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字數:1104   加入書籤

A+A-




    前言

    千年運河百道灣,黃金分割在窯灣!

    大運河自誕生之日起,即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動脈,甚至一度是王朝的生命線。自西漢張騫開辟陸上絲綢之路,大運河漕運的優點益加突顯。尤其是明代鄭和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後,其作為銜接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漕運更是空前發達!

    被稱為大運河第一古鎮的窯灣,座落於江蘇省徐州市西南部,民國前隸屬邳縣、宿遷兩地,京杭大運河、故黃河、老沂河和駱馬湖在此交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曆史上是聞名全國的軍事重地。早在兩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征收八百窯工,揭竿討秦;元未明初,軍事家劉伯溫在此利用民房建築,設置“奇門遁甲八卦迷魂陣”軍事陣地,有力地打擊了元軍十萬鐵騎!

    更重要的是,窯灣因為地處中運河黃金分割點,成為物資運輸集散地。全國有18個省的商人在此設立會館和店鋪;有10個國家的商人和傳教士在此興建商號和教堂。

    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北洋政府宣布成立中華民國。與此同時,窯灣效仿上海市的經濟模式,“以商代政”宣布脫離宿遷、邳縣兩地的行政管轄,獨立自治為窯灣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窯灣商會巧妙把握商機,派代表前往北京,和正在作戰的英、法、美、加拿大、比利時等歐州五國簽訂了《糧食換石油合同》。此後不久,其又先後與俄羅斯、亞非拉等國家和地區簽訂了《民間進出口貿易合同》。

    於是,窯灣商人通過大運河航道,將絲綢、陶瓷、茶葉、煙絲、甜油、綠豆燒等等中國土特產,向北途經北京通州,轉運恰克圖乃至俄羅斯全境及其鄰國;向南途經上海,轉運東南亞乃至非州、歐州各地,然後再將各國的石油、自行車、縫紉機、火柴、電燈、電池、皮貨等等運回國內!

    因為有效利用了絲綢之路商業貿易路線,窯灣商業帝國很快達到鼎盛時期,一度成為大運河畔最璀璨的明珠,並獲得了“黃金水道金三角”以及“蘇北小上海”等的美譽!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