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年關(五)
字數:5487 加入書籤
中華堂會議室,古浩天、聞煥章、蕭嘉穗,以及親衛營、教導營、步兵六個營、水兵四個營、騎兵營,民政、後勤、基建、商務、情報等五個處,一共十八位主官,除馬強和古鬆在古家莊由雷橫和古柏代理外,其它一並到齊,大會議室的橢圓型會議桌坐的滿滿的。
蕭嘉穗代表獎賞章程製定小組,把章程向與會人員作了介紹。
“據小官人的要求,我與蕭讓、杜遷兩位處長,這兩日充分征求護衛隊和其他各處兄弟的意見,初步定了這個章程。護衛隊裏頭便以軍政登記的功勞為準,功高者獲獎,各處由正負處長擬定,最終名單由莊園的管理處定奪。若是沒有太大的異議,下麵的關鍵便是獎勵的人數和人員的推薦。年底隻剩兩天了,今天便必須把此事定下,明日各營各處便要把人員推舉出來,後天,也就是二十九日,舉行獎賞頒發儀式,讓大夥過個快活年。”
“各位,這幾日我們可是忙著吃喝,蕭總管他們幾位可是一點葷腥都沒沾到,還得為大夥的獎賞操心,可不能抹殺他們功勞,大家得提些有良心的建議,莫要讓他們再辛苦折騰才是。”
古浩天的風趣話,讓原本被繁雜的獎賞分配章程弄的有些緊張的會場氣氛,一下子鬆懈下來。
“我的建議是,人員宜精不宜雜,否則就失去的獎賞的意義;再一個就是,人員分布上要突出重點、兼顧全麵,山上的各營各處由於性質不同,或者設營時間的長短不一,所以立功的機會也有多有少,並不是他們自身不去立功,我們也可以從平日的訓練中,日常的為人裏,發現他們的優點,樹為榜樣,給予獎勵。”
古浩天接下來的這段話,卻是為獎賞事宜定了調子。隨後眾人議了一番之後,便定下了獎賞人數為七百人,分為甲、乙、丙三等,其中甲等一百人,乙等二百人,丙等四人。護衛隊和各處按七、三比例分配,基本上各營各處都有獎賞名額,當然像親衛營、騎兵營、後勤處、基建處等日常任務較重的地方會有所傾斜。
“小官人,俺這裏卻有些難處,基建處人員太多,俺一個人也看不過來,那些人做事更好些很難準確判斷,若是定的不公,恐怕反而不美。” 基建處目前隻陶宗旺一人,而且隊伍最大,定獎賞對象還真有點為難。
“我這裏倒是有一個法子,你看看能不能用。”
這時古浩天突想起後世的民主集中製來,於是提出了一個簡易版的思路。
“你回去後找幾個主要的管事商議下,定下一個大體的人員名單,然後由下頭的人員投票,若結果與平時的表現相符,那就成了,若有個別確有差距的,你等再做調整,這豈不是既不費心,又避免偏心。”
“這法子太好了,俺正煩心怎麽選人呢,呆會回去,便把立功人員名單和功勞一並寫了貼於牆上,讓全營投票,省的俺費心。”
陶宗旺還沒回話,袁朗已經搶著回答了,五營是新設營,他又是新營長,對下頭的隊員了解不深,若是自作主張,又恐下麵不服,古浩天的辦法正中下懷。
“小官人的辦法倒是不錯,可俺基建處千餘人,都叫一起不太容易,而且糟雜,怕會出亂子。”
陶宗旺的擔心也有道理,基建處的民工素質參差不齊,全部組織起來確實不便。
“這個倒
是不難。你隻要讓每一處推舉數人過來參加投票即可。”
聞煥章迅速明白古浩天辦法的好處,而他提出的思路也正暗合後世的逐級推薦辦法。所以一經提出,不但古浩天稱讚不已,眾人也紛紛稱好。尤其是護衛隊各營,其下麵的連、隊、班人員都有定數,連推薦人數比例都不用定,實在是簡單實用。
會議隻開了一個時辰不到,但古浩天和聞煥章卻被各營長、處長堵在會議室裏,就民主選舉的各種細節作解釋。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集中一個問題,便是若是功勞大的選不上,或者選不過功勞小的怎麽辦。
“其實我在剛才也回答過這個問題,這麽說吧,眾人推舉這個方法我便叫做‘民主’,推舉出來的人選,你們這些營長、處長的再進行核實把關,這辦法我稱之為‘集中’,經過這兩輪,推舉出來的人選大致不會錯。”
“我便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二營裏孫安功勞最大,在舉薦後隻列二、三名,那麽你們正副營長,當然也可叫上連長,商議之後認為有些偏差,便可把他調到首名。可若是在舉薦中隻排在十餘名,那你們就要想想孫安這個人平時為人、脾氣等是不是有不妥之處,甚至要查一查他的功勞實不實。有一句古話講的好‘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若眾人都說你不好,這人便有再大的功勞也不能用,這裏頭的原由,你們都是當頭的人想必也明白。”
