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臨漢末 第六章 馬均報恩,製炭團

字數:4409   加入書籤

A+A-




    自從項敖上任太守之後,便命焦靖在寒冬完全到來之前離開前往保康縣去接留在保康的數人,然後項敖就陷入了枯燥繁忙的日子當中。此段時日見得最多的便是蔡邕,是在是無法,項敖自認聰慧,不說學富五車,卻也是學究之人中有些許能力的人,然而繁忙的政務讓項敖頭大,隻得經常跑去向蔡邕求助。

    首先便是郡中錢財如何得來,王太守原本將其與塞外之人交易的整個過程都說清於項敖,項敖也是記住了。可是項敖要與鮮卑之人交易,項敖心中膈應得慌。項敖也知各族之中都有善有惡,別說處理政事,就算平日裏與外族交往都因理智在前,情感在後,可項敖個人卻難以接受。

    入冬後朔方郡周邊大都大雪彌漫,無法長遠外出,當然來的人也是極少,與外族互通有無之事項敖還有思考習慣的時間。北方寒冬也是不短,農物耕作之事也不是太急。

    當然,日常處理百姓糾紛,抑或盜搶之事項敖倒是極為輕鬆,信手拈來。然而如何幫助朔方郡的百姓度過如此寒冬確是讓項敖心焦不已。朔方百姓本就貧寒,再加上此次鮮卑提前南下掠劫,許多百姓家中都已無過冬的衣物食物,更別說取暖的石炭之類的物件。

    項敖這些時日在朔方郡內及周邊到處探查,希望能找到易於開采的石炭。易於開采的石炭也是有,可數量太少,若是入冬之前發現還好,可以派人加緊采集。可是現在的天氣項敖在外時間過長都覺得極為困難,何況少衣少食的百姓。無法,項敖便起了如何更為有效的利用石炭的想法。

    在項敖絞盡腦汁也拿石炭沒有辦法的時候,臨戎城迎來了一位項敖都未曾想到的可愛人。

    “還望恩公不棄,收留鈞。鈞無以為報,甘願效犬馬之勞!”

    望著跪地行大禮的馬均,項敖感歎。之前跟隨老道士遊訪,路途之中遇到馬均。見其善良,有又一雙巧手,不忍之下才設法救治其口吃之疾,不曾想無心插柳。

    “德衡不必多禮,若是德衡不嫌棄,留在朔方,造福百姓也是好事!”項敖扶起馬均,感慨道,心中也是極為高興,能得如此巧匠,日後對朔方百姓定是好事。

    在馬鈞和父母一致認同下,舉家前來投靠項敖,以報再造之恩。路途之中得知項敖得任朔方太守之後,馬鈞更是急著趕路。馬鈞雖因口吃年少時沒能學到太多學問,但馬鈞也是有大誌向之人。尤其是學得一手好手藝,更是想用自己創造的東西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在得知項敖任太守之後,便開始打算如何能求得一官半職,實現自己抱負。

    項敖原本就很看好馬鈞手藝,如今在項敖苦惱之時前來投奔項敖的馬鈞卻是讓項敖喜上眉梢,馬上任命馬鈞為工丞,負責朔方郡內所有民生或者軍隊器具製造事宜。原本鹽、鐵、工、都水等一應官員由朝廷輪流派人到地方上任,不屬轄於地方郡吏。

    漢靈帝在更改年號為光和時便開始掛牌賣官,因朔方偏遠貧瘠,且常年被北方遊牧的鮮卑侵襲,朔方郡之內掛上的官職無人問津,漢靈帝便借此次項敖出擊鮮卑營救百姓有功,提議將朔方郡一應官職任免下方到項敖手上。

    是朝中眾人居然無人反對,漢靈帝雖極為奇怪,卻也沒有多問,畢竟項敖所為雖不是大事,但恰好在其更改年號之時發生。漢靈帝想來:既然朔方之地官職無人問津,項敖此行的作為恰好不是又說明更改年號的英明之處麽?

    就這樣,項敖雖之時朔方郡太守,其在朔方郡的權利比之大漢分派的皇室王侯和公主也隻隻高不低。雖然在有些有心人眼中項敖已經被綁死在朔方偏遠之地,無回京之日,但是誰又能說定呢?

    馬鈞上任之後的首要任務,便是同項敖一起想辦法提高石炭的使用效率,兩人也未太多寒暄,在項敖安排好馬鈞父母住所之後便帶著馬鈞一同前往郡城之中的工坊去了。馬鈞之才確實了得,不出三日的功夫,便相處了辦法。

    馬鈞提議將石炭的屑料活水後揉成團,中間夾雜一些木屑竹條,再在表麵撮上些許孔洞,晾幹之後便可放在爐中使用。效果極好,隻是因製作過程讓木屑和竹條浸濕後燃燒時煙塵教大。如此炭團燃燒過後,撬開的煤灰之中隻有少部分石炭還有未被利用。

    項敖覺得如此製作雖能提高燃燒效率,卻太過浪費石炭,家中使用煙塵太大也對身體無益,便建議在其中加入少許砂灰。加入砂灰之後的炭團成型更為穩定,不易變形,而且通過對比,同樣大小,同樣製作之法的炭團,加入砂灰的能燃燒更久。

