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周瑜蔣幹入轂中

字數:3905   加入書籤

A+A-


    “胡說,那麽深的地下,你怎麽知道?”馮冪發現連周瑜和蔣幹都不知道,估計袁耀說的肯定不靠譜。

    “因為在中原之外,有很多地方有活火山經常噴發,人們看到地下噴出的岩漿冷卻後變成了岩石。我華夏中原雖然很少有活火山,但也到處有溫泉,而溫泉的形成,就是地下水源靠近地熱或岩漿層受熱而成。”(先秦稱溫泉為“湯”,漢代已叫“溫泉”)

    周瑜和蔣幹越發聽得目瞪口呆,這些知識他們過去聞所未聞。

    “大別山中確有多處溫泉,大家都不知道它是怎麽形成,各種猜測都有,大多荒誕不經。張子平(張衡)先生為驪山溫泉做《溫泉賦》,也不知它的來曆。袁公子的解釋算是一家之言,不過,這個解釋聽起來似乎更加合理。”周瑜說道。

    “確實是有道理,如果地下不是熱的,那溫泉的熱水從哪裏來。”蔣幹道,“袁公子跟誰學到這些學問?”

    袁耀挺挺胸膛傲嬌說道:“耀四歲啟蒙,六歲讀書。遍覽天下奇書,見過無數奇人,這才學會這點剖析地質,勘查礦物的本領。”

    “又吹牛,我看是蒙的吧。”馮冪見到袁耀又在自吹自擂,說道,“這點點鐵礦,就算知道這裏有,怎麽開發利用。”

    蔣幹說道:“是啊,太少了吧,這點礦砂,一個礦工一天能淘選多少?”

    周瑜問道:“袁公子,你既然能看出這裏有鐵礦,能否估算鐵礦砂的含量有多少?”

    “我估計鐵礦砂含量百分之八到十之間,礦砂品位百分之七十左右。”

    蔣幹道:“也就是說,一百斤沙子,隻能選出九斤左右的鐵礦砂,隻能煉出大約六斤鐵。”

    周瑜道:“這個含量確實不高,一個工人一天撿不到兩斤礦砂。如果在正常年份,鐵價每斤二十錢,這片礦床開采價值確實不大。”

    袁耀道:“公瑾說的沒錯。”

    在二十一世紀,源於大別山的多處河灘鐵礦床都沒有開發,就因為這些礦床礦砂含量太低,不劃算。

    周瑜又道:“但是如今亂世時節,鐵價每斤八十到一百錢,有的地方甚至更高,開采的價值就很大了。”

    蔣幹頗為惋惜地說道:“自中平元年黃巾之亂至今,鐵價一直很貴,這片礦床都有開采的價值,公瑾真是錯過良機啊。”

    “現在開發也不算太晚。”周瑜道,“隻是,不知道這片礦床的礦砂儲量,能夠開采多久。”

    袁耀望著上遊十多公裏外的大別山說道:“上遊水流較急,到中遊水流放緩,礦砂得以沉澱。所以這條河中遊河段大約五十裏內都是礦帶,鐵礦砂儲量估計七八百萬噸。”

    “噸?”眾人第一次聽到這個量詞。

    “哦,我在研究礦物的時候,經常涉及到巨量的礦石數字,如果用斤計算,數目相當龐大。所以我用一個新的單位叫噸,一噸等於四千斤。”(漢代一斤約250克,等於今天半斤)

    蔣幹很快換算出漢製儲量和可開采年限:“七八百萬噸就是三百億斤左右,去掉損耗,可采兩百億斤。按一千工人年采五十萬斤算,可開采四萬年。哇,真是取之不盡啊。”

    周瑜也算了算成本和效益,說道:“五十萬斤礦砂可產三十五萬斤鐵,如果按照正產年份鐵價每斤二十錢,確實不夠一千工人的工錢。但是如今戰亂時節,廬江鐵價七八十錢,按此價格,年賺不下一千萬錢,果然是個巨大寶藏。”

    很多富商花幾代人時間積攢到千萬家產,這處鐵礦一年就有千萬收益,簡直是天上掉下金餅,蔣幹興奮地讚道:“袁公子果然是神人!”

