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君臣相惜

字數:3634   加入書籤

A+A-


    臨安大內,垂拱殿

    “陛下!這次朝廷出售大梁銀行百分之九的股份共得錢四十萬貫。朝廷投入銀行的本金已經收回三分之二,而且朝廷依然持有銀行五成多一點的股份。按照目前的市值計算,這部分股份的價格翻了也有五倍還多。”

    三司使文安國眉開眼笑的給朱崇禮奏報著:“若論理財,這天下恐怕無人能及李越啊!老臣真的都有退位讓賢的想法了,許由他掌管朝廷財政最為合適。”

    這番話也確實是大梁計相的肺腑之言。從民間招股建立大梁銀行,通過出售一小部分股份不僅讓大梁銀行化解了擠兌危機,還讓朝廷回籠了死十萬貫的資金。

    這一切還都是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的。文安國覺得換了自己能辦成一件事都非常吃力。

    “李越賺錢的本事確實厲害,不過畢竟年紀尚輕,還需要多加曆練。”朱崇禮的心情顯然很好,“大梁和朕又怎麽離得開文愛卿呢?”

    朱崇禮剛說完,內侍監李宦就稟道:“陛下!武安郡王到宮門外了。”

    “那老臣就告退了!”文安國退著走了幾步然後轉身從殿內走出。

    朱崇禮有些迫不及待的說:“快宣武安郡王!”

    李宦高聲喊道:“陛下有旨,宣武安郡王覲見!”

    這年頭通訊基本靠後,朱崇禮的口諭通過內侍省的太監們一個接一個的喊到了宮外,再等文彬走進垂拱殿,已經過去了有一刻的時間。

    “老臣文彬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彬畢竟上了年紀,下跪的時候雙腿微微有些打顫。

    “郡王快快請起!快賜坐!”對文彬朱崇禮以爵位相稱而不稱卿,足見尊重。

    一邊的小太監立即搬來椅子,文彬坐好之後朱崇禮說道:“昨天蜀中傳來信,四川鎮撫使劉挺病逝,朕痛失一臂啊!”

    朱崇禮說的悲痛,文彬聽了心中也不自覺地翻出酸楚來。

    劉挺之父劉介是與文彬,宗鵬齊名的中興三將。劉挺帶兵頗有其父遺風。可惜就是貪酒好色,所以才不到五十就一命嗚呼。

    朱崇禮繼續說道:“可是欲光複中原,蜀中必須有一員大將坐鎮。朕觀滿朝文武,唯有武安郡王可擔此川陝都督一職。”

    “陛下如此器重,老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坐在椅子上的文彬微微躬身答道。

    “定難之恥,當與郡王共雪之。”朱崇禮說的是壯懷激烈:“將來北伐,郡王進軍陝西,然後揮師東入河南。朕親自督兩淮之兵北上。然後兩路大軍會師河南,光複故都封州。”

    “彼時戒內外不相應。”

    朱崇禮知道文彬的言外之意。興國十一年宗鵬的中路北伐大軍已經打到封州城下,可還是被當時的皇帝朱高炎連下十三道金牌召回。而且因為撤軍遲緩,宗鵬後來還丟了性命。文彬無非就是擔心類似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為宗將軍平反昭雪的詔書很快就會詔告天下。”朱崇禮出言勸慰道:“郡王放心!若郡王之師出而朕未動,即朕負郡王;若朕已動而郡王未出,即郡王負朕。賜禦酒!”

    朱崇禮剛說完,李宦就將一個放有酒壺和酒杯的銀製托盤舉到了文彬麵前。

    文彬立刻站起,朱崇禮也從龍椅上站起並走了下來,親自倒滿一杯酒遞給文彬道:“朕為郡王踐行!”

    文彬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感動的說道:“老臣雖肝腦塗地亦不能報答這浩蕩皇恩!”

    “把朕的炭火馬給郡王牽來!”朱崇禮對欲張口推辭的文彬說道:“此馬能日行千裏,他日可助郡王在沙場立下蓋世功名。”

    文彬深鞠一躬道:“老臣明日就啟程赴蜀,一定在蜀地為陛下練出一批精兵強將。”

    然後朱崇禮親自將文彬送出宮殿,並讓文彬在殿外騎著炭火馬離去。

    朱崇禮和文彬君臣惺惺惜別的時候,東宮內國子監祭酒朱孔陽正在給太子朱光惇授課。

    “問心無愧,榮辱不驚,生死不過六十載,爭名逐利如流水。不若一石子,自沉天地間,任由風吹雨打來……”

    這段透著呆板之氣的文章從一個錦繡纏身的太子嘴裏說出來,讓朱光惇的伴讀們覺得說不出來的好笑。可是朱光惇讀的認真,朱孔陽聽的嚴肅,他們隻能生生將笑意壓住,憋得難受。

    太子朗誦完朝朱孔陽恭恭敬敬的一拜。

    朱孔陽微微點頭:“不錯,這一段記得很好。出自哪裏?”

    “出自老師的《吟石》。”

    “怎麽解釋?”

    “是指人的名利心不能太重,坐視隻要能夠無愧於心,就能無所畏懼。爭名逐利的人就像流水,智者應該像石頭一樣臣在水底。任憑驚濤駭浪,也不會被翻起來。”

    朱光惇少不更事,怎麽可能明白朱孔陽這種中年大叔的心境,不過照本宣科而已。

    朱孔陽聽了卻讚許地點了點頭:“太子殿下學業有成,真乃大梁之福。”

    “老師,學生有一事請教!”朱光惇小心翼翼的問道。

    “殿下請講。”

    “老師覺得李越此人如何?”

    朱光惇問完,其他的伴讀們也都來了興趣,紛紛豎起耳朵。

    “李越可以說是天賦異稟,聰慧過人。哎!”朱孔陽歎息一聲,然後繼續說道:“可惜他把自己的才智都用在了舍本逐末的事情上。”

    朱光惇反問道:“充實國庫也算舍本逐末?”

    “太子殿下!”朱孔陽有些不高興的說道:“江山社稷穩固關鍵在於為政以德,讓聖人之教化深入人心。若都如李越一般,隻知追逐孔方兄之利,那必然是人心不古,道德淪喪。長此以往,雖然府庫充盈,可百姓隻知金錢之利,二不知綱常忠孝。老臣以為這絕非朝廷之福!”

    朱光惇的伴讀們瞬間恢複了昏昏欲睡的表情,朱光惇本來還想出言反駁,可看了看朱夫子那板起的國字臉,隻能恭恭敬敬的說道:“謹記先生教誨!”

    朱孔陽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那今日就到此為止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