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Electro house、Ambient、Chiptune

字數:7290   加入書籤

A+A-




    亞絲娜的表演結束,大洋芋和BL都示意陰盛,想自己上。

    陰盛並沒有阻止,這個好機會可是能讓對方暴露實力的,他打算聽聽BL帶來什麽風格的電音,看看他掌握到了哪一步。

    大熒屏也隨著BL的出現陷入了狂熱,進來的一眾妹子個個臉紅脖子粗,身穿“BL ”logo 衛衣、舉著熒光棒、搖著“BL”logo的藍旗,有的妹子幾乎昏厥過去,不得不說BL的魅力無可抵擋啊。

    才剛接過手,音響中響起了仿佛小時候打遊戲時的磁性摩擦聲,大熒屏出現了一片片白色的雪花點,“溜溜溜”的雜音和幾分管弦樂拉伸開張,“宕宕宕”的重低音一下子就把陰盛給驚到了。

    連陰盛都被驚到,更別提其他人了,連下麵的一群修真者都聽得汗毛炸裂。

    如果沒有猜錯,這個熟悉的旋律正是《葫蘆娃》!

    不過卻沒有人聲,完全被BL打亂了結構,除了能聽出這是《葫蘆娃》,風格卻大相徑庭,連大洋芋也瞪大了眼睛,誰也想不到光憑借電音風格的書籍和一些物理書,BL竟然成功在異世界還原出新風格的電音。

    《葫蘆娃Gamboy Cover》!

    眾所周知,電音在近代得到了火爆的發展,不斷衍生出新的流派,比如Electropop(流行電子)、Indie Electronica(獨立電子)、Folktronica(電子民謠)、Dubstep(回響重拍)、Trip-Hop(神遊舞曲)、Ambient(氛圍音樂)、House(浩室舞曲)、Techno(科技舞曲)、Trance(迷幻舞曲)、Disco(迪斯科)、Ambient House(氛圍浩室舞曲)、Deep House(深浩室舞曲)、Drum & Bass(鼓打貝斯)、Electro(電子樂)、Electro-Disco(電子迪斯科)、Glitch(脈衝)、IDM(智能舞曲)等等。

    這些風格的電音都是陰盛平時能聽到的風格,House在國內更是最具影響力的流派,它以節奏輕快,在各種的旋律下加上好聽的Vocal(人聲),是西方歐美國家的最愛。

    在國內說House是首席電音也並不為過,而A神(Avicii)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這也是陰盛之所以選擇當DJ的原因。

    浩室音樂,英文全稱“House music”,是一種電子音樂類型,也是英文名稱“House”的音譯,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

    一般4/4拍的節奏,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在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BASS和鼓變得更深沉,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

    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至八十年代後期,HOUSE衝出地下範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至於為什麽為什麽會叫“House”而不是其他,就是因為隻要你有簡單的錄音設備,在家裏都做得出這種音樂,而它的翻譯則是“房屋”,所以稱呼它“浩室”暗喻房子較大裝不下音樂的意思。

    House也是電子樂中最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Cher(雪兒)唱的Believe(相信)就是個好例子,而M-People可說是House代表團體。

    House舞曲開始流行後,可說是取代了Disco音樂,成為了全球的寵兒!

    最早的浩室音樂源自於198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米國,由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將得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起,House便由此誕生。

    House出自於芝加哥當代知名的舞廳“倉庫(Warehouse)”,當時駐場DJ法蘭奇·那寇斯(Frankie Knuckles)在此播放連續的經典迪斯科以及歐陸合成器電子音樂的混音舞曲,而舞廳的常客把他的混音作品歸納於浩室類型,也算由此而得名。

    絕大部分的浩室是由鼓聲器所組成4/4拍子,伴隨著厚實的低音聲線(bassline),在這層基礎之上再加入各種電子樂器製造出來的聲音和取樣(sample),比如爵士樂、藍調或流行電音(synth pop)等等,這才造就了浩室目前就發展出出的多種子類型。

