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同盟?

字數:4657   加入書籤

A+A-


    在齊、宋爭霸楚國的這十年間,燕國也沒閑著,他們效仿當年的宋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恢複國內的經濟民生上麵。

    這次齊國的突然來襲,燕帝朱庭訓不是沒有準備,在第一時間就把大將軍寧則平派去了漢中城抵抗孫仲謀。田無忌出兵之後,他又把水軍統領寧不屈召了回來,封為車騎將軍前去南郡駐守。至於水軍統領的位置則由現在的水軍副統領,當年的上川島大當家牛清源接任。

    這次雙方的交手比以往更要激烈,以前田無忌的策略是打消耗戰,比的不是雙方在戰場上的軍事實力,而是綜合國力。

    但現在燕國經過十年的休整,再打消耗戰的話,就算打到他和薑無雙都過世,這戰也打不完,所以一開始就采用強攻手段。燕國不比楚國,全國帶甲之士不過三十萬,田無忌相信在自己暴風疾雨般的攻擊麵前,燕國支撐不了幾年。

    果然戰爭才剛開始三個月,雙方戰死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五萬。

    就在雙方戰況不斷升級的時候,宋國的魏王,大將軍鄧元覺率軍十萬出荊州,繞過吉州,偷襲楚燕邊境的廣源城。

    廣源城太守王翎毫無防備,城中僅有的五千城防軍抵抗不過半天,就被先鋒周雲景殺了個幹淨,連王翎的人頭都被做了七年人質的鄧文傑割了下來。

    如果說麵對田無忌和孫仲謀的二十萬大軍,朱庭訓還有信心能抵擋的住,那鄧元覺的這十萬大軍就是擊潰他信心的一把尖刀。

    驚慌之下,他分別派人去廣源城和建鄴城,質問肖衍和鄧元覺:“燕宋兩國是同盟國,鄧元覺為什麽要背信棄義出兵偷襲自己,還殺了太守王翎並占領了城池?”

    肖衍見到燕國使者隻能苦笑,一方麵重申宋燕兩國的同盟關係不會發生變化,另一方麵也派使者去廣源,要求鄧元覺歸還城池並給燕國一個合理的交代。

    去廣源城的燕國使者就沒那麽順利了,別說是鄧元覺本人,就是周雲景和鄧文傑這樣的大將都沒見到,接待他的隻是鄧元覺新任命的廣源太守陳正權。

    陳正權雖然異常客氣,但明確表示自己隻是剛剛從荊州調過來,對魏王的決議一概不知,他讓使者先安心住下,等魏王空閑的時候再接見他。

    使者無奈隻能接受,可他哪裏知道,陳正權之所以會穩住他,是因為鄧元覺又派了周雲景和鄧文傑兵分兩路,去偷襲黎平城。

    直到黎平城被鄧元覺打下,燕國使者才發現上了大當,隻好先逃回安陽向朱庭訓報告。

    事情發生到這一步,不管肖衍再怎麽強調兩國之間的同盟關係,朱庭訓也不敢再信。雖然他知道鄧元覺和肖衍的關係很微妙,可誰又敢保證這不是兩人之間的*,吞並楚國之後的宋國,難道就不想再吃掉燕國嗎?

    “陛下,不管宋帝肖衍的話是不是真的,我們都得趕緊派人去福泉城駐守。福泉若被攻破,後麵隻剩下柳州和我們國都安陽了。”丞相朱瑩鈺進諫道。

    “大將軍和車騎將軍已經奔赴前線,丞相你還有什麽人可以推薦抵禦鄧元覺?”朱庭訓提到這個名字都不禁有些頭疼。

    朱瑩鈺道:“可命撫軍將軍朱作深為帥,率部在福泉阻擊宋軍。”

    燕國不同於宋國,宋國的朝政是世家把持,而燕國則是皇室一家獨大,朝堂上雖然也有寧家這樣的大家族,但他們的勢力都在軍隊,而且還不像鄧元覺這樣掌握全國的軍隊,寧氏家族隻是掌握了燕國東川地區的部隊和蓬萊的水軍。

    相比之下,朱家除了是皇室本身之外,丞相朱瑩鈺和撫軍將軍朱作深都是朱庭訓的侄子,在軍隊和朝堂也有大片中層以上的官員都是朱家的人自己提拔的。

    朱庭訓麵露憂色:“對付別人朱作深或許還行,麵對鄧元覺恐怕是毫無勝算。”

    朱瑩鈺又勸道:“陛下如果非要找能與鄧元覺匹敵之人,隻怕尋遍整個大燕也找不到。臣也知道撫軍將軍不是敵軍的對手,但目前他就是最合適的人。”

    “那就依丞相吧,下旨給撫軍將軍讓他帶兵去福泉。”朱庭訓隻好無奈答應。

    一旁一直沒說話的寧則風開口了:“陛下,上次楚國也是被齊、宋三路大軍給滅掉的,表麵上看是他們這次故技重施,但實際絕沒那麽簡單。鄧元覺突然偷襲我們可能僅僅隻是個開始,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我們想不到的手段。”

    寧則風是鬼影門的副宗主,也是負責燕國對外的情報頭目,所以每逢遇到戰事,他也都上朝旁聽。

    朱瑩鈺反應了過來:“寧宗主是說齊國會派水軍偷襲蓬萊?”