    袁耀擺擺手裝逼笑道:“這不算什麽,雕蟲小技而已,我以後還有更神奇的東西,包括教小姐姐騎馬。”

    馮冪本來也覺得袁曜發現鐵礦有些神奇了,可一聽袁耀絲毫不懂謙遜,小嘴一撇說道:“哼,我才不信。”

    當然,周瑜沒有開發過鐵礦,估算不會那麽準確。實際上如果采用傳統方法冶鐵,除了采礦之外,還有大量人力用在伐木、燒炭、冶煉、運輸、澆築等等,一千工人賺一千萬是不太可能,但是淨賺四五百萬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大家繼續喝茶聊天,打魚燒烤,周瑜派人到數十裏範圍內采樣河沙檢驗,果然如袁耀所說,全都含有鐵礦砂。

    周瑜是這個時代絕頂聰明的人,所學過目不忘,凡事經手則熟,本身何等自負。然而,原本以為不學無術的袁耀,隻看一眼亭子地基的一堆石頭,就能通過石頭分析出整個大別山水係都有鐵礦砂,這樣的本事,超出周瑜的想象,由不得他不被震撼。

    蔣幹已經被袁耀這個巨大的發現撩撥得心癢難耐,作為一戶日漸沒落的世族,仕途上的失意,往往會在財富上尋求安慰,如今不正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嗎。

    蔣幹勸周瑜道:“公瑾,天下紛亂,你我反正居家無事,不如明天開始著手在這片河灘上開發鐵礦吧。既可以助農耕種,又可以練兵自守,說不定還能在這亂世中幹出一番事業。”

    “正有此意。”周瑜與他一拍即合,“如今天下紛亂,多處鐵礦停產,廬江皖縣雖然還在生產,但是產量曆來不高,供應不足,龍舒水鐵礦發現得正是時候。”

    馮冪對蔣幹道:“表哥,你不打算回壽春了?”

    “這裏有鐵礦開采,回去幹嘛?”

    馮冪高興得差點蹦起來:“那我也不用回去了。”

    周瑜對袁耀說道:“袁公子,鐵礦是你發現的,算你一份。”

    東漢自和帝“罷鹽鐵之禁,縱民煮鑄”(廢鹽鐵禁令)之後,就再也沒有恢複鹽鐵專賣,所以人人可以經營鹽鐵,何況現在朝廷已經管不到了。

    周瑜、蔣幹出身世家,自然不可能自降身份經商,但是可以出資讓徒附奴婢從事商業,自己充當幕後老板。周氏是徒附千群的豪族,人多的是。

    袁耀見到二人已入轂中,心中暗爽,端起茶碗呷上一口,不緊不慢放了下來,對二人搖頭說道:“不必了。過去公瑾沒有開發它,那是浪費。如今再去開發,就毫無必要了。”

    “啊!”三人同時愕然。原來討論了一天,袁耀並無開發這片礦床的意思。

    “袁公子,為什麽沒有必要了?”蔣幹問道。

    “今天說過,我有勘查礦物本領。等教小姐姐學會騎馬,我帶你們去找更容易開發的鐵礦,我們再一起開發。”

    “這……好吧。”

    周瑜、蔣幹將信將疑,不知道袁耀這次是蒙對了,還是真的有這等通天本事。

    這裏一旦開發,隻需征用周邑中的上千勞力,可做到年賺千萬。這是千載難遇的暴利生意,袁耀還不滿意,還想去找更容易開發的鐵礦,他到底想賺多少錢啊。

    但袁耀既然這麽說,姑且信他。如果將來他找不到更好的鐵礦,再開發這片礦床也不遲,反正它在周邑旁邊是跑不掉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