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努力追上他的腳步(1)

字數:3335   加入書籤

A+A-




    在傅黎努力在實驗室研習時,顧惜朝也沒有閑著。

    到了12月份,武漢地區的官場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去,其中最顯眼的便是武漢市委書記的更替,市長蘇培鬆接任市委書記一職。

    顧惜時的母親便姓蘇,蘇家和顧家是姻親關係,按照輩分排起來,這個蘇培鬆還和顧惜時也有那麽一絲的親戚關係。

    這一變更,看似順理成章,實際上卻讓武漢高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此同時,這位蘇市長也將安置軍轉幹部的權力交給了顧惜朝來處理。

    安置軍轉幹部的權力這活兒表麵上是個苦差事,不過對於剛調任過來的顧惜朝來說,正是一個立威的好時機。

    地方編製就是那麽多,“一個蘿卜一個坑”這還算好的,有的單位,甚至是“兩個蘿卜一個坑”或者“三四個蘿卜一個坑”,一下子擠進來近兩百個“蘿卜”,“坑”明顯不足。這些新“蘿卜”要擠進來,許多舊“蘿卜”就必須要讓位。若想全部妥善安置,得罪的人少不了。

    正好可以借機好好整頓一下“吏治”,將許多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家夥清理出去。

    更何況這些軍轉幹部,等安置好了之後,哪裏不會感激顧惜朝,用得好了,這就是未來顧惜朝的屬下,也是蘇顧兩家一派係在官場上未來的骨幹力量之一。

    這其中的彎彎道道,饒是傅黎都明白,更別說處於漩渦中心的顧惜朝了。

    因此,在臨近寒假之前,顧惜朝又開始忙碌了起來,按照顧惜時的話,這麽冷不丁的,倆人就勞燕分飛了,一個窩在實驗室裏做實驗,一個在辦公室裏處理事情,忙起來都不見人影。

    倆人好不容易見一次麵,還是傅黎主動和趙教授請假,大老遠的跑到武漢市教育局,方才見到顧惜朝這個人。

    “科長,就目前來看,我市已經有十三家國營工廠乘書上來,經營不善,怕是堅持不到年後了。”

    傅黎站在辦公室門口,維持著要敲門的姿勢,看著顧惜朝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當中,連她來了都不知曉。

    準確的來說,國營企業的破產,涉及到方方麵麵,比如破產了之後,國家資產流失是個很大的問題,如何解決也是個麻煩事,最重要的是,隨之而來的下崗工人如何安置?退休工人又該處理,反正麻煩事一堆,也夠顧惜朝頭疼的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國營企業負擔沉重,機製僵化,效益低下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麵對蜂擁而起的競爭對手,許多中小型國營企業確實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這個問題,正讓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深受困擾。

    不說顧惜朝這個級別的幹部在苦惱這些,便是省裏、中央的主要負責同誌,也為了這個問題夙夜難眠。眼下還隻剛露出些許苗頭,更難受的還在後頭呢。

    坦白說,這樣影響全局麵的大事,作為先知者,傅黎談不上能徹底解決,但是出幾個點子解決一些表麵上的麻煩還是可以的。

    想到這裏,傅黎便悄然的走到顧惜朝的辦公桌前,在那稟告這些的小幹部麵前,伸手拂過顧惜朝緊皺的眉頭,她做的這舉動,如此親密,一瞬間就讓小幹部愣在了原地,嘴裏的話都硬生生的咽了回去,隻顧著瞪圓著眼眸,看著傅黎和顧惜朝兩個人。

    讓小幹部更驚悚的還在後麵,原本冷漠的顧科長,竟然沒有生氣,反而寵溺的伸手,揉了揉麵前女人的頭。

    “來之前怎麽沒打個電話通知我一下,我好下樓接你啊!”

    這裏畢竟不是以前的市教育局,傅黎這個外來人員想進來,自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也不知道這丫頭是怎麽混過門衛鑽進來的。

    “浪費那電話錢做什麽?我來就是想看看你,最近到底在忙些什麽?”

    “如你所見。”想到問題沒有解決,顧惜朝的眉頭還是下意識的緊皺了起來,連手裏握著的鋼筆,都在他用力之下,嘎吱一聲響。

    “好啦!好啦!別皺著眉頭了,我這不是來幫你忙來嗎?”傅黎說這句話的時候,還露出一副,你快來誇誇我的樣子,像極了一隻傲嬌的小貓兒。

    “哦?這麽說,你是有什麽想法?”顧惜朝挑了挑眉間,饒有興趣的道。

    “依我來看,這廠子經營不下去,那便越拖情況越是嚴重,到時候國家的資產照樣會流失,工人一樣會下崗,退休的工人一樣無法安置,因此像這種情況,我認為必須快刀斬亂麻,有三個腹案可以解決……”

    說到這裏,傅黎慢悠悠的伸出一根手指,炫耀的在顧惜朝麵前晃悠了一下。

    顧惜朝單手撐著下巴,幽深的眼眸中劃過一縷精芒,他倒是沒有想到,這丫頭一提就提出了三個解決辦法,完全解了他燃眉之急。

    “第一是承包,這樣,國家資產流失的問題就不用考慮了,至於下崗工人和離退休工人,可以和承包方協商解決……”

    “那個,這些工廠都破破爛爛的,應該沒有人願意做冤大頭承包它們。”一旁的小幹部,小心翼翼的道。

    “第二,破產重組。”

    “哦?怎麽重組法?”顧惜朝挑眉,玩味的詢問道。

    “這個破產重組,是指工廠資不抵債時,可以申請破產,但是不進行財產清算,而是提出一個重組的方案,調整整個企業的經營策略。這樣債權人就不能向破產企業催逼債務。其實就是賴債不還,贏得一次喘息的機會,做最後一搏。看看有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反正都資不抵債了,不破產的話,債權人也要不到錢,與其血本無歸,還不如搏一把,興許還有一點希望呢……”

    “這樣一來,不就是賴銀行的債嗎?”

    不愧是顧惜朝,一眼就挑到了重點。

    傅黎隱約記得,在前世國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可以說是非常單一,唯一的辦法就是銀行貸款,也就是說,破產其實破的就是銀行。許多銀行的行長因此急得幾乎要“上吊”。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