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徐州風雲(七)

字數:5356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清晨,朱異命人將元法僧所贈的財寶裝上馬車,正準備前往南城門集合,馬佛念趕來拜見了。

    “文才,急著前來,有什麽事啊?”朱異和顏悅色的問道。

    “先生,學生前來,是想私下問問,到了建康後,將如何處置元法僧啊?”

    “是子雲讓你來問的?”朱異盯著馬佛念問道。

    “噢,不是,是學生自己想問,先生不用懷疑。”馬佛念解釋道。

    “你怎麽會關心起這個來了?”朱異有些好奇。

    “自打進了徐州,這一路走來,看到元法僧的所作所為,讓學生深感厭惡!如此禍害百姓之人,學生當然希望,他能有所報應。”

    “那恐怕要讓你失望了。”朱異嗬嗬一笑,淡淡的說道,“元法僧交出徐州,陛下絕對會對他封賞有加,他將在建康錦衣玉食,安享天年的。”

    “如此惡貫滿盈之徒,居然能得善終,豈還有天理?”馬佛念年輕氣盛,忍不住咒罵起來。

    “迂腐!書生之見!”朱異看到馬佛念的反應,怒氣衝衝的斥責起來,“你告訴我,什麽使天理?社稷朝堂之事,豈能全憑意氣用事。這是博弈,是交換!你跟著為師這麽多年,難道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馬佛念慌忙跪下來,“學生失言失態,先生息怒。學生知錯了……”

    朱異用手指戳了戳馬佛念的腦袋,“用你這腦袋好好想一想,孰輕孰重,孰是孰非,可是能簡簡單單決定的嗎?”

    說完,朱異揚長而去,留下馬佛念獨自跪在原地……

    到了南城門口,隻見人頭攢動——被釋放的男女百姓,正在陳慶之部隊的指揮下,排著隊伍,有條不紊的徐徐從城門而出。

    陳慶之、鄴王元樹、以及元法僧一行,已經在城門口等待。

    朱異趕忙過去,滿臉堆笑,“諸位久等了,一些小事耽擱了一會兒。”

    陳慶之和鄴王笑著向朱異行禮,而元法僧的反應,卻讓朱異感到非常奇怪——就像完全沒有注意到朱異的到來,元法僧的雙眼,直勾勾的瞪著前方,滿臉慍怒之氣,胸膛也在劇烈的起伏,好像正為什麽事情而憤怒著,但又不好發作。

    朱異順著元法僧的目光扭頭看過去,眼前的景象讓他也是大吃一驚!

    “賢弟,你……你你你……這是幹什麽啊?”

    朱異抬起手臂,抖抖索索的指著前方,眼珠仿佛都要從瞪著的眼眶裏掉出來一般,口齒不清的問道。

    昨日元法僧送給陳慶之的那數箱財寶,此刻正整整齊齊的擺在那裏,徐晉和惠澤二人,正在給排隊經過的那些男女分發裏麵的財寶——根據財寶的價值,或一人一樣,或幾人共享,盡量做到人人有份。

    宋景休和魚天湣還在一旁,對分到財物的人叮囑,“不可獨吞財物,必須拿回村莊,與鄰裏共享!”

    陳慶之看著驚訝的合不上嘴的朱異,語氣平和的說道,“這些本來就是民脂民膏,既然元公送給我了,我就可以自行處置,自然是還給百姓啦。”

    朱異無言以對,隻能尷尬的訕笑著,“賢弟高風亮節,愚兄敬佩,敬佩……”悻悻的站到一旁。

    陳慶之對朱異說道,“彥和兄,你可以和鄴王及元公先行一步,在下跟在你們後麵斷後。”

    “那就有勞賢弟了。”朱異拱拱手,略顯沮喪的走了。

    元法僧氣呼呼的朝陳慶之隨意的抱了抱拳,敷衍了一句,“告辭。”便帶著部屬,跟著朱異轉身離開。

    鄴王最後上前,朝陳慶之深深的作揖,“昨日小王以為,陳將軍也是貪財好利之人,還心生鄙夷之情,今日看來,是小王淺陋了,陳將軍大仁大義,小王萬分敬佩!”

    “鄴王殿下過譽了,在下隻是略盡綿薄之力,把這些本就是屬於百姓的財物,還給他們而已。”

    “雖然將大部分被抓的百姓釋放了,可著元法僧還是強行留下了足足三千人,要帶去建康,可憐這些男女,要跟著這惡人背井離鄉啦……”

    “此人應該七十出頭了吧?現在隻能希望,他不要活太長了。”陳慶之無奈的笑著搖搖頭。

    鄴王也隻能淡淡一笑,然後拱手向陳慶之道別,“遵照陛下的安排,小王的所率的部隊留守彭城——雖然現在隻剩數千人了,但加上原來的守軍,應該也足夠了。在新的刺史到來前,暫由我的副將鎮守。陳將軍多多保重,小王就先行一步了,告辭。”

    鄴王走後,馬佛念垂頭喪氣的從城門裏走了出來。

    “文才!”陳慶之大聲招呼,將他喚過來。“一早就沒看到你,到哪裏去了?”

