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行首李師師

字數:5813   加入書籤

A+A-


    郡王府的中堂大廳裏,正在舌槍唇劍的雙方,因為突然出現的一個明豔的女子嘎然而止。

    “李行首今日如何得空光臨,真是讓人意外驚喜!”

    李邦彥好像一隻突見主人的走失小狗,幾步便竄到那女子的身邊,拚命做出搖尾乞憐的樣子。

    “怎麽,這郡王府校書郎來的,奴家就來不得。”

    那女子瞄了他一眼,談談的回了一句,但眼波流轉之時,卻是風情萬種。隻把李邦彥骨頭都酥了半邊,他緊緊的貼在邊上,反而把柴文博這個主人給擠在一邊。

    “姐姐,這甚校書郎咋恁賤,一點男子的誌氣多設有。”

    屏風之後,玉音憤憤的說道,剛才見李邦彥對古浩天無端抹黑,她本已氣極,這會見他一副無恥之樣,再也忍不住便罵出聲來。

    而玉容卻把目光鎖住那個少年,隻見他麵對突然出現的京城第一行首,在眼睛突一發亮之後,便保持著一種欣賞驚奇之神情,但見不到一絲貪婪癡迷之色,她心裏不由得又多了幾分讚賞。

    “柴郡王,‘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是那一位才子所寫,奴家一路思想,實在好奇的緊。”

    那女子一邊問著,那雙美眸卻如秋水一般在大廳裏諸人的臉上流過,最後停留在一個俊逸英氣的臉龐上。

    “行首今日光臨寒舍,莫非看的隻是這首詞的麵子。”柴文博打趣著道。

    “郡王相邀,豈敢推托,不過夾在裏頭的這首詞,實實的讓人心癢。”

    原來柴文博知道這個行首的脾性,便在請柬裏夾了那首《元夕》,不料果然起了奇效。

    “京城幾時又出了新詞,莫非清真居士又有佳作,在下為何不知,行首可否讓在我一飽眼福。”

    李邦彥見身前兩人談的熱鬧,自己全搭不上話,便急著插話問道。

    那行首嫵媚的笑笑,便把夾在請柬裏的詞遞與他。

    “好詞,好詞,真是把元夕寫活了,清真居士不愧京城詩詞第一大家!”

    李邦彥看了一遍便裝摸作樣的評論起來,但想當然的認定是清真居士周邦彥的手筆,全然不知那行首剛才問話的意思。

    趙鼎看著他的醜態,實在憋不住了,便冷冷的諷刺道

    “校書郎真是貴人多忘事,就適才不剛剛說人家誇誇其談嗎?一眨眼咋就成了第一大家了。”

    “你……”

    “校書郎這次卻是走眼了,這《青玉案.元夕》正是浩天所作,本王親眼所見。”

    柴文博生怕兩人再起爭端,趕緊出麵講明。

    “他……”

    “在下誇誇其談而已,不值得校書郎誇獎。”

    古浩天綿裏藏針的懟了一句,卻頂的李邦彥張口結舌,尷尬不己。

    “卜嗤!”

    便在此時,卻聽得那行首嫣然一笑,她隨即來到古浩天麵前。

    “這位郎君卻是得理不饒人了,今日且看在師師的薄麵上,大家忘了前頭的誤

    會,盡情盡興,也全了郡王的心意。”

    且說古浩天聽到師師兩字時,心裏暗說,果然不出所料,原來便是所想之人,難怪三言兩語便化解了場上的尷尬,真是長袖善舞,但麵上仍然不動聲色,隻是不亢不卑的回道:

    “行首有命,在下豈敢不遵。”

    柴文博見場上恢複平靜,乘機吩咐擺宴。郡王府的宴席是分餐製,一人一桌單獨一席。柴文博自然居中而坐,左邊是李邦彥、李師師、張九成,右邊是趙鼎、古浩天、許貫忠、蕭讓。可是臨坐之時,李師師卻說想請教古郎君詩詞,要求與許貫忠換位,而許貫忠看那李邦彥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的表情,樂哈哈的答應了。

    很快美酒佳肴流水般的上來,酒過三巡。柴文博便提議請李師師演唱《青玉案》。李師師也不拒絕,便在王府樂隊的伴奏下從容展喉,一時大廳裏便如“黃鸝鳴翠、夜鶯唱晚”,一曲過後,眾人皆沉醉其中,不能自持。

    “行首歌喉,天下無雙,在下敬仰如滔滔江水。”李邦彥迫不及待的開口奉承。

    李師師對其淺淺一笑,卻轉頭把秀眸盯住古浩天。

    “古郎君,奴家歌喉可配的上佳作否?”

