬆了口氣。

    “怎麽?卻不瞧著這土壁了。昔者我從那誌異怪林中曾看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年過耄耋之年的老婦有一日出得家門徑往山林而去,山林本是陡峭之所,縱使年青人走這崎嶇山路也會汗流浹背,疲憊異常,可這老婦一路卻是既不察疲憊,亦不覺力竭。老婦一路行走,直走得夕陽下垂,蛙鳴驟起,還在行走卻不停留,你知道這是為何?”趙晴柔說道。

    李知宇聽趙晴柔語氣輕緩,心中煩躁稍解。可這故事聽來毫無蹤跡,隻覺無聊,無甚趣味。李知宇雖不想作答可又不好違背少女意願,隻能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話,過不多時,趙晴柔許是疲憊已極,緩緩睡去。趙晴柔口中呢喃,似囈語夢談,又似在講著這未完的故事。李知宇心中有事,加之這大半日米飯未進,滴水未沾,無論坐躺具是不適,隻得望著那漸沉的天幕,祈求上蒼憐憫,讓自己二人脫的此坑。

    日光東撒,落日西沉。睡夢朦朧間聽的有人呼叫,還以為是自己夢中情境,隻是不理。過得少許,這呼喊叫喚聲愈發急切,沉眠亦可聞其輕重。李知宇聽得心中煩躁,無奈之下隻得疲憊的爬起身來,欲看個究竟。可一日未食,腹中已是饑腸轆轆,這一猛的用力爬起,氣力不接卻又倒了下去。趙晴柔朦朧中亦聽的呼喊,也爬起身來。

    且說先前被趙晴柔那長針刺昏的青年聞得這聲聲呼喊,迷蒙中也爬起身來。隻待瞧了瞧左右光景,隨即那雙眸子又變得呆滯。青年從馬上躬身用力,正欲下馬,可不料這馬突然前蹄揚起,馬背上的青年一屁股跌了下去。

    馬嘶人翻,所傳聲音頗大。李知宇聽著那漸漸行近的聲音,心中微動,指望有人救得自己二人,強提精氣,嘶聲呼喊。趙晴柔昏昏沉沉,聽得李知宇呼喊大叫,疲乏的眸子亦是睜開一條細縫,略帶不解的看著身邊氣喘籲籲的李知宇。

    過得片刻,那青年站起身來,略顯迷惘的看了看左右,這才發覺深坑中有人呼喊大叫。腦中回想自己昏厥之前事情,無奈毫無印象,青年錘了錘腦袋,依舊不得。煩躁之下隻得循著那呼叫聲走近洞口,欲觀究竟。待得從洞口往下看時,隻見兩個身影依稀臥在地上,青年見此,臉上逐漸多了些絲絲笑意。

    青年昏厥大半日,不曾飲水進食,故而氣力也所剩無多。隻是偶爾大呼一兩聲,以做回應。青年喉嚨嘶啞,李知宇聽在耳中愈發煩躁。

    李知宇微眯眼眸瞧了瞧上麵,卻看不大真切。聽著這刺耳呼喊,心中忐忑。回想趙晴柔先前所說“瘋病”一言,這才覺得趙晴柔著實有理,自己卻是多了些書生意氣。

    遠處呼喊愈發臨近,猶如耳旁。李知宇所剩氣力不多,呼喊不得,隻能背靠著泥壁,望著岸上那青年模糊身影,祈求他能不計前嫌,搭救自己二人。

    遠處,土地微震,李知宇雖然早已迷迷糊糊,但伏在這土壁之上聽得亦是極其真切,瞧了瞧已然昏沉的趙晴柔,輕聲道:“趙姑娘,在堅持片刻,有人來救我們了....”李知宇聲音斷斷續續,趙晴柔寂寂沉沉,並不應答。過得片刻,耳旁嘈雜,似有人言。李知宇眯眼看去,隻望見周圍四處盡是火光。耳中隻是微弱聽得神仙二字,氣力已竭,昏睡了過去。

    深坑上方此時走來有十來個精壯漢子舉著火把來到此地。為首的一個漢子瞧了瞧還在獨自喊叫的青年,嘴角上揚,眼中滿是戲謔。那漢子低語幾句,一行人中分出二人帶走了這青年,其餘人等或是牽馬而行,或是拿著手中繩索等諸般物事下得坑去,過不多時,李知宇二人都被拉出深坑,一行人徑直往北走去。

    行不稍時,一行人等來到了一座道觀前,舉火肅立,不敢高呼。但先前那獨自嘶吼喊叫的青年卻恍然未覺,嘶嚎依舊。

    為首的大漢看著那略顯巍峨的道觀,低下頭來,畢恭畢敬的走上前去。輕扣了門首金輔,卻不再敲打,隻是沉聲默立,與先前行徑判若兩人。過的良久才有一個青衣小童打開了大門。

    青衣小童約莫六七歲的年紀,唇紅齒白,臉蛋紅白兼具,總角風流,資才秀異。小童急行兩步,走上前來,輕啟紅唇道:“真人有旨,今日所獲,乃是鴻蒙初辟時一縷妖氣所化,苟分為二,實為一男一女,二人得失,具為惡首,宜焚!” 周圍十多個壯漢聽得這番言語,心中具是驚駭,齊聲喊道:“祖師神通,天下第一;晝算陰陽,晚查寰宇。”四周漢子齊聲大呼,眼眸炙熱。

