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暗流驚魂

字數:3200   加入書籤

A+A-


    北洋政府對玉帶黨徒馬後的審訊一直沒有間斷,是因為玉帶黨在天都市出現,絕非偶然,包括哈赤帶領他的小弟馬後搶劫天都大學財物也定有玄機。

    可是這個馬後,簡直被連續審訊折騰得半死不活,還是交待不出有意義的情況。他承認自己是前朝玉帶黨徒,曾經的上線不久前患病死亡,而哈赤的下線章得開又在京城被擒獲,所以首領便派哈赤做了他的上線,一切聽從哈赤的指揮調動。因此北洋政府司法局所要知道的在天都城中還存在著多少玉帶黨徒從這馬後嘴裏是沒有得到確切的信息。

    直接的信息沒有得到,但是從馬後的交待中已經分析出一些重要的間接信息,這就是對嫌犯必須審訊的意義。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哈赤這次搶劫本不是他們自己手頭拮據缺少資金,而是欲做為經費,並且欲發動不止一次地搶劫,包括各商家、學校、錢莊或銀行。

    得到的這些錢財還要送往西北某省。

    分析到的這個信息,讓北洋政府大員們十分驚詫,玉帶黨突然要弄到一大筆經費幹什麽?

    此信息立即發往京城,得到了總理衙門的反饋,原來玉帶黨確是與三軍大元帥羅應熊暗中勾結,羅應熊在淮水失敗,逃奔西北,與當地軍閥勾結起來,對軍閥們封官許願,說欲奪得全國政權之後,各位都是擁有五省疆土的諸侯或藩鎮,可以一國多治。這麽一來在那西北已形成一股強大的反動勢力,各路軍閥總兵力達八十萬眾,盡管是烏合之眾。

    那麽就可以判斷到,玉帶黨徒要準備一大批資金送往西北,是要交予羅大元帥的,為什麽要交給他,一定是要在西北購買現代軍火,即槍械。因為早有傳說,西北的軍閥與境外的軍火商有聯係,隻因大西北荒無人煙,百姓窮困,軍閥橫征暴斂所能搶掠到的財物所得甚少,所以要買火器,必須要現大洋或白銀,玉帶黨盡管能與羅大帥暗中勾結,可羅應熊也無力白白送給一批軍火。

    玉帶黨要購買軍火,要武裝,而後一定會瘋狂地對社會,對他們意見不同的異己,對北洋政府實施報複。這是一個必須引起注意的新動向。

    北洋政府也采取了對玉帶黨的防範措施,加強安保,不定期的戒嚴,對可疑場所的搜捕等。

    此時又有重量級消息傳來,在淮水擊敗了羅應熊部的民主軍揮師南下,向前朝最後的殘餘軍事勢力發動圍剿性決戰。

    皇家軍在南方的勢力主要有客軍,金軍,鄂軍,湖軍,巫山兵,雲雨兵,緬兵,傣兵等殘渣餘孽,共計二十餘萬,仍身穿前朝兵勇服裝,善於鑽山越澗,狡猾多端。

    他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前朝皇上還沒有壽終正寢,仍囚禁於紫禁宮城,幻想有朝一日皇老爺子複辟登基之時好給他們封官加爵蔭及子孫。

    這類皇帝之師所使用的武器仍是冷兵器的大刀長矛,弓弩藤牌,但因其凶戾殘忍,為害一方,百姓敢怒不敢言。

    如果將這些前朝敗類消滅,共和黨民主軍就點據了南方廣大的土地,可以建立鞏固的南方根據地,擴充兵源,保障後勤,為實現一統天下打下根基。

    在擊敗了羅應熊三十萬兵馬後,民主軍繳獲了毛瑟步槍六百餘枝,古老的台式火炮二十門,尤其是經肖小寒手繳獲的那挺馬克沁機關槍可是發揮了極大的攻擊殺傷作用。

    民主軍再也不是隻用冷兵器作戰的武器落後的軍隊,而是具有初步的先進武器戰鬥力極強的先鋒部隊了。在淮河擊敗羅應熊後經過整頓和發展,已組成集團軍五支,共約百萬大軍。

    此百萬大軍除了五十萬新軍留守長江兩岸,另外五十萬精銳之師便向南方十萬大山進擊。

    雖說皇家殘軍尚有二十萬,其已屬風燭殘年之師,軍隊內部又極致腐敗,被民主軍隻一戰便如摧枯拉朽,死傷無數,潰逃更多,似乎已見曆史大勢降臨,大勢所趨豈可螳臂擋車?

    大炮轟鳴山中立

    現火海一片,傾刻哀鴻遍野哭爹喊娘。

    那水冷馬克沁重機槍嗒嗒嗒一陣狂叫,那中彈的皇家官兵有的被擊飛半空,有的身體成了篩子眼,血流山穀,屍如山積。

    沒過十日大戰,二十萬皇家殘兵早已潰不成軍,將士沒死的均已舉手投降了,再也不做皇上複辟當官發財的美夢了。

    值此,江淮上下,南部大陸都為共和世界,民主軍勢如破竹,將一切與皇朝有關的行政,軍事,治安,財經,文化教育等機構控製起來,發展生產,恢複經濟,建立軍校培訓高級將士之才,軍隊又有擴充。

    遠在京城的北洋總理大臣胡四海得知共和黨節節勝利的消息後,立即召開北洋政府軍政要員研討會議,商討應對策略。

    北洋政府原來隻做為掌管北洋水陸兩軍的泛行政機構,後期前朝滅亡,皇帝退位,國中無政治,天下紛亂。北洋政府才出麵主理行政諸事,又進京理政,胡四海出任京城總理。

    但這都是暫時機構,沒有立法保障。前朝覆滅之初,由共和黨已組建了共和政權,設立了臨時總理府,但因假意降共和的羅應熊突然反水嘩變,已使剛然建立的民主政權遭受碾壓,共和黨暫時退出京城。這才有了胡四海出任主政的情況。

    現在時局大變,反水的羅應熊沒能實現消亡共和黨民主軍的目標,反而戰敗退居西北,已成草寇。

    中華大勢迫在眉睫,隻有順應時局方為上計。

    北洋總理胡四海立馬主持政府會議,決定派出議和小組,前往同共和黨商談,共建民主自由的新政,實現中華統一。

    很快,議和會議在京都召開,原北洋政府要員和共和黨主要負責人製定了共同組建新政的方針,暫由原總理胡四海組閣,代行政務。待四海平定,天下太平之時再行磋商產生中華總統之大事。

    此議一出,竟引動西北一片瘋狂,立即黑雲壓城城欲摧。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