    “餘韻繞梁,三日不絕,隻歎在下經此曲後,恐怕三月不知肉味了。”

    古浩天風趣的評價,卻聽得李師師嗔嗔一笑,霎那間便如月下蓮開,古浩天也被震的差點失態。

    “姐姐,師師行首真是太美了,便是我也喜歡上了。”

    玉音、玉容與李師師本就相熟,此時隔屏看了,也深為其風韻折服。

    那小子倒也不曾迷失,玉容心裏暗想,卻不知為何隱隱有了一些妒意。

    且說李邦彥見李師師對自己不鹹不淡,在古浩天麵前卻巧笑嫣然,心中頓時妒火大冒,立時便想了一計。

    “吾聞但凡才子,詞曲唱和無一不會,行首既已唱完,古大才子不妨也唱一首。”

    在座之人一聽李邦彥的話,便知他是挑釁之言,但卻無法指責,隻能擔心的看著古浩天。

    “校書郎既是要在下出醜,卻也無奈,隻是在下不懂詞牌曲調,便用家鄉俚曲清唱一段,以搏一笑。”

    但見古浩天醞釀一下情緒,不慌不忙的開了口。

    “長亭外,古道邊,荒草碧連天。……”

    他唱的正是後世的經典歌曲——《送別》,此時他的思緒浸入了前世的世界,父母、妻女、親友……隨著略帶憂傷的旋律,一一在腦海裏浮現,而且通過他低沉的男中音,恰如其分的流露出來。

    “……天之涯、地之交,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夕陽山外山。”

    不知不覺一曲終了,但是滿堂卻寂靜無聲。

    “鄉野俚曲,汙人……”

    李邦彥“耳朵”兩字還沒出口,立時感受到滿堂鄙視的眼神,瞬間又把話咽了回去。

    隻見那李師師鎖著秀眉默想了好一會,隨即叫樂師拿來筆紙,又疾寫一會,這才抬起頭來走到古浩天身側蹲下,用崇拜的眼神看著古浩天,恰似後世的迷妹一般。

    “古郎君,此譜記的

    可對?”

    古浩天探頭一看,卻滿紙大大小小的漢字,頓時一頭霧水,無奈何隻得尷尬的說到

    “在下沒學過樂譜,行首見諒。”

    這時李師師才想起,古浩天剛才說過不懂詞牌曲調,不由暗暗自責,便說

    “便由奴家清唱一遍,請古郎君指點。”

    說罷便對著曲譜清唱起來,古浩天一聽之下,大為驚詫,心想不愧為行業魁首,隻聽一遍竟然也記得九不離十。

    “行首大才,在下欽佩!”他由衷的讚歎道,隨後對其中的一些瑕疵,略略作了指正。

    且說古浩天與李師師兩人湊在一起,你吟我唱耳鬢廝磨的樣子,看的李邦彥頓時醋海翻波,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在下到王府半日,不時聽得古才子詩詞無雙,可惜下官一直無緣親見實是遺憾,今日郡王設宴豈能沒有新詞,不如當場填寫一首,以添佳話。”

    眾人見李邦彥這根攪屎棍又出來搗亂,但也無奈,不過對古浩天隱隱又有了期待。

    “校書郎建議,甚合我意,浩天不如再來一首,為今日聚會助興。”

    這時,柴文博也順勢提議,便是李師師也滿眼期盼的看著古浩天。

    “姐姐,這個甚麽校書郎,咋恁無賴呢,分明是吃那小官人的醋,卻裝得假清高。”

    屏風之後,玉音忍不住又開口了。玉容剛才也是沉浸於古浩天那獨特且優美的旋律裏,突被那李邦彥打斷也是惱火,這會轉頭看見古浩天和李師師親密的廝守在一起,心頭突然一陣不適,正好李邦彥要其填新詞,卻也正合她意。

    到郡王府赴宴,古浩天早知逃不過寫詩填詞這一關,心裏早有準備,隻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於是他舉目四望,想找一些應景的好切題,這時正好看到中堂外庭院的一角,幾枝梅花開的正豔。便想起南宋詞人薑夔薑白石兩首著名的詠梅詞,《暗香》和《疏影》。

    這兩首詞在在中國古代的詠梅詞中地位很高,南宋另一著名詞人張炎在所著的《詞源》中說詞之賦梅,惟薑白石《暗香》和《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便寫梅了,古浩天心想,一則可以借景舒情,二則可以隱喻柴文博、李師師等人品性高潔。於是他斟酌一下,選中了應景的《疏影》一曲。然後開口說到

    “既然郡王有命,在下不敢辭,正好庭院梅香,便借此景胡亂填一曲,以娛諸位。”

    眾人見古浩天應了,頓時一齊叫好,隨即有下人抬過幾案,擺上筆紙。隻見古浩天穩步上前,提筆凝神,稍一思索,便落筆而下,隨即一行工整的楷書在宣紙上鋪開。

    “承平十二年初春,餘赴郡王宴,受命強作新詞,時,庭院梅開,暗香滿室,歎其高潔,遂以之入曲,以謝,柴郡王、趙學士、李行首,及貫忠、蕭讓、九成三友。”

    且說當古浩天提筆之時,眾人已圍擁左右,待寫到此,眾人心裏各各感激。隻李邦彥見其寫遍諸人,卻獨獨落下自己,這不是在取笑自己不配與梅的高潔相並列嗎,可是雖然心中有怨,卻又有苦難言,心想若寫不好,到時休怪他不容情。

    正在李邦彥暗自惱怒之際,且見身邊眾人一陣讚歎,原來古浩天已經落筆填詞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