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打穀子

字數:4178   加入書籤

A+A-


    暑假生活就是孩子玩樂的天堂。

    柴雨晴借回來了四年級的書也不過是一個擺設而已。

    她根本就沒有看,確切的說是沒有時間看。

    割草放牛,洗衣做飯,儼然已是一個理家的小能手。

    這些都不算是勞動,真正的勞動是在八月中旬——打穀子。

    以前的柴雨晴還小,又多病,還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病要少一些了,長大了,就得下田去打穀子。

    柴滿山和柴滿柱兄弟二人聯手,用的是半機械的打穀機。

    一個人用力的搖機器,兩個人喂,還需要兩個孩子遞禾把子。

    而割穀子的人就是多多益善了。

    柴雨晴姐妹二人和幺娘一起割,小小的兩個堂妹就遞禾把子。

    從早上打到中午,熱得一個個滿臉通紅。

    快到十一點左右會有一個休息,有錢人家會買一些芝麻餅和汽水吃,就叫打幺尖。

    柴家沒錢,吃的就是冷的綠豆稀飯。

    那是阿婆萬氏早早煮起來的,一人一大碗。

    柴雨晴記得上輩子也打穀子,特別是年紀再大一點的時候,她有一年跟著家人打了十來畝地,最後鼻血長流然後才休息了,此後就在家曬壩子。

    “雨晴,天氣太熱了,你回家曬壩子吧。”柴滿山心疼女兒,怕她累病了。

    “噢,好。”曬壩子其實也不是一個輕省的活兒,就是將挑回家的穀子扒拉開曬在壩子裏。

    然後的事兒挺多的,不停的將禾苗葉兒扒出來,長的扒了扒短的,一挑兩百來斤的水穀子,曬幹除了禾苗葉兒最後也就隻有一百二三了。

    而且,曬壩子還有不停的翻拉。

    大拉拉小拉拉,翻埂子真正的曬壩子,待壩子潮濕部分曬幹後再將穀子扒散開來曬在上麵。

    翻得勤穀子就曬得快一些,幹一些。

    最怕的就是老天爺發脾氣:搶天東雨。

    天東雨就是雷陣雨。

    柴雨晴回家曬壩子,就給阿婆萬氏減輕了很多負擔。

    因為她一邊在煮飯,一邊曬壩子。

    有了柴雨晴這個專業人士,她就能騰出手來專門做飯了。

    柴滿山和柴滿柱是每一挑了一大挑的毛穀子回家的。

    而啞巴幺娘和柴雨林及堂妹們則每人拖了一個新鮮的穀草回來。

    “萬一打天東雨的時候可以遮一下穀子。”柴滿山道:“今天這個天看著晴得穩,也不知道會不會下雨。”

    柴雨晴苦笑一下。

    三十年後,天氣預報可是相當的精準的。

    別說晴和雨了,就是空氣質量、濕度、風級都是精確到時辰的。

    現在人們都沒有獲悉天氣預報的途徑。

    而且到九十年代天氣預報都是大範圍的,不精準。

    吃過午飯,柴滿山說他來曬壩子,讓孩子和老娘都去休息休息。

    結果,才睡了一會兒,外麵就是一陣嘈雜。

    “下雨了,快搶天東雨。”柴雨晴聽到喊聲連忙翻身爬了起來。

    老天爺可是不會講情麵的,說下雨就下雨,好不容易曬幹了的穀子瞬間就會淋濕。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男女老幼齊出動,推的推拉的拉,小孩子就掃穀子。

    拉到一推的時候,就用穀草推在了上麵。

    饒是如此,還是有一大半的穀子給淋濕了。

    人也濕透了。

    “我看天色不對,就聽到有人喊下雨了,結果還是沒來得及。”麵對老天爺的脾氣誰都是沒轍的,雖然鬱悶但也能坦然麵對:“雨晴,雨林,你們快去將衣服換一下,穿了濕衣服會感冒的。”

    雷陣雨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等柴雨晴換了衣服出來,第一次大雨就變小了。

    “天東雨有三趟,還有兩趟沒有完事。”柴滿山道:“下了雨今天下午要涼快一些,打穀子就沒有這麽熱了。”

    果然,一會兒功夫又是傾盆大雨,壩子的水都像小河一樣流得嘩嘩嘩的。

    三次雷陣雨後,天空放晴,一會兒功夫,火辣辣的太陽就將壩子曬幹了。

    柴雨晴將穀草拖開,下麵的穀子還是被淋濕了一層。

    “又重新曬吧。反正現在的天氣好。”各家各戶都接受著這個現實:“有時候運氣不好,穀子都要曬好幾天才能出幹穀子。”

    “就是,今年天氣還行,去年才是曬得惱火,正逢打穀子的天氣天天下雨,穀子都推起發芽生秧了,送公糧都不行。”楊四嬸笑道:“我還聞到了一股子酒味,我覺得烤酒估計都行了。”

    “去年也不隻有你一家的穀子發了芽。”萬氏道:“老天爺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年年都要嚐新啊,就好像是誰得罪了他一樣,天天下雨,我們不也有兩三百斤漚得漆黑,最後用來喂的雞。”

    缺糧的日子還有糧食被浪費,萬氏和柴滿山都心疼了好幾天。

    可是,這是天老爺造成的事,他還能怎麽辦呢?

    “今年天氣好,曬幹了就先交公糧。”萬氏道:“早晚都要交的,還懶得收拾。”

    “就是,一年幹到頭,交了公糧和提留,餘下的也不多了。”楊四嬸歎息一聲:“你們家糧食不夠吃吧?”

    “嗯,差一點。”萬氏隨後說道:“上次開會的時候說滿了八歲黑戶就可以分田土了,雨林正好抵了她媽那一份田土,沒有分出去,明年就該好過一些。”

    “去年你們交提留交得有點多。”楊四嬸清楚的記得這事。

    提留,就是種了隊上多餘的田土要交一部分給隊上公中。

    而齊應蓮死後沒有將田土收回去,繼續由柴家種,然後交了公糧交提留。

    “是啊,當時就想著雨林快要分田土了,所以多種一份田土沒有丟出去,要不然,今年又在哪兒進田土啊,邊邊角角的劃分起來也麻煩。”萬氏點了點頭:“今年就該要少交一點提留了。”

    柴雨晴聽她們邊曬壩子邊聊,忍不住又感慨不已。這個時代的人將田土看成了命根子,爭田邊土角打架鬥毆的事常有。鄰居之間撕破臉也就為了這些田邊土角。

    交公糧交提留,又喚起了她對往事的回憶。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