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率土之濱(求推薦)

字數:3002   加入書籤

A+A-


    “呼延壯士請起!”胡子睿慨然道:“呼延壯士此言差矣,我皇明太祖在《奉天討元北伐檄文》中曾經提到過,‘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太祖皇帝生活的時代,正是蒙元禍亂中原最為酷烈的時代,太祖皇帝對蒙古人都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懷,本王作為太祖皇帝的後代,乃是堂堂的皇位繼承人,‘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別說你隻是蒙古人,就算是滿洲人,隻要肯心向大明、願意‘棄暗投明’,本王也願意接納。”

    呼延桂“心悅誠服“地道:“王爺果然是天生貴胄,氣量宏大,的確有太祖、成祖皇帝的風範,呼延桂願意在王爺賬下當一名小兵,為王爺‘執鞭墜鐙’!“

    胡子睿慨然道:”如此甚好,本王就任命呼延桂為馬術教頭,負責組建王府騎兵。“

    呼延桂凜然道:”小的領命!“

    李春此時也欣喜道:“恭喜王爺又收一員大將,恭喜呼延兄弟得遇明主!”

    “好啊,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際,那就是中興大明!”胡子睿主動伸出手,激動道:“為了中興大明,大家共同努力!”

    呼延桂、李春見狀也連忙伸出手來,胡子睿、呼延桂、李春三人“意氣風放”、“慷慨激昂”地將手緊緊握在一起。

    胡子睿多麽聰明的一個人啊,他之所以如此高調地歡迎呼延桂,是因為他清楚蒙古人與滿清雖然都是異民族,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蒙古人本是正宗的遊牧民族,自從當年的“土木堡之“變後,一直是處於比較鬆散的狀態,已經沒有了當年重現蒙元的輝煌,打進中原,享受花花世界的雄心,對於蒙古人來說,他們能夠和明朝做做交易,以馬、牛等大牲畜換取生活所需的茶葉、鐵器,能夠賺點銀子就很開心了,當然蒙古部落也不能“一概而論“,像科爾沁部那種鐵了心投靠滿清,鐵了心要當“蒙奸”的那又要另當別論。

    滿州人則是漁獵部落,靠打獵、捕魚為生,對於土地的需求不是蒙古人可比的,而他們在皇太極的領導下,已經形成了一個以大明王朝為假想敵的集團,滿清和大明王朝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蒙古在滿清、大明之間地位極其重要,前世滿清酋長皇太極之所以敢統率大軍,繞開關寧錦防線,直撲京畿,正是因為皇太極事前籠攏了蒙古各部,解決了後患,才為遠征大明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俗話說“得道多助!”,如果胡子睿能夠充分打好蒙古人這張牌,那麽皇太極就隻能屯兵於關寧錦防線之下,從錦州開始,直到山海關,用滿洲人的血肉去填平明軍的一道道防線,對於人丁稀少的滿州人來說,就算是獲得勝利也將是“得不償失“的。

    這個呼延桂,就是胡子睿了解蒙古人很好的一個窗口,他要好好地加以利用。

    胡子睿關切地道:“呼延教頭,你從宣府鎮那來,對那裏的情況應該很了解,宣府鎮的馬政情況如何?可否從那裏買馬?”

    呼延桂皺了皺眉道:“馬政的情況很不好啊!”

    胡子睿道:“呼延教頭能否詳細說道一番。”

    呼延桂慨然道:“大明王朝馬政之敗有很多因素,我將其分為四個方麵。”

    胡子睿帶點好奇的問道:“竟有四個方麵之多,還請呼延教頭詳述一番!”

    呼延桂道:“首先一個因素是宗藩們霸占馬場,帶頭破壞馬政。以宣府鎮為首的九邊重鎮,有許多朝廷分封給宗室藩王的牧場,由於曆史原因,這些牧場又往往和馬場交織在一起,宗室藩王們為了自家的利益著想,往往想方設法地侵占朝廷的馬場,馬場既然被侵占,馬政自然無從談起。”

    李春插話道:“這些宗室藩王難道不知道有大明才有他們,大明沒有好日子過,他們能有好日子過麽?真是''鼠目寸光''之輩。”

    胡子睿歎道:“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自太祖皇帝立國以來,宗室藩王的人數是越來越多,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朱家有幾個敗類,也是難以避免的事!”

    “第二則是養馬不像種田,常常是幾個人喂養一匹馬,地方上的土豪劣紳們往往欺壓良善之民;而且民間養馬,要完成官府規定的養馬任務,否則不得不能免除錢糧稅賦,反而還要賠本,因此老百姓們往往拒絕養馬;”

    呼延桂娓娓道來:“第三則是大明王朝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人口逐漸增多,糧食需求越來越大,田地日漸緊張,馬場被開拓為農田的不少;第四則是馬政官員們地位卑下,多以被謫貶的官員們擔任,而馬政又是一個係統複雜的工程,有非常強的專業性,一方麵人員素質低,另一方麵技術要求又高,所以民間養馬的成本高達二三十兩銀子一匹,非常不劃算。”

    胡子睿點點頭道:“如此說來,你是不讚成在民間買馬了。”

    呼延桂道:“確實如此!民間的馬不如蒙古馬和藏馬,而且成本也高,”

    胡子睿進一步詢問道:“呼延教頭來自宣化鎮,不知那邊是否有開馬市呢?”

    呼延桂斬釘截鐵地答道:“有是有,但隻有一處,是在張家口堡(今張家口市)開市!”

    原來張家口堡於大明宣德四年修築,在嘉靖、萬曆年間又經過幾次擴展,逐漸發展成一座大的市鎮。嘉靖年間就曾經在此開過馬市。

    呼延桂“興高采烈“地說道:”當開市的時侯,漢民們將自己手上的綢緞、鹽、棉花、茶葉等換取蒙古的牛、馬、羊、騾等物,那可真是萬商雲集,熱鬧得很啊,後來因為商業上有些糾紛,官老爺們怕麻煩,曾經一度開閉了這個市場,後來在隆慶、萬曆年間又重新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