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會師

字數:2867   加入書籤

A+A-




    “別的到沒有什麽,隻是這一去恐怕就是至少兩三年的時間,真不知道我們家那位會不會在這些事件鬧出什麽事兒來。。。”

    “是啊,君上宣傳我們是英雄,可是我們卻知道,那些書香門第出身或者至少讀過幾年聖賢之書的女人們多半是瞧不上我們,隻是不敢違逆君上的意思罷了。”

    其實就在此時,蕭軒也是猶豫了許久終究放棄了讓誌願部隊精銳跨越兩三萬裏大概半年路程的距離趕去增援的打算。相比較之下因為獨特的曆史原因,這些力量在政治上還算是相對可靠的了,雖然也有一定的風險,但如果國內沒有壓軸的精幹,誰也無法預料有可能會發生什麽事情。

    此時的蕭軒並不認為泰西戡亂失敗是難以承受的後果,國內花費了幾場內亂戰爭才帶來的變革有沒有鞏固下來,在這個時候才是最為重要的。

    也就在崇禎九年夏季,陸海兩路從中亞一帶增援而來的十萬援兵同新都也就是過去的巴黎附近“圍點打援”的決戰也終於再一次展開了。

    最一開始的時候,天主教聯軍統帥覺得這些人同之前增援的力量沒有什麽不同,而且兵力看起來也並不算太多,就集中了十萬人左右的主力逼近到了中央高地一帶利用騎兵帶來的機動力優勢乃至兵力上的優勢從三個方向上將增援的五萬大軍圍攏了起來。

    然而聯軍並沒有想到的是,因為經常在敵對環境下同異域的抵抗武裝打教導,同時有因為對手實力的不強有條件進行足夠的訓練,還因為從一開始河中要道一帶的力量就是蕭軒在回師的時候相對重視的力量,戰鬥力也從一開始就超過了天主教聯軍的預料。

    在用從優良的黑火藥徹底的武裝和改造之後,這些部隊所裝備抬炮規格也變得完全不同了,幾乎不過十餘斤重單兵都可以有效利用支架運用的“斑鳩銃”一類規格的火器都能夠把三兩上下的重彈以接近黑火藥武器極限初速,使其飛行到接近二百步左右距離上的時候仍然擁有數千焦耳足以威脅許多野戰重型盾牌的威勢,這讓聯軍騎兵往往在剛剛展開集結並準備展開衝擊的時候就遭遇到巨大傷亡。盡管這種重彈不能有效的穿透殺傷多人,可一個火器班展開的殺傷率和命中能力卻超過了尋常的炮兵。

    配屬各隊火銃手負責近戰肉搏的官兵也以火器爆破手段與長矛相結合,讓不少通過散兵方式逼近到近處展開試探的敵人幾乎沒有造成任何關鍵性的影響。

    當雙方的戰鬥力對比在交鋒後不久就體現出來之後,負責指揮增援集團革命軍三個軍的李義也就再也沒有什麽顧忌,首先從兩翼向包圍過來的敵軍擴展隊形展開了進攻,隨後向各個方向上的聯軍都展開了突擊。

    在麵臨抵禦力不足的危機的情況下,此時的天主教聯軍也最終不的不放棄了已經形成的包圍圈,局麵從主動而變得格外被動起來。

    威脅距離大概一裏左右的銃炮單兵火器不僅在直接交戰中帶來了主動,還讓集中兵力進行突擊的辦法遇到了更大的壓力。

    感覺即便擁有兩倍左右的兵力優勢也無法在直接的野外會戰中占到多少上風之後,聯軍也不得不以騎兵機動優勢暫時脫離了解除,並在幾裏到十裏的距離之外隨時準備重新選擇戰機投入進攻。

    隊伍在備戰狀態下前進,當夜幕開始漸漸降臨的時候,多少有著一些實戰經驗的天主教聯軍不少人也覺得對手在白天能夠發揮巨大作用的火器在夜晚的時候必然會受到在射程上的很大局限,這似乎取得突擊勝利的最好機會,因此也很快的再次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那令人膽寒的銃炮聲並沒有在大軍逼近到半裏左右距離上的時候就接連不斷的連綿不斷響起來,讓黑夜的進攻中頂著盾牌展開前進的聯軍官兵稍稍有些心安。但是在大軍逼近到大概二三十步左右距離上的時候,猛烈的銃炮聲連綿不斷的響了起來。

    這一次打出的不在是三兩上下的實心彈,可是三十粒一錢彈丸組成的集束霰彈,雖然這些彈丸的穿透力有些不足,可在中近距離上命中進攻中敵兵薄弱部位的概率卻更大了。

    當黑夜中聯軍的進攻並沒有在最初的火器開火中被抵禦住時,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伴隨著近距離上的肉搏也接連不斷的展開了。

    一年多的時間讓駐守河中一帶的增援部隊在投彈技術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從一開始就展現出了同其他備部隊的迥然不同,讓聯軍接連多次集中精銳在夜間的進攻也難以取得決定性的戰果。

    天色漸漸放亮了起來,在實戰中積累了不少作戰經驗的聯軍還算聰明的在天亮的時候撤退到了更遠的距離上隨時準備保持主動的進行再一次進攻。

    李義這個時候也知道如果在敵軍重兵威脅之下展開行軍增援,始終將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因此也就在第二次夜幕降臨下來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展開了一次出人意料的土工爆破左右,不再是傳統方式的天女散花一般的鉛霰彈,而是盡可能的利用火炮在橫向方向上不知火力,並且最大限度利用橫向的拋射坑最大限度的發揮效率。

    再次展開進攻的時候,接連不斷響起的猛烈爆炸吞噬了上萬人,幾乎讓聯軍限於崩潰和失敗的邊緣,經過這一次打擊,為了防止夜間爆破攻擊聯軍也就不得不格外謹慎起來。再也不敢如同之前一樣進行“武裝伴隨”了。

    就這樣,雖然登陸部隊因為缺少足夠的馬匹在機動力上有種種短板,但終究還是還是以強大的戰鬥力有驚無險的向新都方向逼近。此時的李義也當然明白,一旦軍隊完成了回合,形成十萬人左右的作戰集團,那就再也不是歐洲地區上的大股敵軍可以有效威脅,甚至是能夠進行有效牽製的了。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