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菊園詩會(下)

字數:5468   加入書籤

A+A-


    且說古浩天聽得潘金蓮念了那首詩之後,登時嚇的要死。隻因他這首詩卻是蘇軾蘇大神的詩《贈劉景文》,剛才在後園之時,他為了哄那潘金蓮,隨口就吟了出來,那知這死丫頭在這種場合竟把它給念出來。須知蘇軾可是前朝的名人,他的大作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肯定熟知,這下子不但坐實了他不學無術之名,而且這麽明顯的盜用他人作品,經這些人炒作,恐怕這輩子的名聲也給毀了。

    古浩天怔怔的坐在那兒,一邊絞盡腦汁的想著應對之計,一邊靜待狂風暴雨的來臨。而此時大廳裏的氣氛卻有些詭異,方才的喧囂一下子變成了死一般的沉寂。

    時間就這麽一點點的過去,古浩天覺得自己內心的壓力越來越大,想想反正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與其在此煎熬不如豁出去了,他正想開口說,自己剛才在後園朗誦了蘇大家的大作,丫鬟無知拿來當成自己所寫。

    卻見顏俊卿到了古浩天前麵開口讚道:“古兄弟果然深藏不露,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此句一出今日菊詩均無顏色矣。”

    “此詩果然不凡,今日不虛此行矣。”

    “傲霜鬥寒,菊之孤高之態和貞亮之節盡現矣。”

    ……

    顏俊卿開口之後,又有很多人開口稱讚。但古浩天卻蒙圈了,什麽情況,難道這些人都沒讀過蘇大神的作品嗎?他仔細的看了看眾人,好像又不似諷刺的神情。莫非蘇大神在這個時代沒有寫過這首詩作,古浩天思來想去似乎隻有這種可能。不過到了這時他心裏已經有底了,便安心下來靜觀其變。

    “古家想來家學也是不錯,居然連書童也會作詩,以前在下也隻在雜文裏看過這等故事,如今倒是親眼見識了。”

    這時那個姓王的士子又開口了,他一直認定古浩天就是個紈絝之徒,故此逼他作詩,要其出醜,想不到那個書童卻吟了一首好詩出來。一開始他也被怔住了,但後來看看古浩天愣愣的坐在那兒不發一聲,又看那書童眉清目秀是個機靈之人,便想,必是書童代作的,故又開口嘲笑。

    大廳裏的一些人,聽了王氏士子的話,好似也回味過來,對啊,這詩可是那書童所吟,未見得就是那姓古的所作。而一些原本對自己詩作較為得意之人,此時被比了下去,心有不甘,於是心思便活泛了起來。

    “適才古秀才的大作,確是驚豔,在下參加菊園詩會多年,也未曾見過這等佳作,隻是如今意猶未盡,不知古秀才能否再作一、二首,以飽耳福。”

    此時座中有人出言提議,立時便有一些人附和。

    “佳作絕句,有的數年難求一句,那有一時就出數首的道理。”

    大廳裏也有一些正直的人士看不下去,出言勸阻。

    但此時的古浩天卻鎮定了許多,自從那個姓王的開口之後,他便篤定這首詩這個時代的蘇大神必然沒有作過,若有的話別人有可能看著顏俊卿的麵子裝糊塗,那姓王的卻絕不會放過他。而此時見一些人又起哄要他作詩便再無壓力,心想,老子既已作弊,又怎會在乎幾首,且嚇死你們這些鳥人。

    “詩詞本非在

    下所長,不過既然大家這般盛情,在下也不便推辭,隻是那位王秀才對我似有不信,咬定方才那首詩是書童所作,如今不如便以菊花為題,由在下向王秀才討教一番,不知可願賜教。”

    古浩天見那小子老與自己作對,幹脆拉其下水,再給他一個教訓。

    那姓王的見古浩天突然向他發起挑戰,心裏遲疑了一下,有心不接,但自己一直貶低於他,旁人看了必定說自己也不過爾爾,又想想對方也就是一個無知小子,有甚可怕,便壯著膽應了下來。

    鬥詩比詞曆來是文人所愛,這時見古浩天要和那王秀才當庭鬥詩,眾人立時興奮起來,很快就有人在大堂當中擺好桌椅、筆墨。古浩天從容不迫的來到一張桌前,然後伸手向那王秀才作了一個請的姿勢。

    “王倫兄弟,在下恭候佳作問世。”

    “王倫兄弟,莫要留甚麽情麵,好好把那小子教訓一番,不然不知天高地厚。”

    在一眾吹捧聲中,那王秀才自得的來到了另一張桌前。

    “王倫!這廝竟然是王倫。”

    古浩天想不到自己一不小心又遇到了一位“名人”,還是原梁山的第一任寨主,這也太意外了吧,他不由好奇的看了他幾眼。

    “少年人,王秀才是士子中的老前輩,你如今認輸也沒甚倒黴的。”

