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兩年半,貞觀十七年

字數:4419   加入書籤

A+A-




    時間轉瞬而逝,舒安經常感歎時光過得太快了。

    以前年少的時候,倒是沒有太多這一種感覺,然而當年老了感覺倒是有一些明顯了。

    或許就像是前世讀書的時候,巴不得時間過得快一些。

    然而當畢業了之後,那麽又感覺時間過得有一些快了。

    “霹靂吧啦!”

    隨著炮仗的聲音響起之後,已經是貞觀十七年了,轉眼之間兩年多時間就過去了。

    這兩年的時光,舒安可是十分悠閑,佳人陪伴,遊山玩水。

    唯一有一些可惜的就是時間過得太快了,不知不覺之間就到了貞觀十七年。

    事實之上,若非是曆史之上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舒安想必不會在意這一年吧。

    兩年多的時間,大唐同樣不是沒有動作,比如整個中南半島的話,都被大唐拿下來了。

    其中曾經的林邑國已經成為了曆史,當然李世民為了避免背上罵名,同樣封了一個異姓王。

    對於這個結果的話,倒是沒有太多的奇怪。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多方利益之下,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至於緣由的話,那麽肯定是海航背鍋了,海航帶回來的利益,實在讓人眼中炙熱了。

    從天下地圖可以看出,拿下整個中南半島的話,那麽無疑更加靠近東南亞了。

    無論航行還是各方麵什麽,都能夠安全不少,而且海航的利益還可以走陸路,並非一定要走水路。

    沒有人會和錢財過不去,就算是李世民同樣如此。

    所以林邑被滅的話,倒算是意料之中,唯一麻煩的就是沒有像安南那般,時常有土著作亂。

    這同樣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安南算是出身一脈文化,時間並沒過去多久,還是有一些認同感的。

    至於其他地方的話,那麽就沒有了,不少人仇視唐人。

    當然因為拿下中南半島的話,無論是薛仁貴還是王玄策的話,都積累了足夠多的功勳。

    事實之上諸多國公已經老邁,新一代之中最為耀眼的便是薛仁貴了。

    諸多勳貴二代,都跟隨在薛仁貴身後積攢功勳,可以說想要讓自家子弟有足夠功勳。

    那麽必然要的先推薛仁貴上位,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薛仁貴能上位的話,那麽主要還是自身實力,加上多年時間已經讓諸多人認可了。

    更何況的話,現在薛仁貴同樣不再如同當初那麽年輕了,資曆方麵同樣足夠了。

    最讓舒安意外的便是,這一次有一位名為武明空的將領脫穎而出了。

    此人厲害之處就善於用自己優勢和用最小的代價完成目標。

    哪怕聽到這一個消息,舒安都有不少錯愕,這不就是武曌麽。

    盡管知曉武曌不凡,但沒有想到還真的能夠從軍中崛起。

    要知曉武曌自身武力肯定是不及格的,從將領角度之上來說是不合格的。

    這一方麵不能依靠的話,那麽隻能從訓練士卒和策略下手了,顯然在這兩方麵,武曌肯定非常突出了。

    但讓舒安在意的是,李世民竟然有意扶持武曌,可以說還是有一些意外。

    哪怕是現在舒安都不清楚這一位帝王是如何想的。

    “難道世民的想法比我還超前?!”

    有時候舒安不由嘀咕著,還是和曆史一樣,李世民看上了武曌。

    不過這同樣不可能,畢竟李世民和武曌見過次數不多,長孫皇後依然還在。

    或者說李世民覺得扶持武曌,不怕出現什麽問題,畢竟武曌有把柄在握。

    可以說都有可能,好在舒安並沒有多想。

    兩年多的時間,大唐訓練出了更多士卒,之前高昌的事情已經成為了過去。

    漸漸開始展露出自己的獠牙,向著周邊進軍。

    於此同時,長安之中諸多皇子之間的競爭倒是更為激烈了。

    李承乾的話,在高昌事情結束一年之後,終於被放出來了。

    反正不知曉長孫皇後的求情,還是李世民的心中不忍,舒安倒是沒有特意了解過。

    原本的話李承乾借助太子之位,還是有一些優勢的。

    但因為高昌的事情,導致了李恪和李佑兩人追趕了上來。

    嚴格來說話,三人的差距已經差不多了,至少沒有之前那般懸殊了。

    更多還是要看李世民的選擇了,不過舒安倒是好奇今年會不會像是曆史那般。

    其中有一件事情的話,已經按照曆史之上那般發生了。

    這件事情話並非是發生在大唐,而是發生在高句麗。

    自從上一次高句麗王隕落遼東,高句麗就陷入了內亂之中。

    好不容易剛剛推舉出來新的王者,但是很快又被朝臣所推翻了。

    立其子想要把控朝政,原本高句麗王並沒有那麽快隕落,但曆史軌跡倒是差不多。

    混亂的高句麗,自然是大唐最好的機會了!

    不同於當初遼東之戰,大唐兵力各方麵有著諸多不足。

    現在的大唐可以說是兵強馬壯,雖然在西南鎮守諸多兵力。

    但如果要在遼東繼續開辟一條戰線的話,那麽並非不是沒有機會。

    “不知曉世民決定好了沒有。”

    舒安輕聲呢喃道,為了高句麗的事情,可以說朝堂之上爭吵不少。

    有的人認為沒有必要冒險,現在高句麗對比大唐的話,簡直是螞蟻和大象。

    可以說大唐膨脹了,還不是一般的膨脹,甚至曾經困擾大隋的高句麗已經不放在眼中。

    主要還是地圖之上對比太明顯了,高句麗就像是一個小不點。

    加上大唐這幾年的強盛,導致了給人的這一種錯覺。

    還有一種說法是趁你病要你命,趁著現在高句麗虛弱,直接平定,免得夜長夢多。

    已經討論有一段時間了,就是不知曉李世民還沒有做出決定。

    高句麗的事情發生了,那麽關於太子的事情那麽是否又發生。

    最後繼位的話,那麽又是誰,可以說這一年不知曉會不會決出來。

    哪怕是舒安都有一些期待,之前的話他以為李承乾可能會比曆史之上還要早謀逆。

    但是並沒有,李承乾竟然穩過來了那一段時間,當然舒安並沒有就此放鬆。

    因為今年的話,那麽就更加有風險了,而且朝堂之上對於李承乾並不是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