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漢當五胡(求收藏)
字數:3259 加入書籤
天啟皇帝、魏忠賢、田爾耕等人皆默然無語,張嫣、客氏等人則眼角含淚,不停地用手去擦。
客氏急道:“信王爺,你到底施展了什麽魔法,為何本夫人聽了你的話,鼻子酸酸的,都想哭了!”
“我忠勇的大明將士,死後還要被建虜剝去衣甲,‘赤身’地被他們隨手埋在萬人坑裏,連死都不得安生。”
胡子睿此時情緒激動,沒有理會她,眼含熱淚繼續說道:“微臣生死何足道哉,微臣有二個請求請皇上批準,第一個是微臣為大明戰死於薩爾滸、渾河等曆次戰役的忠勇將士們設立忠義祠,盡我大明所能地為搜索將士們的遺體,微臣也知道經曆了這麽多年,恐怕有些將士的遺體已經‘屍骨無存’了,但是我大明不能虧待他們的忠魂,祠內供奉陣亡於此役的將士和文官,每日上香祭奠,每年的春、秋二季舉行公祭,由皇上和諸位閣老們親往拜祭,行少牢饋食之古禮;同時要善待、優撫將士們的後裔,讓將士們的鮮血不要白流!”
胡子睿向天啟皇帝行禮,慨然道:“第二個是加強我大明王朝火器研發,增強火器的威力,改進將士們的鎧甲,提高防護能力,同時訓練新軍,加強步兵、騎兵、火炮各兵種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這樣隻有才能‘防患於未然’,讓類似薩爾滸、渾河之役那樣的悲劇不再上演!“
田爾耕本來還想跟胡子睿辨論一番,魏忠賢作了個眼色,田爾耕明白是讓自己不要再說了,他這才作罷。
皇後張嫣也是個聰明人,此時見到機會來了,也在一旁發話了:“臣妾也讚同信王爺所議的二件事,魏公公統管二十四衙門,實在是公務繁忙,信王有勇有謀,對於兵家大事方麵也有很深的研究,既然信王這麽能幹,皇上何不讓信王幫魏公公分擔一些政務,也好為皇上分憂!”
天啟皇帝沉吟片刻後道:“皇後此言,確是‘老成謀國’之論!”
天啟皇帝慨然道:“朕當初就說過,朕的這個弟弟以後就是古代的堯、舜、禹那樣的聖君。由檢,你的二個要求朕同意了,朕另外再交給你一個差使,就是調查這次的行刺事件,務必查清這件事。“
胡子睿知道天啟皇帝金口一開,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行事了,連忙謝恩。
魏忠賢也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天啟皇帝已經聽信了皇後張嫣、胡子睿的話,此時再爭議已經沒有意義,他媚笑道:“聖明無過天子,請皇上定奪。”
天啟皇帝頓了下,續道:”爾耕、忠賢你們兩人還有事麽?“
魏忠賢“畢恭畢敬”地對天啟皇帝道:“小的們沒有事了!”
天啟皇帝擺了擺手道:“那你們退下吧!”
魏忠賢、田爾耕於是退出了出禦書房,
田爾耕帶點不解的表情道:”廠公為何阻止我說話呢?“
魏忠賢道:”信王這個人口才了得,我們在皇上麵前跟他爭執,未必有什麽好結果。“
田爾耕對魏忠賢道:“廠公,你難道就讓這個信王這樣把控兵部的大權麽?他所提的幾件事撫恤官兵家屬、製造兵器、訓練新軍之事牽連到戶部、兵部等要害部門,涉及到錢、財、物啊!“
魏忠賢道:”這個信王爺一向慣說大話,這次既然敢在皇上麵前,公然踩到本公的頭上,本公豈能跟他‘善罷甘休’,過幾日便有一場大朝會,到時侯如果我們在朝堂上發難,皇上也不能公然護著他,這個信王爺吃了熊心豹子膽,敢跟本公作對,‘騎驢看唱本,咱們走著瞧’!“
皇後張嫣、奉聖夫人兩個人也是聰明人,知道皇上遣走魏忠賢、田爾耕,是他和信王兩兄弟,私下還有話要談,也起身向皇帝告辭。
胡子睿見此時的氣氛有點緊張,“插科打諢”道:“微臣昔日讀史書時,發現一則軼事,願意說給陛下聽。”
天啟皇帝道:“由檢,你學壞了啊,居然給朕賣關子,還不快說!”
胡子睿續道:“漢朝文景時代,匈奴也曾在邊界為禍,當時有個名臣叫做晁錯,號稱“智囊”,他專門給皇帝寫了一篇《言兵事疏》,”
天啟皇帝聽到此處,插嘴道:“由檢,你等下,這個晁錯,朕在聽先生們講經史課的時侯好象聽過。”
胡子睿笑道:”皇上,晁錯既然是名臣,你聽過也很正常啊。“
天啟皇帝道:”你繼續說吧,朕不插嘴了!“
胡子睿道:”晁錯在《言兵事疏》中分析中漢軍與匈奴的優缺點,並作了係統的總結。“
天啟皇帝帶點好奇的麵情道:”你快告訴朕,他是怎麽寫的!“
胡子睿道:”晁錯認為匈奴強過漢軍有三點:第一是匈奴的戰馬強於漢朝的戰馬,這種強是在適應環境上的強,不光是在大草原上如此,在翻山越嶺的時侯也一樣;第二是匈奴人自幼生長在草原中,生存條件沒有漢人好,所以他們在馬上能風餐露宿,忍饑受渴;第三是匈奴人自幼以騎射為生,騎射功夫比漢人好!”
天啟皇帝道:“如此說來,漢人豈不是打不過匈奴人?”
胡子睿道:“不,當時有句口令叫‘一漢當五胡’,意思是一個漢人近身能打五個胡人。”
天啟皇帝好奇地道:“這又是為何呢?”
胡子睿道:“第一漢軍有強大的戰車和騎兵部隊可以在平原擊敗匈奴人;第二漢軍中普遍使用強弩硬弓,匈奴的弓箭射程根本趕不上,第三漢軍披甲率比匈奴高,防護力較高;第四漢軍普通使用鐵製兵器,匈奴還在使用青銅兵器;第五漢朝武風織盛,近身格鬥完勝匈奴人。”
天啟皇帝是個聰明人,他笑道:“由檢,你說這些恐怕是在‘以古論令’吧!“
胡子睿笑道:”聖明無過天子,微臣的意思是大漢可以戰勝匈奴,我大明如果想效仿,應該從軍事技術和對武人的重視上著手。“
天啟皇帝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讓胡子睿多說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