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新的動議

字數:2563   加入書籤

A+A-




    當新的水力工場開工並紡織出第一批棉紗的時候,得到消息的不少人都有些震驚了。其中當然包括田秀英的父親田弘遇,同以往的天家不一樣,因為特別的後宮和新的機製,田秀英是整個後宮之中唯一擁有合法公開身份的人,也就有了獨有的超然地位。盡管這些年來因為對蕭軒在大程度上的了解,並且避免一些曆史上的前車之鑒,從田弘遇到田秀英在許多問題上都是謹慎的,可這個時候田弘遇也終於打算敲打女兒一二。

    新年之後探親的時候也就不由的詢問道:“當年女兒曾經是君上在戰場上的左膀右臂,就是政務和政事也沒有少協助著處理。為什麽類似於今天這樣的事卻似乎對我們田家還有很多信邸舊人那樣的不放心?”

    聽到這樣的話,田秀英則直言不諱的坦言道:“這件事情君上當然也曾不客氣的明講過:他說人們生在紅塵中,舊的環境下不可避免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比如關係文化、麵子文化,也就很容易弊端重重。其實類似的皇商早就可以重新開張了,可就是因為重重的顧慮,君上才不得不在新一代的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可用的時候在進行這一套。他們沒有多少有各種利益牽掛的熟人親友,也就能夠最大限度上的避免管理上的各種弊端。不過父親不必擔心,你要相信君上所謀求的利益顯然並不僅僅是如此了,君上身邊寬裕了,我們的好處也絕對不會少。。。”

    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蕭軒也沒有什麽把握這些新發明才不久,相關的製造設備剛剛在中央學院附屬工場的測試中還算完善的紡織機械在真正意義上開始大規模投入運營的時候也能保持原來的質量。

    可是在工場全麵開工大概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日產量漸漸在渡過最初熟悉的階段漸漸增長起來的時候生產出來的棉紗似乎還有原來的質量水平,日產量也明顯不見下降,這就讓蕭軒更加感覺到了一絲欣慰。

    以這樣的質量,實際上很顯然不能按照尋常布匹的成本來相提並論,因為它至少相當於二三兩銀子一匹的三梭布,就是隻論工序增加值排除成本,每匹也可以達到一兩上下的增加值。按照現有的速度估算,僅僅是六七千人每年的增加值就應該在二百萬兩左右的規模,這也讓蕭軒開始明白了為什麽近代早期資本主義帶來的利益為什麽那樣讓人瘋狂。沒有地價成本、沒有水電環境成本、廠房乃至設備成本相對比例因為機械的相對簡單可靠也都很低,更重要的:如果是資產階級擁有相當地位可以避免官僚或者封建主盤剝的環境下,那幾乎可以拿到整個增加值至少八成左右的價值。在短短不過一代人甚至是一瞬間的技術革命,就讓勞動生產效率提高十倍之多,的確會在很大程度上讓勞動關係變得似乎同過去完全不同了。

    這樣算下來,這數千人的工場單位一年就可以帶來折合一百五十萬兩銀子,折合民國時代幾百萬美元每年的利益。如果規模在隨後不算太長的時間內擴大為原來的十倍左右,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從鬆江到南京的轉移的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完成質量上的某種升級,每年提供一千五百萬兩上下銀子的財政收入,雖然距離蕭軒的終極期望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毫無疑問能夠極大程度上的緩解如今災年淨虧三四千萬兩銀子的財政赤字,平常年份也要因為種種開銷透支兩千萬兩上下的狀況了。

    當然,紡織廠裏新的秩序也開始漸漸的讓人不適起來。雖然按日結算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在勞動時枯燥帶來的壓力,每天六七十文錢的收入對於並非家中主要勞動力的女工來說也是完全不可忽視的一筆收入,可是勞動強度卻是以往的織戶所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以往的時候相關行當的織戶一年的工作時間在多數時候不超過二百日,平均每天勞作時間也隻有少數時候才有六個時辰,多數時候不過五個時辰的樣子。可在新建立的工場裏,即便是輪班也幾乎是在沒有休息日的情況下日日都要勞作六個時辰左右,算起來平均每個時辰的收入提高有限的情況下,還要忍受長時間的勞作。

    同骨子裏就有一種右翼保守主義思維的歐洲封建貴族們轉化過來的資產階級不同,因為長期文人當政乃至儒家傳統的影響,盡管這世上實際上存在無數悲劇,可是同“逍遙自在”“自由散漫”徹底相背離的傳統還是很快引起了人們的不適。這甚至也讓蕭軒更明確的看到了很多東西:漢人的確是最有忍耐力的民族主義,可是因為長期以來的基層壓迫在大多數正常情況下並不慎重,同等的境遇和條件下其實勤勞的程度即便存在也不及想象的那樣突出。

    對於這個問題,蕭軒當然也早就有了一些準備:“如果有人不願意幹,可以預約退出,想來朝鮮人或者東瀛人哪裏,應該並不缺乏相應的勞動力。。。”

    在這個時候,英雄外城到應天一帶的報刊新聞上開始有了一種重新點燃戰火的“少莊派”思維。並且還有人提出,遠征西方之所以要動用數十萬的兵力,損失二三十萬的兵力,同根本上說是此時的泰西遠遠強於之前很多人的想象與預料,當年萬曆之時就打過一些交道的朝鮮或東瀛,抵抗的能力乃至國力都遠無法和泰西並論,南洋不少地方也是如此。如果對這些地方重新用兵,損失應當不超過萬人多少。

    蕭軒在這個時候當然也在認真考慮是不是應該到了可以遠征朝鮮或東瀛的時候了,尤其是泰西的亂局逐漸平定,不少軍隊也開始回國的情況下。其實不僅隻有勞動力,那供養二百萬非農城鎮階層的財富,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餘糧。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