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章 巧舌如簧(三)

字數:5492   加入書籤

A+A-




    五十年前,七王謀反,並立下約定,率先攻入盛京者,即為未來的天子。

    秦地強盛,衛嬰驍勇,且率兵有方,一路勢如破竹,顯然皇位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可惜這時,問題出現了。

    梁地的主君,亦是衛嬰的王妃、晗姬公主的兄長蕭謖,不滿天下落入衛嬰手中,便向秦地送去了一封書信。

    在信中,他告訴妹妹,自己遭遇敵軍偷襲,兵陷琰穀,處境危險,九死一生,是以派出親信,向妹妹和妹夫求救。

    晗姬公主接到信箋,立即找到了衛嬰,請求衛嬰看在秦梁兩地結盟,蕭謖又是自己兄長的情分上,出兵援助。

    當時,秦兵逼近盛京,眼看著就要攻下王城,聽到如此請求,底下的大臣當然不許。

    有人說,天下江山,擺在眼前,豈能為了援助蕭謖,而將大好的機會斷送,有人說,他們的大軍距離盛京不過百裏,等占據王城,奪下皇位,再去援救蕭謖也不遲。

    然而,望著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晗姬,又想到秦梁兩地,永世交好的盟約,衛嬰還是暫時放棄了攻下盛京的計劃,選擇了出兵。

    他調轉回頭,繞過山林,前往琰穀救助蕭謖,而蕭謖,卻搶占先機,一舉攻下了盛京。

    按照先前的約定,蕭謖攻下盛京,便是未來的天子,而衛嬰,不管有何原因,究竟是晚了一步,成了蕭謖腳下的臣。

    這種事情,若是放在尋常百姓的身上,尚不可忍,更何況,那個人是秦王衛嬰。

    於是召集謀士,安排親信,準備在蕭謖登基那天,發動宮變,將失去的皇位重新奪回來。

    結果,最終失敗。

    師兄聽此,歎了口氣:“真沒想到,五十年前的那場兵亂,居然會是這樣。”

    我嗤笑一聲,道:“自古成王敗寇,不管他的皇位是如何失去的,也不管蕭謖的皇位是如何得來的,當時知道內情的人,多被滅口處死,蕭謖說自己是君,那他便是君,蕭謖說秦王是賊,那他便是賊,史書工筆,不過如此。”

    師兄一直想著秦王的事情,卻不曾注意過,此時,我對那個人的稱呼是蕭謖,而非王上。

    其實,師兄說得對,對那個人,即便他是九五之尊,天下主君,我也從未放在眼中,連帶那些蕭姓的王室,也未曾有過好感。

    “怪不得王上會如此忌憚,此間糾葛,血恨滔天,即便晗姬公主與他一母同胞,對他有意欺騙之事,也不可能不會心生怨懟吧。”

    師兄說著,又苦笑一聲:“聽你說這些事,我竟佩服起那位秦王來,人生在世,自當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無愧於心,無愧於深愛之人,如王上那般,即便竊取江山,又當如何,一生一世,忐忑不安,遮遮掩掩,不為外人所知,自己心裏,卻總要背負著罵名。”

    “你以為……”

    我頓了頓:“僅是這樣的話,他將秦王殺了就是,何以忌憚自己的妹妹,到如此地步?”

    “還有什麽?”

    師兄不解:“難道當年,秦王衛嬰兵敗之事,亦有不可言的隱情麽?”

    我冷哼一聲,反問:“當年,晗姬公主死後不久,王上便為王後發喪,公主與王後,一前一後,死期相隔不過兩日,你不覺著奇怪麽?”

    師兄想了想,問:“這與王後,有何關係?”

    當年,秦王衛嬰不滿蕭謖所為,勢要奪回屬於自己的天下,而蕭謖登上皇位,獲得其他幾位郡王的支持,實力大增,知道自己與衛嬰終有一戰,也想知道,已經得到皇位的他與衛嬰之間,究竟誰才是天下的霸主。

    雙方勢力,在蕭謖登基後的那晚宮宴中,驚險相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最終,衛嬰險勝,將劍尖抵在了蕭謖的喉間。