    有好心人見古浩天怔怔的看著那王秀才,以為他在露怯,便好心的勸他。

    “士子中的老前輩?但在下於濟州多日,卻沒聽說那年秋闈中舉裏頭有這位前輩的名字,莫非至今還是‘白衣’。”

    那王倫見有人勸古浩天認輸,正在得意,沒想到那廝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赤裸裸的把他傷疤給揭開來,頓時鬧羞成怒。

    “莫呈嘴能,且於手下見真章。”說罷狠狠的瞪了古浩天一眼,自顧構思詩作去了。

    大約過了半刻鍾,王倫便提筆在宣紙上寫下了兩句“秋深黃花密,暗香漫東籬。”圍觀眾人搖頭晃腦爭相吟頌,紛紛稱讚。

    那王倫轉頭看看古浩天,見其未寫一字,隻呆呆的站著,心裏不禁快意,於是又寫了一句,“把酒學陶公,”卻見古浩天仍然沒動筆,心想這小子慫了,於是更加得意,想了一下提筆寫下了最後一句,“醉臥南山西。”他審視一遍覺得十分滿意,不由得抑揚頓挫吟頌了一遍。

    可是原本的那些稱讚聲卻沒有如期響起,怎麽回事,他抬頭一看,卻發現身邊隻剩幾個同黨,餘下的人都跑到那邊去了,那古浩天不知幾時竟然也作出了一首詩,正被人拿著吟頌:

    “霜菊尤宜晚,才開一兩葩。

    不隨蒲柳變,索性待梅花。”

    在座的都是文人,詩詞的鑒賞能力自然是有的,古浩天的詩作一出來,兩首的水準高下立判,所以大多數的人都圍到了古浩天這邊。

    “王秀才,此詩卻不是我那書童寫的,你覺得如何?”

    古浩天這次卻是小心了,他找的是南宋詩人劉克莊的作品,自然沒有後患,所以他取笑那王倫也沒有後顧之憂。

    王倫想不到古浩天突然之間寫出一首好詩,這

    可是當著眾人的麵寫的,總不好說是他人代筆,這下突見古浩天問他,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尷尬之極。

    “依我看這兩首詩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便做平手如何?”

    這時王倫的一個同黨出來打圓場,眾人也不好駁他麵子,稀稀拉拉的應和了幾句。

    “第一首平局也罷,那便看第二首了。”

    古浩天心裏冷笑,今天搞不死你,老子帶著千年的知識還有何用,不如早點找塊豆腐撞死。這回他卻不再猶豫,說罷便提筆於宣紙上,傾刻就寫了第二首詩。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王秀才,在下二首已成,且待你的佳作。”

    隻一瞬間,古浩天的第二首詩便作成了,他斜視著王倫揶揄著道。

    廳裏諸人也沒想到古浩天竟然這麽快就把第二首寫成了,而且水準這麽高,心裏頭對古浩天的學識再無懷疑,想到王倫前頭對古浩天的百般詆毀,不禁對其人品也看低三分,這會見古浩天發問,不由的一齊看向那王倫。

    那王倫剛才好容易湊了一首詩出來,這麽快又怎寫的出第二首,可是他又不能認輸,於是眾目睽睽之下,頓時冷汗直流,不知所措。

    “王秀才,莫非看不上這首詩作,那在下便獻醜再作一首。”

    古浩天這可是乘你病要你命,生生的把那王倫往絕路上逼了。隻見他在眾人錯愕的目光中,在宣紙上一揮而就,寫下了第三首詩。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雖然說是抄襲古人作品,但古浩天也精心設計的,前兩首用的是宋人劉克莊和鄭思肖的作品,卻把自認為最出色的唐寅唐伯虎的作品放在最後壓陣。

    果然一廳的士人都被震住了,那“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尚且餘韻未去,這“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的絕妙意境又立即襲來,眾人皆被這疊出的詩意陶醉了。心裏頭對剛才書童所說的那首詩,也再無懷疑,想想古浩天半日時間,以菊花為題竟然連著作了四首高水平的詩,實在是歎為觀止。

    “京東百餘年未見此等奇才矣!”一位年紀較大的士子歎道。

    “莫說京東,大周朝立國百多年,又何曾出過幾個這樣的人物。”另一士子說道。

    於是眾人圍著古浩天紛紛稱讚,那王倫卻冷落在一旁無人問津,便是原有的幾個同黨也不知跑到那兒去了。

    “王秀才,此首詩作可入的法眼?”

    正在王倫孤零零的立於大廳之中,進退不得,狼狽異常之時,古浩天突然又問了一句。

    “你!你!你欺人太甚。”

    那王倫被古浩天擠兌的無話可說,差憤之下,口不擇言的說了一句,灰溜溜的又一次奪門而逃。

    菊園聚會,古浩天無意作詩,最終卻因詩成名,所作的菊花四韻,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讚譽,正是無意插柳柳成蔭。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