    雖火力稍要小些許,不過百姓日常的用度和冬日一家之人取暖之用確實足夠。馬鈞不知從哪得來的消息,得知隻需在碳灰中加入極為少許的食用的鹽、堿、礬和石灰粉可提高燃炭效率,燃得更久且少煙塵。

    為能達到量產,馬鈞又想辦法製出巴掌大小的半瓜狀的模具,隻需將石炭碎屑與砂灰按搭配好的比例混合之後將模具一蓋一提便成型。找到方法之後項敖便安排人手大量的趕製,畢竟如此大雪紛飛不停的日子,極易凍死人的。

    “老師,炭團不值幾個錢,為何不能免費贈與?”

    “要治理好朔方,不論哪族人士,都要讓其知曉有勞才有得,方可長遠!懶惰乃是天性!”蔡邕喝著清茶說道:“況且別人並不知炭團價廉。朔方之地日後一應民生所需錢財不少,朝廷幫助極為有限,敖兒還是多多考慮,以備不患才是!”

    項敖聞言恍然大悟,立馬拜別蔡邕,根據朔方如今情況擬定炭團獲得的製度。

    治下百姓可用些許政令低價出售,甚至免費。可北方如此多郡,販賣炭團可是能大撈貴族錢財以資朔方民生軍事發展。還有北方鮮卑更是需要,用此低廉的炭團若隻換取鮮卑馬匹甚至鐵礦,不是能變相削弱北方鮮卑異族麽?念及至此,項敖更是難以自己,跟蔡邕大致商量之後便準備實施大計。

    為求保密,項敖高酬招回那些被項敖所救,家中亦無親人的百姓分工製作。分隊運輸定量的煤灰,運輸適量的砂灰和硫磺等添加之物,再分別命人攪拌、用模具製作成型,並且所有流程都由馬鈞一人統籌,其他人不得參與。

    如此一來,製作炭團的方法被外力人探得其中奧秘的可能就極大的降低。項敖在塞外劫回來的錢財還是不少,除去少量分發給百姓作為救急用度之外,剩下的也是不少。安排好之後,項敖便開始大量製作。

    數日之後,項敖頒下政令:每年在十至二月之間,若家中有人服役行伍,每月在衙內可無償領取炭團,數為十;之後若有需求可在官衙四錢的價格購得,當月每戶所得之數不得超過三十之數,官衙之中一應官吏待遇於士卒同等。

    若有過服役或日後打算服役日後朔方郡官方指定的部分徭役的朔方百姓可四錢價格購得,當月每戶所購不得超過四十之數,正在服役的百姓待遇如同士卒、官吏,且日後非官方強製的徭役另有所得;定居朔方郡地界之內超過一年以上之人可以六錢購得炭團,每月每戶不得超過四十之數。超過四十之數需按十四錢原價購買,所購總數不得超過一百。

    更由於朔方今年被鮮卑禍害得不輕,許多家中已無錢良,哪來錢買炭團,項敖便允許百姓賒帳購買,來年再還與官衙或者用徭役兵役替代。當然可賒賬購買的百姓需要官衙派人核實確實困難之後放可,還要賒賬之人打欠條或者寫下來年用徭役替代的契書。

    而項敖所定之數也是考慮到炭團高價賣出到其他州郡甚至外族之後,也可為有膽從商的百姓掙得些許餘錢以充家用,而數量的限製,則是避免太多的百姓從事倒賣而導致無人耕種。

    炭團開始售賣的當日,項敖便同時發布政令,符合政令之人需得到衙門登記領取。起初百姓對此還抱有懷疑的態度,待有士卒親人免費領取回家試用之後便將炭團的好處傳揚開來。郡內項敖並未擔心,本就人數不多,命人數日之內派送至其他各縣即可。

    位避免不良官員胡作非為,從中謀利,項敖每縣派還在自己的親衛騎兵之中派遣兩人一同前往監督。為盡快將炭團出售至其他州郡,項敖隻好命薑炎陪同郡中金曹吏行販賣之事。朔方郡原本人少,官吏同樣就未曾備至齊全過,項敖自己人中又無會行商之人,隻得讓負責郡中金銀事務的官員暫為代理。

    原本項敖想自己前往其他州郡,奈何來年開春需要準備的農耕事務。再說項敖雖是聰慧,但也非全能,能算賬是一回事,真能帶著炭團好價錢賣於其他州郡又是另一回事。

    薑炎帶著數十人離開朔方之後項敖便再次邀上馬鈞前往朔方境內肥沃的沃野縣片區,讓其想辦法優化對沃野縣內適合耕種土地的灌溉係統,並命人郡內外探查適合耕種的農作物,盡可能加大農作物產量。

    灌溉之事到也好說,馬鈞來之前便已經開始研究優化農業灌溉隻用的水車,以期暫用更少人力將大量水源運輸到更高的地方方便灌溉,已有雛形。加上項敖不僅自己出資,還集中郡中少有的幾人匠人幫助馬鈞解決細節問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