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道不同
字數:3261 加入書籤
上回說到趙芸覺得黃巾軍一日三變,不靠譜,打算重新投入大漢的懷抱。
趙芸給漢軍現任主帥盧植寫了表明自己對大漢忠心的信件,找了一個他自認為機靈的家仆,讓家仆把密信帶到漢軍大營。
趙芸家仆晝伏夜行,小心翼翼地繞過了黃巾軍主力所在的鄴縣,一路無驚無險,用了八天才去到漢軍的大營,比直奔漢營多耗費了整整一倍的時間。家仆覺得這是值得的。
此時皇甫嵩已經帶領新來的兩萬大軍和盧植剩下的一萬六千漢軍合流了。也就是說現任的漢軍主帥已經換成了皇甫嵩。
但是盧植此時並沒有離開,他被皇甫嵩留下了。
皇甫嵩跟他叔叔一樣,比較欣賞不黨不群的清流和黨人,他在剛抵達洛陽的時候,就上本建言劉宏釋放黨人。劉宏也想明白了,把那些不聽話的黨人放出來,雖然對自己的權力會產生製衡,但在現在自己勢單力孤的時候,被影響更嚴重的應該是何進才是。於是劉宏就同意了。
既然討人嫌的黨人們被釋放了,何進當然也要把九常侍們撈出來,跟這些黨人們打擂台。在何進的串聯下,九常侍和黨人們,是在同一天被釋放的。
說回到冀州漢軍大營這邊。皇甫嵩很同情身為清流領袖的盧植的遭遇,打算把黃巾軍主動讓出來的光複鄴郡的功勞分一些給盧植,這份功勞可以說自己是白撿的。反正是慷黃巾軍的慨,皇甫嵩是一點不會心痛,還能拉一把盧植,交個朋友,何樂而不為?於是皇甫嵩就自作主張地把盧植留了下來。
抵達漢軍大營以後,趙芸的家仆主動交出了密信。密信被第一時間擺到了皇甫嵩的案頭。
皇甫嵩讀過密信,也傳給朱儁、盧植、何猛三人看。
等他們看完,皇甫嵩問到:“你們對此信有何看法?”
朱儁跟皇甫嵩一樣是新來的,對情況並不熟悉,所以沒有貿然發表意見,而是看著盧植,示意盧植先說。
盧植覺得自己是戴罪之身,不好發表意見。
而何猛覺得自己和皇甫嵩他們不是同路人,不屑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皇甫嵩見沒人說話,而他自己的想法跟朱儁一樣,就對盧植說到:“子幹,你對這邊的情況比較熟悉,你先說說你的看法。”
盧植見皇甫嵩也開口讓自己先說,他就對皇甫嵩和朱儁拱拱手,說到:“敢不從命。稟皇甫將軍,據職下所知,趙芸此人與封諝等反賊不同,雖然曾經擔任常山郡太守,位高權重,但是一直被黃巾賊子排除出核心圈以外,並沒有被委以重任。所以職下覺得,他的投誠是可信的。”
何猛一邊聽著盧植說話,一邊在那裏無聲地冷笑,也不知道他是認為盧植說錯了,還是不屑趙芸投賊以後不受重用的慘況。
皇甫嵩發現了何猛的表情,心中不喜,但他也不好直接跟何猛撕破臉皮,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雖然皇甫嵩不屑於何進的為人,但是表麵功夫還是得做到家的,就權當沒有看到何猛的表情好了。
皇甫嵩聽完了盧植的陳述,問到:“子幹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接納這個叫做趙芸的黃巾的投誠?”
請各位書友支持正版,請到qq閱讀、起點讀書或閱文旗下其他任一網站支持作者,不勝感激。
盧植聽皇甫嵩話裏的意思,好像不認同自己的意見。他自己的想法當然是接納趙芸的投誠了。趙芸的投誠會起到示範性作用,在現在黃巾賊勢弱的情況下,有了第一個黃巾高層的倒戈,後麵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出現。這種能直接削弱黃巾賊,增強己方實力的事情,為什麽不接受呢?
但既然皇甫嵩不喜歡這種做法,那自己倒不好繼續說下去了。於是盧植選擇了沉默。
朱儁為了化解盧植的尷尬局麵,也是為了給盧植解釋不接受趙芸投誠的原因,就開口說到:“皇甫將軍,職下不同意接納趙芸這種亂臣賊子。要是做臣子的不知道什麽叫忠君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投降賊人。後來見到賊人式微,又要求重新加入朝廷,試問這世上哪有這般便宜的事情?職下認為,趙芸既已降賊,那他就已經沒有資格再與我等同朝為臣!職下不屑與此等人為伍!”
何猛聽了朱儁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在一旁擊掌讚歎道:“說得好!”
何猛也對皇甫嵩拱手說到:“職下同意朱郎將的看法。”
皇甫嵩也覺得朱儁的話甚合他意,手捋胡須,點頭說到:“這種不忠不義之輩,罪不可恕!”說到這裏,皇甫嵩看了看低著頭的盧植,他心中失望:沒想到盧子幹徒負虛名,不明白做臣子的首要是品德,而做臣子的品德就是忠君愛國。看來他還不如何進那個家奴看得明白。
盧植現在除了在心中罵著這群人激進,他也沒話可說了。他知道自己繼續留在這裏,同樣也不會有好日子過了。
決議以下,皇甫嵩喚來了衛兵,命令衛兵去砍掉趙芸派來的使者的左耳,並讓使者傳話給趙芸,告訴趙芸洗幹淨脖子,等待朝廷大軍去砍掉他的腦袋。
就在皇甫嵩驅逐趙芸的家仆時,趙芸那邊也已經接到張梁通知其撤離常山郡的命令了。
趙芸一邊裝模作樣地召集常山郡中分居各地的太平教教眾,一邊準備拿這些教眾送給即將到來的漢軍,算是自己的見麵禮。
因為趙芸不打算繼續跟著黃巾軍一條道路走到黑,所以他隻是召集天平教的教徒,並沒有按照命令中說的連手藝工匠也集中起來,更沒有像張寶一樣,把其他無關的民眾也一並驅離自己的家園。
隻不過趙芸的黃粱美夢很快就被人喚醒了。當他看到自己家仆少了一隻耳朵的慘狀,就知道情況不妙。等他聽了家仆轉述的皇甫嵩叫他等死的話,他更是萬念俱灰,在心裏默默詛咒了皇甫家一萬遍都不止。
幸好他也已經按照張梁的命令召集了各地的太平教教徒,不然他就兩邊都不討好了。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