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倫敦偶遇 (1)
字數:2555 加入書籤
幾個禮拜後,陳盈和許多美國人從溫布爾頓網球場出來,走進秋日的陽光中。同行的還有越南人、印度人、日本人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原住民,在這個幾百人的大集體裏,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自發組成少數民族團體,尾隨在那一大群新大陸來客的後麵。這一小撮人總顯得畏首畏尾,連酒吧間裏的亢奮的音樂也不能拆散他們。這群人相互扶持著在靠左行的街道進行,彼此幫助以免迷失方向。與那些大大咧咧的美國人不同,他們很少在小鋪跟前停留或當街拍照。
陳盈曾是這奇特團體中的一員。不過在每天晚飯前她總會找網吧或者電話亭與秦宏進行聯絡。她算準這個時間他通常已經起床,剛到單位或正在路上。
“你認為人和人之間的聯係是什麽?一根電話線麽?”有位美國女生這樣問她。
她不願被這些嘲弄擾亂安排,每天像鬧鍾般四處尋找有網絡的地方。她用自帶的電腦寫好郵件,存入u盤後再找能連上網的電腦發出去。每天晚飯後都是自由活動時間,其他人去酒吧、買東西或者隨處閑逛時,她總在完成每日功課。這天晚上他們集體看了音樂劇,講述一群沒有目標的年輕人尋找夢想的故事。結局不令她滿意。他們集體創辦了所學校,力圖解決自己當前空虛迷茫的狀態。
“這真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麽?”
她把這個問題寫進給秦宏的信裏。她明白他也未必知道答案。年輕時大家都是迷茫的,因為沒人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裏,所以越是經曆一點點事,越想挖掘出飽經滄桑的感想。她寫完信,拿著存好的u盤,反複確認無誤,捏著幾枚硬幣下樓來到街上。剛才吃飯回來她已經注意到賓館對麵有間青年旅社,隻要提供一英鎊就能上半小時網。她已經習慣這樣到處旅行的日子,拿著硬幣換到的上網密碼,熟練地登錄電郵,開始快速複製粘貼。
收件箱裏沒有新郵件。
她有點不敢相信地又刷新一次頁麵,還是沒有,最新郵件仍是她昨晚回複過的那封,連雜七雜八的廣告信息也收到。這個時候中國時間已過淩晨三點鍾,她不想為這點事把他從夢中喚醒。她蔫頭耷腦地把他昨天發的信又逐句讀了一遍,貼上剛寫好的信回複過去。其他新聞也沒什麽意思,電腦沒有中文輸入法,她又待了幾分鍾便起身離開,獨自向泰晤士河邊走去。大本鍾還差幾分鍾才會敲響八點的威斯敏斯特鍾聲。這座哥特式建築在深藍色夜空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有氣勢,眾多尖頂和雉堞在倫敦迷霧中或隱或現。
時間尚早,陳盈還沒有倦意。她獨自站在鍾樓旁邊的橋上。她左手扶著欄杆,黑色的河水在腳下淙淙流過,把橋頭三叉戟型路燈映襯在水中的倒影衝的支離破碎。遊艇全部返回碼頭,水麵上空蕩蕩的。
“陳盈?”有人在身後喊。
她循聲望去,一個瘦高的身影從紅色雙層巴士一躍而下,快步來到麵前。
“真的是你?”汪屹說,“這麽巧?”
陳盈點點頭,抬頭看著他。兩個多月未見,他似乎沒怎麽變樣,隻是入鄉隨俗地在格子襯衫外麵套了件薄毛衣,一件灰色風衣搭在他的手臂上,卡其色褲子下仍穿著來時的那雙運動鞋。
“我們昨天去劍橋大學參觀,今天下午剛到倫敦。”他滿是驚喜地望著她,“明天上午可以自由活動,你還在嗎?”
“在。”她低聲說,“不過中午十一點半前集合,然後乘坐歐洲之星海底列車前往比利時。”
“明天就離開?好不容易才能見你一麵。”他看她環抱起手臂,忙將風衣披在她肩上,“這裏涼,咱們去別處走走吧。”
他們並肩沿著河的北岸向東走,從滑鐵盧橋上過河觀看倫敦眼。這架高大的觀光纜車內圈發出金色的光,巨大的摩天輪在探照燈的光芒中緩緩旋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拍照。
“今天太晚了,售票處關門了。”汪屹不無遺憾地說,“坐在上麵看景色一定很壯觀。”
陳盈的手不小心碰到汪屹的指尖,她趕忙縮回來。可他卻一把拉過來,放在兩個手掌之間輕歎著:“好冰的手指。”
然後他把她的手指攥在掌中,拉著她去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劇院早已關門,他們圍著外牆走了一圈,他白天來過,此時向她描述自己的見聞:
“你看過《莎翁情史》麽?那部電影裏的劇院就是仿照這裏布景的。裏麵有傾斜式的三層座椅,雖然從外觀看起來不大,但可以同時容納將近三千名觀眾。因為條件所限,椅子都是木製長條凳,中間的看台為了布景方便也都鋪著木地板,還有一些方便演出的活板門設計。據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第一次演出就是在這裏進行的,當時的女王也來觀看。”
“是麽?”她看著夜色中高高的白色外牆應和他。
“再往前走是倫敦塔橋。”他指著遠處泛著藍光的高大建築說,“塔橋的對岸是著名的倫敦塔——亨利八世的幾位王後就在那裏失去了生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