    那獨自嘶嚎的青年眸子微睜,看了看周圍明滅火把,沸騰人群,輕聲一歎,隨即昏睡。

    遠處,一個中年漢子舉著火把快速跑動著,瞧了瞧周圍人群大呼神通言語,眼中頓有炙熱之意,若不是此番前來別有他意,此刻他恐怕也加入到了人群中。

    “李鵬程,師父對你自有法諭。”那青衣小童唇舌微啟,人群頓時無聲,都轉過身來,瞧了瞧此刻已經梳洗的極為幹淨的李鵬程。李鵬程臉露激動之色,對著那府邸大門直直跪下,連著叩了九個響頭。

    相傳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千千萬,如恒沙數,渡世間一切苦厄。若有人呼得天尊名姓,天尊尋聲救苦,應物隨機。而天尊身邊亦常隨著一頭九頭獅子,故而這仙長逢人求事,拜謁看望,所來者都要先磕九個響頭。

    李鵬程磕頭已畢,起身拂去身上灰塵後靜靜立於一旁,不敢言語。隻是偶爾瞧瞧青年,可李鵬程又怕仙師怪罪,故而不敢走動。

    突然間,屋內忽有大風刮起,直往四周吹拂不定,有一道彩雲緩緩而騰,眾人隻見仙師傲立雲頭之上,須發飄搖,衣袖蕩蕩,踏雲而立,手臂上揚,似在摘星攬月,眾人還欲細看,可那人倏忽間便已然不見。眾人見此一幕,眼中血絲布集,愈發狂熱。今日有幸得見仙師法相莊嚴,有騰雲駕霧之姿,羽化升仙之態,眾人大聲叫道:“天尊聖威,遨遊九天。氣接滄海,功布世間。”

    過不稍時,大門兩邊無人自開,一青衣道士緩步而出。道士青裳青帶,手執拂塵放於肩頭,腳步輕踏,躡履蓮花。道士拂塵一甩,滄桑道:“我方才遊於九天之上,正聆聽天尊說法。天尊說:若有眾生,時遭疾疫病痛纏綿。可以焚香。念誦聖號。則天尊自現,渡爾等所受苦難災。今雖天尊仁慈愛人,可妖孽滋生,我輩需以伏魔衛道為己任。”道士說道後麵,語氣已然十分嚴厲,一雙眸子瞧著李知宇二人,殺氣凜冽。

    後麵兩個漢子提著李知宇二人走上前來,將兩人丟在了道士麵前。道士輕輕抬首,眼含悲憫,目光仁慈。此時,清風徐來,明月撒輝,道士站在這高階之上緩步而下。每踏下一步,身上清輝便多一分;每一步踏下,周圍可聆仙音嫋嫋,天尊慈悲。

    周圍人群見的仙師順玉階而下,盡是低下頭來,不敢正眼來看。過不多時,眾人鼻中聞得清香溢溢,口舌生津。那當首漢子大聲呼叫道:“仙師法駕,躡履蓮花。渡苦救災,伏魔為道。“周圍漢子聽得話語,具是齊呼。李鵬程也隨著眾人呼喊,一時間火光烈烈,法偈震耳。

    且說這道觀旁邊,卻是一座寺廟。黃昏初過,和尚們正在化符燒紙,焚香禮佛。那智慧長老帶著眾多弟子正在誦著一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眾弟子坐在觀音殿外首,齊聲誦唱。忽然間,聽得外界人潮湧動,其聲沸沸,和尚們心中漸漸沉不下氣來,欲觀究竟。可這正在禮佛參禪,若是睜眼?佛不是在心中嗎!昔者那羅漢也曾酒肉穿腸,吃的是肉,心中念的卻是終生,如此這般,咱禮佛已久,說不定哪天就成了佛,睜眼瞧瞧也不過是看看這芸芸眾生癡妄諸相。眾僧心中如此想法,都睜開眼來,瞧著左右,見周圍僧眾都在瞧著左右之人,隻望見師父獨自打坐參禪,心中好生愧疚。

    那智慧長老聽得下方似有竊語之聲,睜開眼來欲觀究竟。可一睜眼隻見下方僧眾也是齊刷刷的瞧著自己,智慧長老好生尷尬。略略定神,沉聲道:“似才為師誦得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時。心中略有所動。”

    “隻見一個金甲神人立於九天之上,口中呼喊為師法號。為師聽得金甲大神法諭,自是不能不聽。隻得隨之而去。行得迷霧重重,過諸般癡妄,這才見著一片大海。海上突然躍起一條鯉魚,將為師吞入了腹中。為師當時隻是靜誦這心經,又何顧其他”老僧說道這,雙手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

    “過的片刻,有玉音自九天而來。隻聽得那聲音說道:吾於過去無量數中。求法華經。無有泄倦。於多數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有上菩提。心不退轉。”和尚說道此處微微一頓,看著下方弟子目露不解之色,微微一笑,略顯得意的點頭說道:

    “為師既聆玉音渺渺,自是要尋聲音來處,抬頭看去,隻見上方蓮花無數,佛光普照諸般界。為師心中歡喜,欲隨佛而去,隻聽得佛祖道:世間尚有諸多苦厄,如今你且渡世間苦厄,待化出舍利,可升極樂。”老僧語氣平淡,眼斂微垂,似含悲憫。眾僧見師父如此神態齊誦佛號,法界澄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