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抗旨

字數:6810   加入書籤

A+A-


    把人都遣散出去,羅暢風坐下喝杯水舒口氣,說起殷羿丞的事。
    “大家都在猜測,為何突然之間要弄死殷羿丞,還是他們家族自己帶的頭,追殺得最起勁,你現在覺得是為了什麽?”
    胡太深撇撇嘴:“王上都不給個名目出來,就下了死令,殷家人閉口不言,鬼才知道。”
    這事不少人好奇過,殷家怎麽說也是個名望大族,得闖下多大禍,才會被除名追殺呢?
    “我知道,”羅暢風冷笑一聲:“這不明擺著嗎,他要造反。”
    “什麽?”
    胡太深以為自己聽錯了,羅暢風說殷羿丞想要造反所以才被追殺?
    “這怎麽可能,人是走投無路才跑到這來的。”誰還會巴巴的跑來北梁造反,腦子有問題。
    “不然呢?”
    “我倒是聽說過一件事,”胡太深想了想道:“齊老大人隱退之前,曾經大大的誇讚過殷羿丞,說他以後必定不輸殷歌,那時他才十一歲。”
    羅暢風聞言臉色都不好了,他比殷羿丞略長兩歲,但從小到大也聽過不少關於他的誇獎。
    明明沒有幹過任何實事,憑什麽?
    那些糟老頭從哪看出他的聰明勁了?嗬嗬。
    雖說他自己也是被稱讚著長大的,但他的驕傲不容許有另一個人跟自己比肩,便道:“能有多厲害,不過才做了統領一職。”
    還不如他這個將軍呢,有實權又威風。
    “那是因為他還沒有繼任殷歌的國師之位,被其掩蓋鋒芒。”
    胡太深瞥一眼羅暢風那嫉妒的嘴臉,“你說他會不會因為被殷歌嫉恨,所以才痛下殺手?”
    “殷歌何至於此?”羅暢風直接翻白眼了。
    即便他也瞧不慣殷歌,但那人出了名的清高,不屑於去為難一個小子。
    何況從輩分上來說,殷歌是殷羿丞的叔叔,年長他十來歲,又是同族的,怎麽可能。
    “那就是另一個香豔傳聞了,王上新得的那個妃子,好像看上殷羿丞了……”胡太深嘿嘿一笑,交換一個你懂我懂的神情。
    “無稽之談。”
    羅暢風懶得跟他再說這些,為了個女人,這話誰信?
    不管如何,如今他們要做的,就是弄死殷羿丞,從而取得勝利,以此證明自己。
    他們這邊在商量對策,殷羿丞那裏也清點完戰場,傷亡甚少,皆大歡喜。
    以陽安城如今的實力,完全能夠跟百晉軍隊繼續耗下去。
    俞家為首的富豪鄉紳捐了好些金銀,小玄王命人一一登記在冊,貼了布告在城門口,詔告天下。
    危難關頭,此舉無異於是大仁大義的。
    與此同時,陽安城也算是‘美名遠揚’了。
    那些家破人亡的難民們,紛紛聞訊而來。
    這群人顛沛流離,隻圖溫飽,更與百晉軍隊有著深仇大恨。
    特別是前邊被胡太深焚城屠殺的幸存者,他們咬牙苟活,輾轉至此,那目光是要吃人的。
    雜七雜八的人,宛如一個個小支流匯聚起來,導致陽安城的人口瞬間暴增,各方麵壓力也跟著變大。
    首當其衝就是糧食問題,哪怕秦楚楚係統裏,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糧食可以兌換,但也得有個限度。
    不過問題還不算太糟糕,把城內所有米糧鋪子的存貨全部收購,撐到過年不成問題。
    如今已經入秋,到初冬田地裏又會迎來一片收獲,今年未見大澇大旱等天災人禍,想必收成不會壞到哪裏去。
    這麽一茬接一茬,兩季稻子,勉強可以堅持到明年夏季。
    然而這個預算,是以目前陽安城的人數估摸出來的,這期間肯定還會有其他人加入。
    所以,若不做點什麽,到時候真的會坐吃山空。
    下半年的耕種時間早就趕不上了,秦楚楚的新穀種,非得明年開春才能拿出來。
    為了應付龐大的口糧壓力,必須多種些其他農作物,玉米紅薯土豆不拘什麽,能飽腹便可。
    最後經過篩選,挑著空地種了許多紅薯土豆白蘿卜,這會兒種下,幾個月後寒冬來臨正好收獲。
    再說那國都來的使者,一呆就是七八天,沒有任何人給他回複。
    他們終於坐不住了,跑出來要找小玄王。
    剛來那天,不知道小玄王在此,這麽幾日過去,小玄王也沒特意隱藏行蹤,使者還有什麽不知道的。
    可惜,他們領著聖旨沒走幾步就被人攔住了。
    這地方不允許不相幹的人胡亂走動,特別是他們這幾個外來者。
    使者勃然大怒:“你們這是什麽意思,想要軟禁我們嗎?!”
    “大人稍安勿躁,路途奔波,不妨多歇息。”侍衛一板一眼的回答。
    “請小玄王前來領旨,這是他將功補過的好機會!”
    “大人放心,我們會轉告他的。”
    “快去呀?守住陽安城,到時候論功行賞人人有份,要是能把百晉打回去,那更是天大的功臣!”
    這群使者奉命而來,對陽安城並不特別了解,更不知殷羿丞這號人物在這裏頭起到什麽作用。
    小玄王將帥之才,聽聞他在此處,他們便自然而然的把他想成領袖。
    前方失利,退守後方另謀發展,也無不可。
    然而這群使者還是被擋了回去,在別人的地盤,他們也不敢太過放肆。
    就是不滿,也得忍住。
    又過了七八日。
    這小隊人馬,開始還挺沉得住氣,在幾次三翻被攔住之後,徹底惱怒起來。
