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教導

字數:5224   加入書籤

A+A-




    “老師,您也不用這麽過河拆橋吧?”

    一頓午飯都沒吃上,就要被趕下山,錢金寶心裏充滿了怨念。

    他這到底是有多想不開,才帶小丫頭來見董老啊?

    結果連口熱的都沒撈著(烤紅薯靜靜地看著你),白給人家送個關門弟子!

    “你想留在這吃白食?”董老冷眼看他。

    他留著徒弟是為了教導,留個吃白食的算什麽?

    何況,這幾年他一個人清靜慣了,最討厭錢金寶這種嘰嘰喳喳的性子。

    嘰嘰喳喳的錢金寶:“……”

    “我帶了酒還有肉——”

    怎麽能叫吃白食?

    “帶來是給我的?”

    “當然是孝敬您的!”

    “那不就結了?”董老攤攤手。

    “什麽意思?”他怎麽沒搞明白呢?

    錢老摸了摸腦袋。

    “既然是孝敬我的,跟你有什麽關係?”

    不過,董老也隻是嘴上懟人,錢老死皮賴臉要留下吃飯,他也沒真拿著扁擔把人趕出去。

    董老這人講究,灶房都砌得敞亮,柴火堆了半個屋,點火的柴是幹燥的穀草,燒的是木頭和竹竿。

    林小滿自告奮勇燒火,董老主廚,司機叔叔打下手,錢老就光顧著添亂了。

    “去去去,別礙手礙腳的!”

    在錢老剝壞了一根萵筍之後,董老終於發火了。

    “那啥,小滿,我替你遞柴?”

    被嫌棄的錢老擠到灶門前,可小成卻冷眼看著他。

    “錢老,這裏有我和小滿就夠了。”

    灶門前暖和,他擔心小滿凍著,所以也沒搶著要燒火,隻在一邊替她把大一些的竹竿踩破。

    “咳,那,小滿會烤紅薯嗎?我去筐子裏挑幾個,給我埋火堆裏唄。”

    錢老除了眼饞董老的手藝,就饞這香噴噴的烤紅薯了。

    “錢老,太多了,埋不下。”

    林小滿一頭黑線,這錢老也真是個活寶了。

    沒看見她師父臉都拉得老長了嗎?

    就連上桌吃飯的時候,董老也沒給他好臉色。

    他自己一個人自娛自樂倒是吃得非常高興。

    既然收了林小滿做徒弟,老爺子就閑不下來了。

    吃過飯休息了大約半個小時,林小滿就被老爺子叫進了書房。

    “開蒙了嗎?”

    “念了一年幼兒園。”

    這時候念的幼兒園,根本不像二十幾年後那麽正式。

    林小滿記得前世自己念幼兒園那會兒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雨太大了,不去。

    日頭太毒了,不去。

    有個頭暈腦熱不去,各種各樣的理由,都可以請假。

    反正家長隻要一去學校,就能把孩子領回家。

    整天在學校也不過是學數數,然後簡單的學點漢字,比如上下左右。

    大多數小孩子,在幼兒園都是混日子。

    “學認字了嗎?”

    “學了一些,我鄰居阿姨是老師,教過我認字。”

    前世她三歲就開始跟著燕子阿姨學數數,五歲已經能數到一百,簡單的加減法甚至是九九乘法表都沒問題。

    “寫幾個字我看看。”

    董老不知道從哪裏找出個薄薄的筆記本,又扔了支鋼筆給林小滿。

    看著她坐得端端正正地寫字,他方覺頭疼。

    完了,隻顧著收個小徒弟高興,倒是忘了她年紀太小,大字不識,這該如何是好?

    是先教她讀書寫字呢,還是教她鑒寶?

    如果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就算教鑒寶,也無從教起吧?

    整個下午,董老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而林小滿卻在他的書房練了一下午的字。

    到最後,董老才發現,女娃娃人小也不是沒有好處。

    這不,記憶力挺好,他教的字,隻一遍她就記住了,而且不用他一筆一劃地指導,她自己就會照著書臨摹。

    他這裏也沒什麽教科書,隻找了自己閑來無事寫的鑒寶筆記讓她照著抄寫。

    這本筆記他還專門起了名兒,叫《鑒寶入門手冊》

    正好,邊學認字,邊學初級知識吧。

    林小滿也有些頭疼,搞得跟小學生抄作業似的。

    如何區分古玩和文物?

    文物包括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兩大類。

    可移動的可分為石器、骨器、玉器、陶瓷、青銅、鐵器、木器、書畫等;

    不可移動的為古建築、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窯址、岩畫、大型雕塑等。

    凡具曆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紀念價值額文化遺跡、遺物均屬文物,而古玩,指的是文物中可移動的部分。

    比如:陶器、紫砂、瓷器、玉器、珠寶、家具……都屬於古玩。

    “師父,您可以舉一兩個例子嗎?”

    “比如長城,聽說過吧?首都的那個,不到長城非好漢?那就是屬於文物。”

    “而你帶來的這個青花折枝碗,就屬於古玩。”

    “鑒寶,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麵入手。”

    “第一是年代的判定,就拿你的碗做例子,一看見青花碗,首先最熟悉的應該是元青花,其次是明……”

    “第二是確定名稱,知道名字,才更有利於判斷它的器型和用途。”

    “第三是判斷產地,如果是陶瓷,那就要看它是哪個窯場燒出來的。定窯、官窯等都要了解清楚。”

    “最後是看留存數量。物以稀為貴,這不用我教,你應該都知道。”

    “……”

    師徒倆在書房一待就是一下午。

    太陽都快落山了,林小滿還聽得津津有味。

    董老才不管她聽懂了多少。

    反正,入門的知識,他就隻講一遍。

    她要是有什麽不懂的,以後就隻能自己去查閱資料了。

    “你這個青花折枝碗,全名應該是青花折枝花果紋墩碗。元青花目前為止還沒出過這種大碗。此碗是明永樂年間燒製的。”

    “師父,屬於哪個年代到底怎麽判斷啊?”

    總不能因為以前沒出土過元青花大碗,就斷定這是明代的吧?

    似是看穿了林小滿的想法,董老又道:

    “雖然花卉紋是多個世紀通用的,但折紙花果卻是明初才流行起來的。”

    “師父連這個都記得清楚嗎?”

    折枝花果和其他花果有什麽不同嗎?

    反正她是看不出來!

    “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特征,你還有得學呢!”

    “那這個碗大概值多少錢?”

    林小滿按照師父的提示,自己悄悄把青花折枝碗做了鑒定。

    看著綠屏上的顯示的估價,她倒吸了一口涼氣。(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