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葉巴賜的老朋友
字數:5013 加入書籤
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著世間一切。當人們屢遭天災**,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yu wang,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4]
成書時間
成於西周
顧頡剛關於《周易》卦爻辭製作年代的考證結論,認為周初作。李學勤也認為顧頡剛此文“推定經文卦爻辭‘著作年代當在西周初葉’”,“為學者所遵信,可以說基本確定了《周易》卦爻辭年代的範圍,是極有貢獻的”。[5]
成於戰國
大多學者認為《易傳》成書於戰國。易傳的成書問題,自歐陽修《易童子問》與蘇軾之後,數百年來已經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錢穆、顧頡剛、馮友蘭、郭沫若、李鏡池等等海內外的學者名家均斷定司馬遷《史記》的說法不足信。其稱易傳為孔子所做,若非司馬遷之誤,就必是漢儒劉歆所偽竄。根據《易傳》的內容來看,應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學出現以後的作品,有明顯的黃老道家與陰陽家色彩。[6]
成於西漢
顧頡剛根據箕子和康侯兩條卦爻辭,指出《周易》卦爻辭為文王所作的傳統說法不可信[7]。顧頡剛繼《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之後作《論易係辭傳中觀象製器的故事》,是對其所說《周易》卦爻辭所無的觀象製器故事的專門考論,意在證明《係辭傳》觀象製器章講到古史帝係人物的話是西漢後期人的說法。[8]
關於《係辭傳》與《世本》的關係,胡適指出,“《世本》所據傳說,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書,《係辭》不會在其後”[9],“《世本》不采《係辭》,也許是因為《係辭》所說製作器物太略了,不夠過癮。《係辭》那一章所說,隻重在製器尚象,並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時已有蒼頡沮誦作書契之傳說,又何必不引用而僅泛稱‘後世聖人’呢?[10]”郭店戰國簡本《老子》的麵世,證明胡適對顧頡剛的批評是正確的。
周易作者
《漢書·藝文誌》在描述《周易》的成書過程時,稱“人更三聖,世曆三古”。三聖,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經》的大學問家很多,如歐陽修、龔自珍。當代學者錢玄同精心考據後認為“孔丘無刪或製作‘六經’之事。”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斷言:“誰為作者殊難確指,歸功一聖亦憑臆之說”。清儒家學者幾乎一邊倒認為“孔子以前不得有經”,康有為則認為:“凡‘六經’皆孔子所作”。
根據現代學界研究,一般認為,《周易》{64卦及卦爻辭}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辭為周公所作。[11]
名稱由來
《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係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弟子對《周易》經文的注解和對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麵的論述。[4]
馬王堆帛書
馬王堆帛書
“周易”一詞的解釋,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二種:一種認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書;一種認為《周易》是講變化的書,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譯文就是取此義。
春秋時,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傳》這部史書當中,多次提到“周易”,但從當時人們運用的《周易》看,隻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畫{符號}卦爻辭。
戰國時,以解釋《周易》為宗旨的《易傳》成書。《周易》和《易傳》並稱為《易》,如《莊子》所謂“易以道陰陽”、《荀子》所謂“善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傳》。
西漢以降,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製,采納了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效仿先秦與漢景帝把道家黃帝與老子的著作稱經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稱為“經”。《周易》和《易傳》被稱為《易經》,或直接稱為《易》。自此以後,《周易》、《易經》、《易》混合使用,有稱《周易》,有稱《易經》,有稱《易》,其實含義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傳》,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沒有嚴格區分。有的學者為了區分《周易》經傳之不同,稱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為《周易古經》,稱注釋《周易古經》的十篇著作{易傳}為《周易大傳》。[4]
“周”之涵義
具體地說,“周”字,有二義:
1: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複始。[12]
2:指代號,即周朝,古代常稱周朝的書為周書,如《周禮》、《周語》等。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也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因周文王得名。[12]
“易”之涵義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13]
2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製度的變革為條件。
3日月為易,象征陰陽。從文字學看,“易”字的構成是“日”、“月”。“易”上為“日”。
“易”字演變
“易”字演變
4日出為易。“幹”的本義。
5易是占卜之名。
6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麵對變易的書。
7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太極圖所示。有說“易”的甲骨文為象征將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變換、交易。
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恒常的道不變。《係辭傳》:“生生之謂易”。
9指古代卜筮之書的代名詞。《周禮》“太卜”的記載中,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筮書稱為“三易”,故易是筮書專有名詞。[14]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恒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
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
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
2.時時在變易之中;
3.又保持一種恒常。
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4]
周易內容編輯
內容解說
《易經》由本文的“經”和解說的“傳”構成。“經”由六十四個用象征符號{即卦畫}的卦組成,每卦的內容包括卦畫、卦名、卦辭、爻題、爻辭組成。
卦爻
卦爻
一:爻,卦畫的基本單位為“爻”,爻分奇畫與偶畫,奇畫由一條長的橫線而成“—”,俗稱“陽爻”;偶畫是以兩條斷開的橫線而成“--”,俗稱“陰爻”。每一卦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畫偶畫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按易天地人三才觀,初、二爻代表地,奇畫為剛偶畫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畫為義偶畫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畫為陽偶畫為陰。所以用“陽爻”“陰爻”稱謂奇畫與偶畫,是泛陰陽論的表現。[4]
二:卦畫{卦的符號},即由六條“—”“--”奇偶畫爻組成。
三:卦名,顧名思義即前麵卦畫之名,如“坤”“複”“既濟”等。
四:卦辭,在卦名後,對六爻的綜合總結,如“元亨利貞”,“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等。
五:爻題,即爻位名稱,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ti wei置及奇偶畫性質,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數起,分別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為九,“--”為六。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六:爻辭,指單條爻的說明、描述文辭,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條爻辭,如“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同一卦六條爻辭間相對獨立、相對靜止但又相互關聯、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時間、階段事物的發展狀態,以構成完整的發展、發生過程即全卦六爻整體內容總結—卦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