    蕭謖,滿心期望,以為獲得郡王支持的自己,實力遠在衛嬰之上,可以與之一戰,證明自己的能力,但結果,還是敗在了衛嬰的手上。

    那時的王後,或許早已預料此種結局,便偷偷收買了晗姬身邊的人,在宮變那天,聲稱是衛嬰謀反,為蕭謖所抓,讓晗姬入宮相救。

    對於宮變之事,晗姬曾也勸說過,但因自己之過,害得衛嬰錯失皇位,晗姬愧疚不安,最終同意,隻請求他若事成,饒過蕭謖一命。

    正當晗姬在行宮焦急等待之時,親近之人卻送來消息,說衛嬰謀反失敗,被她的兄長所抓,如今命在旦夕。

    為了保住衛嬰,也為了阻止衛嬰與兄長之間的爭鬥,晗姬隻能進入宮中,拜求王後出麵說情,讓蕭謖放過他們回到秦地。

    但沒想到,她在宮中看到的,是衛嬰以劍抵著蕭謖的場景,而那個滿口答應幫她的王後,卻拿著匕首,將她挾持做了人質。

    王後給了衛嬰兩個選擇,一是放下手中的劍,保住晗姬和她腹中孩子的性命,二是不顧妻兒,殺死蕭謖,登上天子之位。

    一邊是孩子和心愛之人,一邊是夢寐以求的天下江山,那時的衛嬰,陷入了猶豫。

    想到之前種種,晗姬知道自己已成衛嬰的絆腳石,更不願因自己的連累,害得他再次失去天下,讓平生的夙願落空。

    於是,請求衛嬰忘了自己,讓他不必留情,放手去做應做之事。

    可惜,衛嬰並沒有聽從。

    在天下主君的地位,和一生寵愛的女人之間,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

    放下手中的劍,也就意味著,放棄了皇位,放棄了天下,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性命。

    “連她都知道你對我而言,有多重要,你竟一直不知麽?”意識到衛嬰用天下和自己的性命,換取她和孩子的晗姬,正悲哀哭泣時,衛嬰卻看了一眼王後,對她說出了這句話。

    “逐鹿天下,是我心中誌向,但若沒了你和孩子,即便我得了王位,餘生還有何意義?”

    我想,那時的衛嬰,站在屍山血海中,即便四麵楚歌,即便身處險境,為了讓晗姬安心,仍是對她溫柔笑著的吧。

    他讓王後放了晗姬,並向蕭謖提出條件,讓他送晗姬回到秦地,不可傷害她與孩子性命。

    蕭謖滿口答應,然而,在衛嬰棄械投降,被他所殺之後,他終究還是怕了。

    他了解秦地的人,他殺了他們的主君,不管如何遮掩教化,仇恨就是仇恨,弑君之仇,不共戴天,那些人定會一戰到底,不死不休。

    衛嬰尚未出世的孩子,是秦地人的希望,而他要做的,便是徹底抹殺這種希望。

    可能那時的他,對晗姬到底有些愧疚之心,也可能,當場答應的事情,若晗姬出了意外,自己會被天下人詬病。

    他饒過晗姬一命,並將她送去天政院。

    當時的天政院,並沒有因為王朝更迭而受到影響,雖然換了主子,但恩寵仍在,新進的皇室對他們還算寵愛。

    在後來的事情沒發生之前,皇室中的公主妃嬪,若是懷了胎,生怕邪祟影響到嬰兒,都會去天政院休養,京中貴族家的夫人,若被準許進入天政院安胎,都會被視為天大的恩寵。

    所以,蕭謖的此種行為,落在旁人眼中,不過是關心晗姬與她腹中的孩子而已。

    但其實,並不是那樣。

    當時,王後與晗姬一樣,懷胎十月,眼見著就要臨產,同樣住在天政院中。

    在蕭謖的授意下,對晗姬腹中的孩子下手,然而由於某些緣故,那名胎兒還是順利降生。

    蕭謖不得已,隻能命人將孩子殺死,失去孩子的晗姬,徹底陷入仇恨,在某日的拜見中,借口支開王後身邊的侍女,將其亂刀刺死。

    驚覺晗姬怨念的蕭謖,害怕她和孩子的怨念會侵害自己,於是,下令將孩子的屍體,埋在香灰中,而晗姬,則被困在那座十世妖塔裏。

    “那時的師父,雖在朝中,但不過是個不沾事的小官,如何得知此種細節?”

    師兄提出了疑問。

    “師兄,你可記得當時,有顧廷之這個人。”

    “顧廷之?”

    師兄反問了一句,回想片刻,又驚訝道:“景王殿下的嶽父?”

    我點了點頭:“當年,顧廷之在天政院當值,他與秦王曾是舊識,否則,你以為僅憑公主一人,便能躲過暗算,順利誕下孩子麽?”

    “你的意思是,是顧廷之將這件事告訴了師父,師父現在又告訴了你?”

    我嗯了一聲,又聽師兄皺眉道:“可是,我記得顧廷之的女兒,後來卻嫁給了景王殿下。”

    “當年王後突然薨逝,僅餘下剛剛出生的景王殿下,也就是說,顧廷之惦念舊情,幫了晗姬公主,晗姬公主卻殺了王後,若當真如此,那顧廷之為何要將女兒嫁給王後之子,而且……”

    他警覺地看了看四周,壓低了聲音道:“二十年前,景王殿下全家被殺,就連顧氏一族都未曾幸免一人,當時,京中盛傳,王府中人,死因蹊蹺,有人懷疑與秘術有關,是以王上才會震怒,下令將天政院封閉,院內一幹人等盡皆斬首,難道……這也與晗姬公主有關?”

    “是顧廷之背叛公主,還是他將女兒嫁給景王殿下,本就另有圖謀,若當真是後者,那顧家最後,為何會落得個滿門滅族的下場?”

    我垂下眼簾,淡淡苦笑:“我怎麽知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