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落成慶典
字數:4049 加入書籤
五匹烤好的全駝已經備好,一溜排的掛在後場院臨時搭建的木架上,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盛滿樓蘭葡萄美酒、疏勒馬奶酒、漢地清酒的皮囊和陶罐,堆滿了場院中間將來喂牲口的食槽。
清風澤岸邊的磨坊邊上,巨大的青石磨盤成了食材的案板,剛剛出爐的香饢,也堆的像小山一般。
看來爺爺為了慶祝客棧的建成,犒勞所有的工匠、客人、和慕容山莊的眾兄弟,也是不惜投入了血本。
西域彪悍的民風少了漢地宴會中一些虛偽的客套,所有的人們拿起盛酒的木碗,掏出自備的刀叉直奔吃喝的主題去了。
而這場宴請最珍貴的客人,當屬慕容秋老爺全家和於闐國慕容家族的其他親戚們。
他們還保留了漢民原來坐在案幾邊上就食的習慣,所以整個宴席的籌劃主持者慕容姐妹,特地在寬敞的營業前廳裏擺下了幾席,用來招待自家的客人。
爺爺和盧羽二人從場院那兒一路敬酒來到前廳的時候,已經喝得有些吐舌頭了。
“世叔,來!咱倆喝一杯!沒有您老的相助,就沒有我易臨風的今天!”
“喝酒來日方長,嗬嗬!臨風盧羽啊,客棧今日已經落成,這客棧的名字你倆想好沒有?是否還沿用金城郡老店的店名?”
慕容秋老爺已經把二人看成是自己的準女婿了,所以啥事都在為他們操心。
如果沒有他在背後的運籌帷幄,客棧的建設根本就不會這麽順利。
“這個晚輩不好做主,還要請您老定奪。”
爺爺的酒雖然過量,但腦袋還算清醒,他知道慕容秋老爺這個泰山大人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所以像給客棧取名這樣的事情,讓這樣的長輩去拍板吧,也算是一種最好的尊重。
“這個,老夫早就為你們想好啦!拿紙筆來!”
慕容秋老爺站起身笑吟吟的擼了擼衣袖,大有潑墨揮毫的架勢。
周圍的客人們都好奇的圍上前來,想目睹一下這位鑒玉大師的紙上功夫。
“盧羽,快去把我們的匾額扛過來!世叔,選日不如撞日!直接在招牌上寫吧,今日本店就掛牌揭幕!由您老來主持!”
爺爺回頭開心的對盧羽吩咐道,一邊恭敬的和慕容老爺喝了一杯。
說話間,盧羽已經帶著兩個夥計,把一扇修長大氣的胡楊木朱漆牌匾抬了過來。
“臨風,我斟酌了一下,金城郡易家老店雖然聲名遠揚,但時過境遷,況且是在這西域腹地。繼續沿用這老店的招牌,老夫總覺得於天時地利不合。”
慕容秋老爺在備好的墨硯上若有所思的輕蘸著狼毫,對爺爺平靜的說道。
“那世叔準備賜給小店啥樣的招牌?”爺爺很是好奇的問道。
“貴店現在背靠大湖福澤,麵臨千古商道。我先前找讚摩寺的堪輿師傅查勘過,都說此地大開大合,是開店行商、侍奉天下商賈僧侶的風水寶地。”
“世叔的意思我明白了,自然是風水寶地,我們就要用盡這地利之便,不知道我猜的對不對。”
爺爺和盧羽二人小心的扶著匾額,就等著慕容秋老爺落筆了。
“老夫正是此意,天下商旅不辭萬裏經過於闐國,多半是奔著清風澤這一湖的活水而來。因此,客棧就取名叫清風澤吧!水生財,水即財也!嗬嗬!”
慕容秋老爺笑嗬嗬的答道,一邊端起硯台,站在匾額的前麵,一氣嗬成揮筆留下了“清風澤”三個遒勁的隸書。然後又在其下方用小篆寫下了吐火羅語的店名。
“好!好!”
現場一片叫好之聲,“清風澤”的店名甚是敞亮。
清風徐來迎天下客,財源廣進結世上緣。
曾外祖父慕容秋老爺的大筆一揮,奠定了我們金城郡易氏在西域於闐國的百年基業和順風順水的運道。
說話間,爺爺已經指揮盧羽和眾夥計在客棧的主廳門外架上了雲梯,把招牌高高的掛了起來。
在這大漠邊緣的商道上,一裏之外就能看到這醒目的招牌,然後才是麥饢和烤肉的濃香。
“兩位妹妹,本店還差幾杆迎客的酒旗,就拜托二位了。”
慕容瓊琳、瑤碧二姐妹此時正和其他客人一樣,擁著慕容秋老爺和慕容老夫人,昂頭好奇的欣賞著這座漢家客棧的掛牌禮。
爺爺對著兩位姑娘,微微的躬身致禮笑道。
“這個好辦,你畫個酒旗的大體摹本給我,我們帶回去趕點工,明日就能給你送過來。”慕容瓊琳看著爺爺莞爾一笑,她的注意力似乎還在那塊朱紅色的胡楊木匾額上。
“易公子,我姐姐的刺繡可是從不示人的,你這新晉的財主要支付酬勞才行。”
慕容瑤碧則看著未來的姐夫,開心的戲謔道。
“應該應該,十金一杆如何?”爺爺明知對方是玩笑話,還故意對套子裏鑽,他想看看慕容瓊琳的反應。
“易東家,你如果真願意出這個價錢,本小姐還真就笑納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七杆酒旗七十金,你男子漢大丈夫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明日交貨時一個子都不許少!”
慕容瓊琳這才轉過臉對著爺爺壞笑道,西域女子的彪勁一下子上來了。
“別跟你哥耍笑了,臨風,別聽她們瞎說!”慕容老婦人嗔怪的用羽扇拍著兩位閨女笑道。
而慕容秋老爺似乎還沉陷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沒有注意到旁邊閨女們的說笑。
爺爺趕緊乘勢拖著盧羽,對著慕容老婦人深施一禮,去招呼客人們繼續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去了。
七十金買七杆酒旗,還沒開業就接了份虧得沒邊的買賣,兆頭不好。
此時不溜,更待何時?
慕容姐妹沒有食言,第二日黃昏,繡有“清風澤”字樣的各色酒旗,已經在客棧四角的高台上迎著大湖吹來的晚風颯颯飄揚了。
時值初秋時節,湖畔的蘆花也已經開始吐絮紛飛了,四周的胡楊林成了金色的海洋。
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處這些錦緞做成的酒旗顯得分外的奪目,成了客棧區別與他處最明顯的標識之一。
當然還有湖畔磨坊裏咕咕不息的風車的聲音、還有那幾乎終日不散、長空之下孤獨繚繞的炊煙。
所有這些,都使得身處黃龍沙海邊緣的這家客棧,充滿了人間的煙火味。
後來那些在漫漫商道苦旅上,已經精疲力竭的各國商賈和僧侶們,都把“清風澤”客棧當成了他們人生中轉途中溫煦而又難忘的家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