    比如Acid House(酸性浩室舞曲)(融合了TB-303的Acid聲的House樂)、Deep House(深浩室舞曲)(有著相當濃厚的靈魂唱腔,又叫作“Garage〔車庫〕”。像Real Mecoy、M-People、La Bouche都是Garage團體)、Progressive House(前衛浩室)(這類House沒啥靈魂唱腔,反而比較注重旋律和樂曲編排,有一點像“演奏類”的House樂。像DJ-SASH的專輯《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專輯)、Epic House(史詩浩室)(它有著優美,流暢的旋律和磅礴的氣勢,很少會有vocal在裏麵〔幾乎沒有〕。BT〔Brian Transeau〕的音樂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稱作“Epic House天皇”。其實連Rock〔搖滾〕也有“Epic Rock”)等等。

    不過,House的範圍太廣了,以致於到了九十年代減少了前衛、潮流等色彩,但仍是很受歡迎的音樂。

    而最令陰盛得到保障的,就是自己因為要製作《Animals》,所以使用了一些抽到的獎勵,用於升級酒吧工作環境,製造了好幾個浩瀚的工作室和錄音室,而大洋芋等人雖然有沾光,可他相信這麽短的時間亞絲娜是不可能製作出那種風格電音的。

    不過陰盛失策的是忘記了BL和大洋芋,二人天賦本身就說不準,而且性格還不一致,所以他也不知道二人會出什麽樂曲。

    可千算萬算,陰盛都沒有想到BL竟然恐怖如斯,真的是大器晚成類型,完全是被耽誤的天生DJ!

    要知道陰盛晚上即將放出來的《Animals》就是屬於“Big room house”,是電氣浩室(Electro house)的一個分支。

    Electro house是浩室音樂(House music)的一種形式,因為受到電子音樂(Electro)、電音撞擊樂(Electroclash)、流行樂(POP)、合成流行樂(Synth Pop)、和科技浩室(Tech house)的影響而現世。

    該流派被形容為House music和Electro的融合曲風,無論是在其原來的形式或作為融合的synthpop(合成樂)和TECHNO(工業噪音)的基礎,都曾在其90年代後期複興,哪怕是electroclash元素也可以加入其中。

    它也被看作是創造了一個術語,使用“electro(電氣)”作為形容詞(意為“futuristic〔未來〕”或“hard〔硬核〕”)的“house”。

    Electro house這個流派的DJ,包括了Deadmau5(中文名“喬爾·托馬斯·齊默曼”,英文名“Joel Thomas Zimmerman”)、DJ kaskade、Knife Party(別稱“刀黨”,由“Rob Swire”和“Gareth McGrillen”組成)、Madeon(別稱馬蒂安,中文名“雨果·皮埃爾·勒克萊爾”,英文名“Hugo Pierre Leclercq”)、Porter Robinson(原名“波特·羅賓遜”)、 Zedd(中文名“安東·斯拉夫斯基”,英文名“Anton Zaslavski”)等。

    Electro house有時包含科技浩室(Tech house)的元素(但卻不像科技浩室),如突出貝斯,短而高亢的即興演奏,並帶有小至中量的打擊樂等,節拍通常約為128~130BPM,還可以包括摩擦音效,電子合成器音效和人聲或樂器采樣等(現在的音效組合常常通過壓縮和調頻失真鋸波設定一個“dirty〔噪音〕”的低音)。

    早期的歌曲已追溯標記為electro house,包括“DarkInvader(黑暗流)”和1996年“The Arrival(抵達)”,而“*Raw S*it”由地下室混音小子於1997年所出。mr-Oizo在1999年對熱播的《Flat Beat》也被認為是風格的一個早期例子。

    而陰盛之所以驚訝,就是因為BL製作的《葫蘆娃Gamboy Cover》,這是一首帶有Ambient風格的Chiptune(芯片樂)!