    “反了天了,如今國都還在,北梁未滅,就敢無視王上頒下的旨意!”
    他們一個個氣得吹胡子瞪眼,無法相信自己來到這裏受到如此冷遇。
    “將功折罪的機會不要,到時君王怪罪下來,可別怪我們沒提醒你!”
    “一人死了不算什麽,仔細連累全家!”
    這群人被留在小院子裏,有什麽話都要侍衛代為傳達,現在有不滿也隻能衝他們發泄。
    嘰裏呱啦說了一堆,幾個侍衛木著臉聽他們囉嗦,心裏很是不以為意。
    又是滿門抄斬的戲碼,被那昏君抄家的大臣還少麽?
    綜天憑什麽定罪別人,他作為一個君王,瞧瞧是怎麽做的。
    每年苛捐雜稅,百姓民不聊生,還能說是因為戰爭的無奈之舉。
    而現今大難臨頭,他隻求自保,把所有兵力集中起來穩固皇城。
    這也就罷了,如今看到陽安城堅守這麽許多日,明顯是北梁翻身的好時機。
    可惜他一不派援軍、二不遣物資,輕飄飄一道聖旨下來,就要所有人為他賣命。
    但凡有點魄力的君王,這時候都該背水一戰,舉國之力死死守住陽安城,甚至把百晉打回去也不無可能。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三歲小孩都知道的道理。
    侍衛由著使者跳腳,麵上不為所動,一回頭還是一五一十的稟報給殷羿丞的。
    留著這群人三天兩頭鬧一下,也沒什麽用,殷羿丞幹脆發話,讓他們從哪來回哪去。
    至於那道聖旨,拒絕就是。
    頒旨失敗的使者別提多惱怒了,竟然有送上門的將軍頭銜沒人收!
    他們就這麽被灰溜溜的趕了出去,任憑如何惱怒跳腳也無濟於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過後,陽安城內不知何時流傳出殷羿丞想要自立為王的消息。
    抗旨不遵,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傳得有鼻子有眼。
    等殷濘發現流言擴散,想要辟謠的時候,事情已經無法製止,也無從查出根源起於哪裏。
    殷濘對此很是頭痛,他們不過想尋找個安全的落腳點,有一定自保能力便可,好端端的幹嘛淌這渾水。
    自古以來講究師出有名,他們甚至不是北梁人士,就連逆臣賊子這一詞都當不起。
    本就不是王臣,逆了誰呢?
    原以為自立為王一事傳出去,會對守城軍影響頗大,沒想到上下一片叫好,到處響應熱烈。
    雖說早就知道綜天民心盡失,這結果依舊令人咂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最是無情,他們不管天家是誰,隻要能給他們一片安穩天地即可。
    就跟小貓崽似的,有奶就是娘。
    “我說這殷羿丞,不想當我們山大王,敢情是瞧不上那小寨子呢……”閆金石嘀咕了兩句。
    這麽快就要被擁護為王了,他都有點跟不上,難怪說亂世出英雄。
    大洗牌的時刻,能者居高位,其下追隨者眾。
    “這可是個好消息,”小玄王顯得有些開心:“看到外麵那群人的反應了嗎?”
    “古往今來,無論君或者王,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其中最難達成的,便是人和。”
    為何要師出有名,沒有名目那就是一個亂軍團夥,無法歸順民心,攏納民意。
    看樣子小玄王是支持成王一說,青花城城主不由眉頭一皺:“你這是公然叛變了?”
    “叛變一詞卻是重了,”小玄王歎了口氣:“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這算哪門子順勢而為,好歹你也是將帥之家!”
    青花城城主本以為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守城,哪知對方另有小算盤呢?
    小玄王知他意思,為人臣子他臨陣脫逃,另投他人,當為世人所恥笑。
    隻是……
    “昨日殷兄弟接到一個密報,百晉另遣一支軍隊,整整十五萬人馬,從後方繞行,不用我說你也知是何意。”
    “什麽?!”
    青花城城主大吃一驚,“後方繞行?”
    顯然對方是想要前後夾包,暫時擱置下陽安城這塊硬骨頭。
    “百晉全部的兵力都出來了,他們想要吞下北梁的決心還不夠明顯嗎?”小玄王攤攤手。
    先後出兵統共二十幾萬,對於這麽一個個小國家來說,幾乎是能夠調動的全部兵力了。
    “北梁已經沒救了,要麽歸順於百晉,要麽自己另謀出路。”
    敵方突然改變戰略,也是因為在陽安城這裏耽誤太久了。
    所以才采取迂回戰術,先攻破後方,屆時陽安城孤城難立,被吞滅不過是時間問題。
    “這消息屬實嗎?殷羿丞還能得到如此隱秘的部署戰略?”城主非常懷疑。
    小玄王點點頭:“以他的為人,不是肯定的消息不會說出來的,現在還沒拿出來討論,大抵是不夠確定的。”
    但……
    這事多半是真的,他們得早點做好心理準備。
    喜歡我心匪然請大家收藏:(我心匪然熱門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