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一柱擎天(求推薦)

字數:2998   加入書籤

A+A-


    原來天啟皇帝酷愛做木工活,“樂此不疲”。魏忠賢每每於皇帝做木工活的時侯,向天啟皇帝匯報事情,天啟皇帝正在興頭上,那裏有興趣聽他羅嗦。天啟皇帝隻是說:“朕知道了,愛卿放手去做。”

    長久以往,魏忠賢於是肆意妄為,宮中、府中大小事情都擅作主張,肆意弄權,朝廷上下隻知有魏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王承恩舉例道:“就拿給魏忠賢立生祠這件事情來說,皇帝不僅批準了潘汝楨的奏折,還賞賜了匾額——‘普德’二字。“

    胡子睿歎道:“皇兄這步棋走錯了啊,這個時侯皇兄應該阻止這種行為,怎麽能反倒‘推波助瀾’呢。”

    王承恩肅然道:“主人說得是,此風一開,便再也刹不往了。”

    續浙江巡撫潘汝楨之後,薊遼總督閻鳴泰、宣大總督張樸、山西巡撫曹爾楨、這些地方大員“爭先恐後”紛紛上表請建生祠,就連京城這種天子腳下的宣武門內外都建有生祠,甚至為皇帝守墳的孝陵衛指揮使李之才,怕落於人後,竟然在孝陵前建立生祠。

    一時間,魏閹一個刑餘之人居然搖身一變,成了大明朝的救星、聖人;不僅如此,甚至更有個無恥書生,說魏忠賢誅東林黨有如孔子當年誅少正卯,應該把魏忠賢抬進孔廟,這樣荒誕的建議,居然還有不少朝臣附和,可見朝廷上正人君子殆盡,政治黑暗已極,大明江山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位!

    胡子睿道:”王承恩,頭前帶路,我倒要去看看魏閹的生祠到底是何模樣!“

    胡子睿、王承恩二人邊走邊說,一會就到了宣武門。胡子睿遠遠望去,隻見魏忠賢的生祠“金碧輝煌”,宏大壯麗,儼然有如皇宮一般,正麵題寫匾額為崇德茂勳,普惠報功,側麵則寫著三朝捧日,一柱擎天。

    “所謂崇德茂勳,普惠報功,據說乃是天啟皇帝賞賜的匾額。”王承恩見胡子睿似有不解,娓娓道來:“而‘三朝捧日,一柱擎於’則是說魏忠賢當日為了羅織罪名,曾經主持過一本《三朝要典》的書。”

    胡子睿知道所謂的三朝乃是指明末的萬曆、泰昌、天啟三代,這三代曾經發生過“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大未解之案,這本書是有關三大案的檔案資料,加上案語而成。關於這三大案,因為和本書無關,此處不詳述。

    胡子睿道:”走進去瞧瞧!“

    胡子睿看見生祠中供奉的魏忠賢像,頭上戴著帝王們戴的垂旒,手裏拿著帝王們用的玉板,穿著袍服,用上好的沉香木塑身,五官四肢有如活人一般。

    在他的身旁,還懸掛著為他“歌功頌德”的對聯,把他美化為乾坤日月一般的聖人。

    生祠中香火鼎盛,除了百姓、商賈外,不時有文武官員對著魏忠賢像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

    看到魏忠賢的生祠如此奢侈,又見到文武官員如此沒有氣節,胡子睿自然心中不喜,但他二世為人,心中自有城府,言談舉止中不顯露出來,隻說感到困乏了,便帶王承恩轉道回府。

    王承恩沒看出胡子睿心中不喜,一路上在那裏念念有詞地道:”各地官員中尤以天津巡撫黃運泰為甚,他在天津建生祠時,采用了迎接皇帝的儀式,來迎接魏忠賢像,他帶領當地的文武官員,領頭對著魏忠賢像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口裏還‘念念有詞’的說什麽,卑職多虧九千九百歲爺爺提拔雲雲,這黃運泰說起來也是一個巡撫大人,如此‘卑躬屈膝’地奉迎魏忠賢,路人都看不下去,他不以為醜,反倒‘洋洋自得’,仿佛自己多有本事似的,真可謂不知羞恥!“

    胡子睿恨恨地道:”難道此時朝中的高官就沒有一個有氣節的出來說話麽?“

    ”主人,你有所不知,魏忠賢的門生故裏便布朝野,連內閣裏麵的工部尚書,都被他掌控了,地方上的督撫也要看他的臉色做人,甚至有些野心家,還在勸他從九千九百歲變為萬歲呢!“

    王承恩道:”幸虧曆史上的天啟皇帝死得早,否則魏忠賢是否真的會謀朝篡位也未可知啊!“

    ”這魏閹能夠做點實事,收點稅上來,確又如此’喪心病狂‘,而東林黨人不尚實務,確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這二拔人都不能用。“胡子睿心道:”看來改變大明,光靠我一個人還是不行的,要從收集人才著手!“

    胡子睿回府後,便秘密差人請來了國丈張國紀,兩人在書房裏密談了好一陣子,張國紀很晚才回到府裏,他回來後立刻寫了封信,闡明了胡子睿想請孫承宗當師傅的想法,托親信帶進宮轉告給了皇後張嫣,張嫣把張國紀的信“反反複複“地看了幾遍,才放到蠟燭上點燃燒掉。

    過了幾天,天啟皇帝臨幸坤寧宮,張嫣親自下廚做了幾個他喜歡吃的菜,張嫣看天啟皇帝心情不錯,趨機進諫道:”臣妾聽聞,《禮記·雜記下》中記載,古代的聖人有雲:’文武之道,一張一馳‘,皇上雖然已經命魏公公輔佐信王,但是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信王還缺一個懂軍事的臣子來教導啊!“

    天啟皇帝點點頭道:”皇後說的有道理啊!你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啊?“

    張嫣笑道:”本來國家大事臣妾不敢多言,不管皇上既然問我,我倒是想起一個人來,這個人皇上也熟悉!“

    天啟皇帝來了興趣道:”皇後快給朕說說!“

    張嫣媚笑道:”臣妾說的就是先帝爺給皇上請的孫老先生啊!“

    孫承宗是進士出身,在科舉考試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後來又在翰林院做過編修,在當時的文壇中有著領袖地位;孫辰宗給天啟皇帝講過課,給天啟皇帝講課不是能“隨心所欲”的,內容都是有規定的。不像民間的說書先生一樣,光撿那些好玩的有趣的,哄小孩子開心的故事講就行了,其基本內容還是要局限在儒家的經典著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