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阿那畢隆

字數:2738   加入書籤

A+A-




    全本 .,最快更新明末中興路最新章節!

    當阿那畢隆得知蕭軒再次率領隊伍在不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從應天自成都方向逼近到隴川一帶邊界的時候也開始緊張了起來。如果說蕭軒僅僅是率領隊伍逼近成都,那可以解釋為仍然是以對內巡查為住,可是如果逼近到隴川一帶那就完全不同了,意味著那些精銳的勁旅隨時有可能展開行動。雖然在臨近正月的時候,明緬邊界一帶仍然似是春夏之交一般,但終究算是旱季,天氣和水土的加成還是並非絕對保險的。

    阿那畢隆執政以來,正是緬甸在軍事上的一次興盛期。自從緬甸在萬曆年間的明緬衝突中牢固的控製了不少邊地之後也不願意更進一步的刺激大明,尤其是此時的明朝如日中天,絕非曆史上那種多事之秋。

    在進行高級別的最後商討的時候,阿那畢隆向其他幾名將領乃至內臣說道:“關於隴川一帶的軍情,相信你們應該也有所消息。你們覺得這一次,我們應該是把那些殘明的叛逃人員禮送出境換取那名天子的信任,還是應該配合他們采取行動?”

    其實以前的時候阿那畢隆手下的不少將領們當然也知道輕易的得罪這樣一個沒有外患牽製的大國是及其不智的,即便得手也很有可能成為此時大明內其他一些勢力的替罪羊。

    不過到了現在,更多的消息在邊界一帶暴露出來之後,主戰的聲音卻突然多了起來:“啟稟君上,臣以為,現在應該到了當機立斷的時候了。如果那大明天子親自率領上萬精兵逼近邊境,那我們還真沒有什麽機會。我們判斷,那大明天子身邊的精銳部隊當真了得。即便是一萬人,而且身處不利的環境下,我軍就算集中十萬大軍展開出戰也沒有絕對的勝算。可是那位大明天子托大到隻帶不過一兩千精兵,並且在邊境一帶臨時駐紮的兵力也不見增加,總共連三千堪戰之兵都湊不出來,還在邊境上挑釁生事,那就是主動找死了。”

    當然在這個時候也有一些反對出兵的聲音:“我們伏擊了大明天子的親軍,並為那些餘孽們撐腰,就能避免之後可能隨之而來的討伐麽?如今的明朝,絕非以往任何漢人王朝可以相提並論,甚至當年的蒙元也都無法與如日中天的他們相提並論。就算其內部陷入紛爭之中,我們也絕對會惹火上身。”

    隻是這時候,有一名曾經去過邊境的將領拿出來一件物品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你們見過這種兵器麽?”

    那似乎是一個沒有散開的筒子,精巧的裝著上百支似乎如同小鋼箭一般的器物:“他們,也就是大明天子的親衛有一種獨特的火器,能夠在發射的時候扛在肩膀上還擁有巨大的威力,能夠一次把這上百支吹箭暗器一般的東西以三眼銃一般的速度發射出來,尋常的披甲或者簡陋一些的木盾在近距離上都很難抵擋。他們還能夠發射一種如同強弩箭頭一般的鋼矛矛頭,威力也幾乎形同床弩一般,尋常車盾都很難抵擋。如果我們在同這些人的交鋒之中繳獲不少新式的裝備,特別是還俘虜這一次跟隨而來的不少工匠,那我軍的實力或許就會有層次性的提高,以後徹底的不用畏懼大明了。。。”

    阿那畢隆雖然不是白手起家的人物,但是在兵事上也絕非外行,知道明緬邊界在很大程度上比明越邊境的地理交通更為複雜。如果明朝伐緬,在同一時間充其量也就隻能維持三四萬精兵左右的進攻兵力。當然,幾萬精兵的進攻仍然不是此時的緬軍能夠絕對有把握應付的,搞不好就會讓自己空耗國力給周邊政權以機會。

    可是:如果自己的軍隊能夠獲得一些極為先進的武力,能夠用並不算多的兵力和代價就能夠輕易的擊敗對方幾萬精兵,那就完全可以在緬甸甚至西南一帶立於不敗之地了,甚至一統整個東南都未必不可能。

    身為君主的阿那畢隆也不難想到:這樣一支精銳的軍械如果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王權的地位鞏固性乃至整個國家的組織力也很顯然會因此更上一個台階。

    就這樣,阿那畢隆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展開攤牌。當然條件也是存在的,那就是那些殘存在明緬邊界一帶的漏網之魚們必須先跳出去,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對方的火力和人馬,增加對方的傷員乃至在這樣的天氣下很可能因為傷員的出現而帶來疫病的可能,自己所率領的主力才有可能在隨後展開行動。

    攤牌的決斷下達之後,整個緬甸似乎完全不同於以前的戰爭機器也開始運轉起來,各地的兵力也都在這時候向隴川方向一帶調動。因為幾十年前持續時間並不算短的明緬戰爭,在新征服的不少地方之內也都有日常的囤積乃至儲備,大軍在自己控製範圍之內的調動,至少在旱季的時候還是暫時不會麵臨太大的問題。

    當然阿那畢隆也明確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如果“魚”沒有在之前的勝利中變得自大,並且按照自己的期望“上鉤”,自己也絕對不會率領大軍去攻打隴川。

    即便擁有幾十倍的兵力優勢,複雜地形之下的野外伏擊是一回事,如果深入敵境攻堅就是完全另一回事。畢竟自己的政權不是大明那樣的政權,如果在一次大規模的賭博中失了手,反而被對方算計,那很可能就會帶來根本無法承受的後果。也隻有在自己能夠影響和控製的地方擁有戰機,才能夠最大限度的將意外風險降低到最低。

    此時的蕭軒,的確開始率領集結起來的隊伍逼近到了臨近天馬關一帶的地方。在這一帶,即便是中原的冬季,也似乎如初夏一般讓攜帶不少輜重的隊伍在行軍的時候感覺到炎熱,依然不滅的蚊蟲在白天能給隊伍帶來不少的麻煩。好在不到兩千人左右的隊伍,不惜血本的集中了不少資源的情況下,也準備好了不少驅蟲的藥物。燃燒的煙霧伴隨著整個隊列,專門飼養的蜻蜓也在四周飛舞的情況下,終於讓困難降低到了最低。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