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看療效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A+A-


    柴雨晴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來挨打針的。

    一針青黴素下去後不久,她就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了。

    然後,是柴滿山千恩萬謝的帶著她離開。

    “固本哮喘靈。”柴雨晴知道上輩子她的哮喘好像確實是吃了這個周歪嘴的一種什麽藥治好的。

    如今拿到手中小小的一瓶二十八元錢,貴卻真的有效。

    一天三次,每次四粒。

    柴雨晴簡直覺得可以當飯吃了。

    饒是如此,她還是堅持每天按時按量的服用。

    一瓶藥服完就得買。

    沒錢,什麽都湊著去賣。

    “過幾天蕃茄紅了也就可以賣了。”萬氏道:“山上的花生也能收了,隻是不知道好不好賣。”

    農副產品在這個時代可是一點兒也不了賣,因為家家戶戶都有。

    隻是,還沒等到蕃茄紅就被摘了。

    柴雨林整個人都趴在了地上,看著蕃茄紅了的她就跑去摘,嘴饞也不懂事,還大方的將它分給了鄰居小孩子吃。

    “你這個敗家子。”柴滿山的棍子高高舉起:“那是要賣的,湊了錢給你姐買藥的,你怎麽能偷來吃呢。”

    這話就有點嚴重了,吃自己家的東西怎麽能說偷。

    柴雨晴跑過去搶過棍子不讓她。

    “多大點事,不就是幾個蕃茄嗎?”萬氏也氣得吵兒子:“別人家有錢買糖買肉,我們家孩子就吃兩個蕃茄都要挨揍,傳出去才好聽呢”

    別人家和自己家能比嗎?

    柴滿山知道娘是在護短。

    “就是,爸,昨天賣冰糕的來了,妹妹看著隊上的孩子都圍著買,她隻站在壩子裏遠遠的看。”這一幕其實也深深的刺激到了柴雨晴:“爸,妹妹還小,正是貪吃的年齡,我們家沒錢,她已經夠可憐的,吃兩個蕃茄而已,不值錢。”

    別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就動武啊。

    要知道,這可是沒娘的孩子。

    “都怪你老子我沒本事。”柴滿山聽到這兒鼻子發酸無力的放下了棍子。

    “怪我要生病。”柴雨晴實話實說:“要是我身體好一些不吃藥就少一筆開支。”

    “這都是命,誰也不能怪。”萬氏道:“雨晴吃這個藥倒有效,這幾天都沒有發病。”

    對啊,一盒藥吃完,還真的沒有哮喘。

    有效就接著買。

    挖了新鮮的花生洗得幹幹淨淨,還將小的和雜質全都揀了出來。

    然後挑了去鎮上賣。

    上場天喊的是八毛錢一斤結果隻有幾個人問。

    快到中午了,看著要散集了,柴滿山又不想挑回去,幹脆大聲吆喝著六毛一斤也賣。

    江華機械廠的工人圍了過來,你三斤我五斤的,一會兒就將六十斤花生賣了個精光。

    聽說賣光了,價格又便宜,萬氏還是有點心疼。

    “我還想著你挑了這麽多去要是賣不完的話留回來孩子們吃。”挖了花生,就煮了一些小的和未熟的來吃了,幹花生鹽花生就成了空,到過年也沒有花生這種零食了。

    “明年多種一些就有吃的了。”柴滿山道:“我想著挑了去鎮上又挑回來太麻煩,所以就便宜賣了。”

    不管怎麽樣,也算湊夠了一瓶藥錢。

    這天中午,下起了暴雨。

    雨剛停,萬氏就用一條圍腰將頭包了,背了個背篼拿了小鋤頭出門了。

    “阿婆,你去幹什麽?”柴雨晴連忙問道,天雨路滑,怎麽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

    “我去撿點花生。”萬氏道:“下了大雨,土裏的花生就衝了出來。我去四處轉轉看看,撿一點。”

    撿花生!

    柴雨晴姐妹倆也跟了去。

    上輩子和鄰居孩子們也撿過的。

    後山原來種的桃樹悉數被砍後,家家戶戶都開了荒出來種糧。

    下半年種的是油菜,油菜收了就種花生。

    “你看,雨水衝出來了吧。”土裏麵,一顆顆白白的花生靜靜的等著人去撿:“等會兒就不定還有很多人呢,我們得抓緊一點。”

    一顆顆撿到手,要數柴雨林最興奮。

    “阿婆,撿了花生回去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做鹽花生了。”柴雨林羨慕的說道:“李天才家的鹽花生都曬幹了,好香啊。”

    “嗯,撿了回去做。”萬氏心裏有些酸澀的,之前說種花生是為了孩子們吃方便。結果,花生全都賣了錢,孩子們隻能望著別人家的吃著玩。

    所以才想著來撿一點。

    “雨晴,雨林,你們也在撿花生啊。”後山漸漸熱鬧了起來,李天才,柴雨天他們都跑了出來。

    “是啊,都在撿。”柴雨晴笑著回答。

    “撿花生嘍”有人高興的喊道:“這兒有幾個。”

    總有落網的魚,撿了回去也不錯。

    “一隊的雞二隊的鵝,三隊的姑娘嫁不脫,四隊的男娃兒搞不到著,五隊打花生,六隊撿殼殼;七隊的抽水機,八隊撿撇脫。”突然李天才站在土裏大聲吼了起來。

    “嗬嗬,還真是口口相傳下來了。”萬氏聽到這兒直起腰笑道:“要是被人聽到了非罵你不可。”

    不是說每一個隊嗎?

    難不成還能對號入坐。

    “一隊挨著山好養雞二隊門口是水庫養得鵝多。”萬氏一句一句的解釋道:“三隊有個姑娘看中了一個小夥子,家裏人不同意,她鬧死鬧活的要嫁;四隊的小夥子看中了這個姑娘,結果人家心有所屬嫁的是不是他;五隊就是我們隊,栽的花生多;六隊的人最愛來撿,呶,你看,來了。”

    果然,在後山腳下,七八個婦人帶著一群孩子像蝗蟲一樣向她們之前走過的花生地進發。

    “七隊的田在八隊的下麵,他們抽的水就要從八隊的田裏過,八隊自然就不用抽水了。”萬氏解釋完了道:“這也隻是當時幾個年輕人編著唱著好玩的,要是真要被當事人聽到了就不好了。”

    原來,哪怕是鄉間俚語也是有源頭的。

    柴雨晴隱約能記得這些,但是還不知道有如此源緣。

    當六隊的大部隊追上山頂的時候,萬氏帶著柴雨晴姐妹就準備回屋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