    Ambient是源於70年代藝術家的一種實驗性電子合成音樂,是具有80年代的trance風格的數碼舞蹈樂曲。代表人物有Bran Eno(布萊恩-伊諾)、Kraftwerk和Harold Budd等。

    Ambient是一種有足夠空間讓人發揮的有著聲波結構的電子音樂。它沒有作詞或作曲的束縛,盡管藝術家在創作之間有暗示性的差異,但對於偶然一次的聽眾來說,它隻是不斷地在重複和沒有變化的聲音。

    可怕的是BL把這種電音風格完全插入了Chiptune風格中,可以說他在異世界開創了兩種風格,真是活見鬼了!

    Chiptune(芯片樂),是對gameboy進行適當的改造,利用gameboy加Nanoloop或LSD(little sound dj)卡帶軟件製作的音樂。該流派代表人物有國內孫大威、小島usk、maru,三人在07年迷笛音樂節上的mini場都有演出。

    【Nanoloop:德國一個小公司製作的一款放在“GAME BOY”遊戲卡裏的軟件,是一種節拍音序器。一個16拍的循環,每一拍的參數都可以被分別編輯。用一個4x4的正方形矩陣描繪基本節拍,每個正方形裏的一兩個點或者小矩形可以移動,以便改變節拍的參數。做出的模板可保存,用於不同的“器樂”。當存儲空間裏有了模板,製作者可以像DJ一樣用它們進行上千種排列組合。它們可以用簡單的3個軌道編輯製作成一首樂曲,NANOLOOP 1.3版本又增加了一軌,音樂又可以豐富起了。】

    【LSD(little sound D j):來自瑞典的音樂軟件,用樣是在“GAME BOY”卡裏的軟件,和NANOLOOP不同的是這軟件裏有很多鼓機(TR 909,TR 808,TB 606)和人聲的采樣音源,這樣創作者就有更大的音色選擇空間,同時可以4個軌道音源同時播放,好象一個小的電腦一樣。軟件內設編曲模式和現場模式,這樣讓你把在家製作音樂和演出完全分開,非常方便,編曲方法也有所不同,所有音符是用和弦或者簡譜來標注,沒有NANOLOOP那麽直觀,編輯起來還是要創作者會一些樂理的。】

    由於需要一定電子電路知識,所以目前世界知名的Chiptune音樂人主要是小島和米國的理工大學生,形容它的口號是“Future music is ont always made by future tools”!

    還沒有到晚上,BL直接就開始放大招了,陰盛也不由頭疼,講真的他還沒有抽到過這兩種風格的電音,BL的天賦已經展露無遺了。

    隨著眾人的歡呼,他不由想起了2002年Benny Benassi發布的曲目《Satisfaction》,那時也被看作是帶入了主流electro house的先行者。

    在21世紀初,體裁看到了新的生產商的出現,如康隆中田等。

    在2005年,electro house有所增加人氣。

    2006年11月,electro house跟蹤《Put Your Hands Up For Detroit》的陳泓樂大、《Yeah Yeah》的Bodyrox和盧西亞娜舉行的第一和第二點,分別在不列顛排行榜前40單曲排行榜。此後,electro house生產商開始盛行,如Porter Robinson,Feed Me,The M Machine(不列顛的一支樂隊),Knife Party,和Skrillex(也可以叫“Twipz”,中文名“桑尼·約翰·摩爾”,英文名“Sonny John Moore”)等已經出現,並越來越流行。

    而作為electro house衍生的一個種類之一,Complextro(複合電氣)則是典型出問題的舞曲,是以接二連三儀器之間大幅削減創建作為基礎,加上複雜的低音線條和紋理,漸漸被眾人所熟知。

    實際上,它是由“complex(複雜)”和“electro”混成的說法,是由創造者波特·羅賓遜用於形容他所創作的電音風格。他引用視頻遊戲的聲音或chiptunes(芯片音樂)之類,以致於隨著20世紀80年代,他的音樂風格甚至影響了模擬合成器,讓無數人產生了對自身風格的把控,如DIGITALISM(由“JENS MOELLE”和“ISMAIL TUEFEKCL”組成)、Dyro、Kill The Noise、Knife Party、Madeon、Skrillex、沃爾夫岡Gartner公司和ZEDD等。(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