    “陳將軍恕罪,晚生是去找先生了。”馬佛念有氣無力的回答。

    陳慶之看著馬佛念的樣子,關切的問道,“文才,發生什麽事了嗎?”

    馬文才的眼神中,滿滿的都是不解和不甘,“我去問先生,元法僧到建康後,當如何處置,先生說,他不但可以安享天年,陛下還會封賞。”

    “學生不才,但心中也有仁義二字!”馬佛念的臉上浮起一抹憤怒的神色,“元法僧魚肉百姓,作惡多端,這樣的人卻能榮華富貴,頤養天年,實在是……”

    “我明白你的心情,”陳慶之安慰著馬佛念,“元法僧確實可惡,但對大梁來說,他有獻徐州之功,陛下必須要對他大加封賞,咱們都無能為力,隻能盼著惡有惡報,等老天爺來收拾他了。”

    朱異帶著元法僧回了建康,自然將功勞落到自己頭上,梁帝對他大加讚賞,更加的恩寵信任;而對元法僧,梁帝也確實不出所料,出手極為大方,賜他豪宅美女,金銀綢緞更是不計其數,不久又加封為宋王,讓他在建康,過上了如神仙般無憂無慮的日子。

    而對於損兵折將的鄴王元樹,梁帝頗為惱怒。幸得陳慶之極力為鄴王辯解,加之鄴王在北魏降臣中的地位,也不好太過責罰,最後隻是罰了三年俸祿,以作懲戒。

    對於此次陳慶之的表現,梁帝是大喜過望——以寡擊眾,夜襲魏軍大獲成功,解了彭城之圍,足以讓所有質疑的聲音都閉嘴了!而他之前對陳慶之募兵的縱容、默許,對那些非議的不屑一顧,此時則變成了慧眼識英才的強有力的佐證,可以說,正是梁帝的固執己見,讓大梁又添了一員將才,這讓梁帝頗有些自鳴得意。

    徐州如今已經是大梁的掌中之物了——但必須馬上委派新任刺史前往鎮守。梁帝第一時間將陳慶之和朱異召到了禦書房。

    二人到了禦書房,看到豫章王蕭綜也在這裏。

    行禮過後,梁帝笑嗬嗬的開腔了,“兩位愛卿,你們都向朕推薦過豫章王去做徐州刺史。在朕的諸皇子中,綜兒算是有武勇的,也有地方治政的經驗,朕也覺得很合適。”

    蕭綜上前一步,躬身向朱異和陳慶之行禮致謝,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二位向父皇舉薦本王,不勝感激,本王定不負眾望,守好徐州!”

    “但是,徐州重鎮,無論對我大梁,還是北魏而言,都是非常重要,魏軍必然還會興兵來伐。”梁帝神情變得嚴肅起來,“既要抵禦魏軍,又要安定地方,可謂任重道遠呐。綜兒年輕,若獨自前往,朕還是有些擔心。必須得委任一可靠之人,輔佐一段時間,等到徐州民生安定,防守穩固之後,再放手交予綜兒為好。”

    “陛下思慮周全,微臣讚同!”陳慶之顯然和梁帝想法一致。

    “微臣也覺得,這樣最為妥當,陛下聖明!”朱異也附和著。

    但顯然蕭綜並不這樣認為,他有些急切的朝梁帝申辯道,“父皇,兒臣一定會守好徐州,無須借助於他人!”

    梁帝起身,走到蕭綜麵前,慈愛的撫著他的肩膀,“綜兒,父皇知道你想要立功,為大梁出力,但畢竟徐州刺史的責任重大,容不得半點閃失,你還需要磨煉,父皇的苦心,你要明白啊。”

    梁帝的話,讓蕭綜也不好再過多辯駁,隻得拱手應承。

    安撫好豫章王,梁帝又轉身向朱異和陳慶之二人問道,“二位愛卿覺得,誰可擔當輔佐綜兒鎮守徐州的重任啊?”

    朱異搶先一步,滿臉堆笑的向梁帝說,“微臣覺得,此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呐。”

    梁帝哈哈大笑,指了指朱異,“彥和,你的想法,怎麽總和朕不謀而合啊?”

    “微臣為了大梁的千秋社稷,隻是直言自己的看法,能與陛下的想法契合,實屬僥幸,微臣豈能及陛下萬一啊。”

    站在一旁的陳慶之聽到他們的對話,心中已經非常明白了,但他還是輕聲問道,“陛下選擇的是……”

    “子雲,朕覺得除了你,無人能擔當此任!”梁帝看著陳慶之,語氣肯定的說道。

    對梁帝的這個決定,陳慶之倒並沒有表現出意外之情。反而是一旁的豫章王蕭綜,臉色訝異,忍不住脫口而出,“什麽?陳將軍!?”

    “對,讓子雲去輔佐你。”梁帝對蕭綜說,“子雲是難得的將才,他幫你守衛徐州,朕就無慮了。朕再給你一萬兵馬,你先回去準備準備,盡快啟程赴任!”

    “是。那兒臣就先告退了。”

    看著蕭綜離開的背影,梁帝神情凝重,輕歎著對朱異和陳慶之說道,“你們也不是外人,朕便挑明了說——綜兒如此想要立功表現的原因,你們知道吧?”

    “陛下是指……豫章王的身世傳言?”朱異低聲回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