    寧則風點點頭:“臣得到情報,齊國又重新任用薑桓燕為水軍統領,他近日正在膠州整軍,一旦他領軍來犯,我們四麵環敵,處境比起當日的楚國更加凶險萬分。”

    經過上次的海戰,燕國朝堂上下都知道了薑桓燕的實力,在海外他可是被稱為海戰第一人。如果他再次率軍前來,那燕國將同時麵對天下第一名將和海戰第一人,這可是大陸其他四國都不曾麵對過的。

    朱瑩鈺想了想問道:“看來寧宗主一直都在關注薑桓燕的動向,想必已有應對之策了,不妨說出來聽聽。”

    “若論海戰,我們大陸四國誰也不是齊國水軍的對手,但齊國水軍也不是天下第一,至少還有一處勢力可以與他一戰,那就是地處琉球群島的天羅教。”自從燕宋聯盟決裂之後,寧則風就一直在思考,還有誰能給燕國提供幫助。

    這十年燕國大力發展海洋貿易,他又負責整個國家的情報部門,雖然寧不屈從來沒有向他透露過石落升的事情,但他也能斷定自己的兒子與這股勢力的關係不一般,隻要寧不屈肯出麵,燕國說不定就能與天羅教達成新的同盟。

    “天羅教?就是這幾年趁亂整合了楚國西南地區的那個門派嗎?聽說他們領頭的叫石預,好像是個宋國人,會不會和肖衍、鄧元覺有關係?”與天羅教臨近的東川是燕國的領土,所以朱庭訓對天羅教的關注也比其他國家多了一些。

    石預雖然在鄧元覺軍中擔任過幕僚,但知名度並不高,何況他還是一個文人,怎麽可能收服這麽多江湖高手?就連鄧元覺聽到石預的名字時,也以為隻是一個重名的家夥。

    “不錯,臣想請旨去一趟蓉城,宋國已經背棄了盟約,我們必須尋找一個新的盟友,天羅教在大陸的勢力雖然不大,但在海外絕不容小覷,如果他們能答應同盟,那至少在海戰以及戰略物質方麵能給我們提供些幫助。”寧則風一直都想去會會這個神秘的教派。

    “寧宗主隻考慮了結盟之後他們能給我們提供什麽,但是我們現在又能給別人提供什麽呢?”朱庭訓想的更深了一步。

    “臣當然有想過這個問題,天羅教一直都在海外發展,前幾年突然來到大陸,意圖很明顯,就是想趁著天下大亂的時候分一杯羹。齊、宋現在都這麽強勢,他們還敢來,足以說明他們並不畏懼這兩國。如果他們肯答應幫我們在海上狙擊薑桓燕,並且在戰爭期間給我們提供物質幫助,那我們就算把東川割給他們又何妨。”寧不屈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聽到寧則風說要割讓東川,在場的眾人先是一怒,國家領土豈能說割讓就割讓。但轉念又一想,割讓東川確實是一步好棋。東川讓給天羅教之後,以後漢中孫仲謀的那支齊軍也可以一並交給他們來對付,寧則平的八萬大軍就可以抽身回來對付鄧元覺。

    這看似損失了一大塊地盤,實則是拋棄了一個無底洞,節省大筆軍費開支的同時,還拉到了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丞相你怎麽看?”畢竟牽涉到割地,朱庭訓盡管心中認同,但身為帝王,親自從自己嘴中說出來,難免會被史官記上一筆。

    朱瑩鈺又豈能不知道他的心意:“臣覺得寧宗主的建議可以一試,東川交給天羅教也能讓我們更好的集中精力對付另外兩路大軍。”

    “其他人還有不同意見嗎?”朱庭訓見丞相讚同,又問在場的其他大臣。

    在場的個個都是人精,見陛下沒有反對,丞相又帶頭讚同,他們就算有不同的意見,又有誰敢說出來?

    見眾人紛紛讚同,朱庭訓道:“既然大家都讚同,那就派寧宗主出使蓉城,與天羅教商討結盟之事。”

    天羅教雖然割據一方,但明麵上隻是一個江湖教派,寧則風對外的身份也是鬼影宗副宗主,派他出麵,最後就算談不攏也不至於丟了國家的麵子。

    “教主,鬼影門的寧則風上門求見,你要是不方便去見他的話,就由我出麵打發他走吧。”隱星宗宗主楊逸考慮到石落升的身份還沒有公開,故有此提議。

    “我們天羅教和鬼影門素無來往,寧則風突然找上門,恐怕不是為了江湖中事,難道是為燕國而來的?”王倫略微一思考就猜到寧則風的來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