古浩天這個淺顯的例子,讓大家一下子就明白這個所謂的“民主”和“集中”的含義和操作辦法,便各自匆匆回去選人去了。
且說蕭嘉穗方才聽了好久,也深為小官人的奇思妙想折服,但他想的比那些營長、處長卻是周道。
“小官人的甚“民主”和“集中”確實太妙,隻是各營、各處的大小不一,這能參與“集中”的人數要有個定數或立個規矩才好,不然被各營自作主張恐生亂子。”
蕭嘉穗的話立刻讓古浩天又想到後世的一個體製,即各單位的“黨委和黨組班子”,他甚至想到了軍隊的政治委員製度,雖然這些製度目前執行太倉促,條件也不成熟,不過並不妨礙他把這種思想拿出來與兩位智者交流。
聞煥章和蕭嘉穗都是這個時代的精英,他們對於古浩天提出的想法,稍一思考並明白其中的好處,特別是軍隊裏軍事指揮權和人事、宣傳、教育權分開由兩人負責的思路,立即讓兩人想到其中的奧妙。
“此製度一出,中唐以來藩鎮割據局麵並可以消除了,本朝也不必把武官當做賊一般來防著了。”聞煥章聽了感慨十分。
“此製妙極,但還須加一條,要定期輪換,避免兩人一起日久,結黨營私。”蕭嘉穗不愧才子,總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點子。
“蕭先生說的有理,非但要定期輪換,兩人同為主官,雖然分工明確,但也要考慮性格互補、學識互補、資曆互補,不然兩人在一起老掐架,不如不設。不過此製也隻是設想,當前莊園裏並無實施甚礎,蕭先生若有暇,不妨先理一理,到時拿出來我們幾個先議議,逐漸完善之後再試行。”
“小官人吩咐,在下自當努力。”
蕭嘉穗見古浩天把這件要事交於他做,心知此事若成,自己的必將名揚史冊,當下十分興奮,也是信心滿滿。
承平十一年臘月二十七日的下午,原本普通的一次討論獎賞的會議。卻因為
古浩天的一個新穎的提議,誕生了一個著名的軍隊管理機製,作為製度的設計者蕭嘉穗也因此而名傳後世。
而後來位列公侯的他,在為修訂這項製度時,在序言裏寫到:時,太祖與眾人議獎賞,提出軍、政分權之政,此政出則再無軍權獨大之弊端,再無藩鎮割據之憂慮,餘有幸為太祖執筆錄之,實平生之幸事。
中華堂會議之後,剛回到家裏,古海浩天卻被父母叫去了後院。
“上次去了濟州,你可遇上什麽心儀的女子沒有?”李氏開口就問了這個事。
“啊!”古浩天愣了一下,以為是潘金蓮多嘴,隨即嚴厲的看她一眼。
“你莫看她,是有人要為你提親,她擔心老娘答應了壞了你的好事,才開了口的。”
原來這樣,古浩天又看了潘金蓮一眼,卻見她低著頭一臉委屈的樣子,心想這小妮子玻璃心定是碎了一地,今晚看來得費點心思了。
於是他便把與孔雨菡的認識經過講了一遍,又講了這次濟州的巧遇。
“雨菡是曲阜孔家的嫡女,又是濟州顏家的親戚,兒子恐怕門戶不對,她家人不同意。”
“曲阜孔家的嫡女啊!”古楨吸了一口冷氣,對於普通家庭而言,那孔家卻是與皇帝比肩的存在,尤其在齊魯一帶,“那俺家可真是有些配不上了。”老爺子也有些不自信了。
“有甚麽配不上的,俺家小子便是配皇帝女兒也是綽綽有餘,況且那小娘子也是死心踏地要跟我們兒子,明日尋個妥當的人上門提親就是。”李氏卻是對自家兒子信心十足。
“母親莫急,兒子年紀尚小,再等兩三年不遲。”
“你不急,為娘可是急了,你以為孔家的女兒,也可以如普通百姓一般在家候著你兩三年啊,怕是早就被人給娶走了。”李氏瞪了他一眼。
“兒子是怕日後梁山若有變故,會拖累於她。”古浩天一直擔心的便是這個。
“你傻啊,真到了那地步,你若是連一個弱女子都護不周全,還有甚盼頭,不如現在就把人散了,考個功名安心過日子。”
李氏明白兒子的意思,但講得倒也有幾分在理。
“兒啊,你娘這話不錯。”古楨這時也想的通透了,“若真有那一天,孔家女兒在我們山上,他家也許會成為我們的助力,即便明麵上不成,卻絕不會對我們使壞,說不得暗地裏還幫襯一下。”
古楨的話氣卻是要把孔家綁定梁山的節奏,古浩天倒是很清楚,像孔家這樣的千年大戶,絕不可能為一個女子影響了家族的利益,但若是古浩天日後有幸成勢了,這個女子也許就會成為孔家與梁山的紐帶。不過總的來講,訂下婚事對古浩天並無損失,隻是對於孔雨菡到時會有一些殘忍。
“我們這般突兀的去提親,孔家未必就會同意,到時未免尷尬,兒子以為還是再候些日子為好。”
古浩天深知這些高門大戶規矩很多,不入法眼的人物,他們輕易是不會同意的。
“這也不難,明日便請聞先生和蕭先生過來商議,他們倆必有辦法。”
李氏為了兒子的親事,腦子便特別靈光,一下子便想到山上的兩個智囊。
既然李氏拿了主意,三人便歇了下來,隻等明日再說。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