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送給袁術五萬斤鐵

字數:4233   加入書籤

A+A-




    話說袁術剛剛經曆與曹操、袁遺兩場大戰,兵馬損失一萬多人,站穩淮南之後,打算募兵補員。但是由於缺鐵,不但新兵武器沒法解決,就連老兵打仗受損的兵器都難以換新和維修。

    看著兵曹掾史張進呈送上來的器械驗查報告,袁術的臉每天都鐵青。這種狀況,假如再發生兩場戰爭,就沒有武器可用了。如果收繳農民的農具來用,很快糧食生產將受影響。

    過去在南陽郡,盡管是重要產鐵區域,都難以供應數萬大軍所需,如今九江不出一塊鐵片,袁術自然發愁。

    附近的廬江倒是產鐵,奈何陸康那老家夥骨頭硬,就是不肯歸附。而廬江那點鐵,在郡內自產自銷尚且不夠用。

    袁術不得已派人到徐州買鐵,卻空手回報說曹操之父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謙部將所殺,徐州上下正在整頓軍備對應曹操的報複大軍,需要大量鋼鐵,所以也買不到鐵。

    袁術聽說曹嵩遇刺,倒也鬆了一口氣。曹操有了新的死敵,至少暫時還沒有南下的計劃。但是,雖然可以緩了一緩,鋼鐵終究還是需要的。

    這天,突然門侯來報壽春人蔣昭投刺求見,袁術打開名刺,頓時樂開花了,叫道:“快請!”

    原來,拜帖上寫道:“壽春蔣昭拜禮:鐵五萬斤。字公顯。”

    年近四十的蔣昭趨步入廳拜見袁術,禮畢,袁術問道:“先生何來五萬斤鐵?”

    蔣昭道:“犬子幹遊學廬江,數月前與朋友到江東遊玩,偶然發現一處富鐵礦,便與朋友共同開發,生產了一些鐵錠。念及大軍初到,或許正需用鐵,特命人送來五萬斤新鐵為君侯壽。”

    “哈哈哈哈……”袁術大笑,“先生來得正是時候,來來來,坐坐坐。”

    袁術抓住蔣昭的手親自拉他入座,蔣昭受寵若驚。

    袁術問道:“公顯過去身居何職?”

    蔣昭道:“昭祖、父曾為郡縣吏,昭白身一世,不曾出仕。”

    袁術歎道:“唉,前有宦官當道,後有董卓亂政,先生這般大才,白身一世,孤為天下一哭。先生若不棄卑微,留在左將軍府為參軍如何?”

    蔣昭急忙拜謝道:“君侯盛意,昭刻骨銘心。然這份小禮,實乃犬子與淮揚諸生對君侯之仰慕,非昭之功,何敢貪愛。且九江人言:君侯四世三公,當世雄傑,今領淮南,必定輕租薄賦,勵精圖治。故身為九江子民,君侯保境安民所需之鐵,理應在犬子身上,安敢居功。”

    袁術聽他道出九江民眾希望他輕租薄賦的心聲,頗有不爽。

    但是這份厚禮不但價值數百萬,而且解決了缺鐵之急,人家送此豪禮不為求官,隻為進諫一言,自己初來乍到,怎好為一句話得罪本地豪強。因此不敢表露不快,隻得笑道:“先生所言,孤深以為戒。”

    隻是袁術不知,蔣昭這番話是他自己加戲。這份禮物是袁耀借蔣幹之手送給袁術,當然主要是擔心他缺鐵而收繳農具,影響農事。他在南陽時就這麽幹過。

    蔣昭當然不知道蔣幹跟袁耀在一起,他以為兒子真的出息大了,不在乎這幾萬斤鐵,所以他也有了硬氣,敢在袁術麵前委婉進諫。

    如果他知道他的寶貝兒子被袁耀忽悠入了市籍,不知道他會不會直接撲上去跟袁術拚命。

    袁術剛送走蔣昭,兵曹掾史張進氣喘籲籲跑進來說道:“君侯,君侯……”

    “什麽事?”袁術忙問。

    “好鐵啊,好鐵啊!”

    袁術道:“快,拿來孤看!”

    雖然蔣昭辭謝不願做官,但他送來這麽大一份厚禮,袁術又正在收買淮南人心,當然要給他封官。隻是見蔣昭敢言,袁術也就不留他在左將軍府,而是授意九江郡府辟用。

    原九江太守劉邈是琅邪王劉容之弟,中平二年容遣弟邈到長安貢獻,獻帝拜邈九江太守。術到淮南不久,邈兄琅邪王甍,邈回鄉奔喪,術用壽春令陳紀為九江太守。

    陳紀是丹陽郡人,任壽春令多年,與壽春名流蔣昭早就認識。見蔣昭進厚禮封官,不敢怠慢,直接辟為太守府別駕,蔣昭一夜之間由平民百姓變成九江郡第二號人物。

    連續三天,袁耀帶領農人們把三千畝稻田全部插秧完畢,袁耀又指導農人灌溉,保護秧苗返青。蔣幹由於新港基地事務繁多,看完插秧就和馮冪先行返回江東。

    這幾日魯肅與眾人形影不離,親眼目睹了袁耀所做的事情,知道他確實是一個農業專家。又聽眾人講述袁耀發現銅礦、鐵礦和挖掘煤礦的經過,親自驗證了馬鐙和馬掌的使用,魯肅豈能不明白袁耀的價值。

    這天,趁著袁耀結束插秧被陸康叫去問對,魯肅對周瑜、劉曄說道:“公子如此大才,千古罕見,你們為何如此粗心大意?”

    二人驚道:“子敬何出此言?”

    魯肅道:“如今天下紛爭,各路諸侯最需要的物資是什麽?”

    周瑜道:“自然是糧食和鐵。”

    劉曄道:“子敬的意思是,公子必定成為諸侯爭奪的目標?”

    魯肅補充道:“還有野心家的目標。”

    周瑜道:“子敬是說我們對公子保護不周?”

    “難道不是?”魯肅道,“我這幾日見到公子身邊衛士僅有數人,連同公瑾周邑家丁也才三四十人,隻要有人組織一百人馬即可將公子擄走。除非公子寧死不屈,否則誰擄走他誰將問鼎天下,這點毫無疑問。”

    二人麵麵相覷。雖然他們都明白袁耀的價值,也擔心他的安全,身邊常有數十人保護,但是大家從來沒有想到會有人劫掠他作為稱霸天下的工具。周瑜、劉曄固然都是大謀士,可現在畢竟還年輕,並不是一出生就是大謀士。

    而魯肅整天遊獵講武,反而對此類事情更加敏感。

    “子敬,我有一事不明,又不好問公子,你幫忙分析一下。”周瑜道。

    “何事?說吧。”

    “公子真是因為與後母不和離家出走,還是左將軍故意如此安排,意指江東?”

    “這還不明白,”魯肅道,“左將軍身有此等寶貝,不留在身邊嚴加保護,送到虎狼嘴邊,難道他瘋了?”

    “那依你之見,公子未來該當如何?是回到左將軍身邊,還是自立門戶的好?”

    魯肅不語,看劉曄。

    劉曄想了一會兒道:“依我之見,公子還要回去。”

    魯肅問道:“何以見得?”

    “公子因受委屈而出走,必然等待良機回去雪恥,這是其一。其二,公子與左將軍既為父子,如何自立?與父爭天下,天下人如何看他?其三,公子是袁氏長子,左將軍的基業將來都是他的,何必自立?”

    “有道理。”周瑜道,“那麽,兩位兄長覺得,我們該不該追隨公子?”

    魯肅和劉曄相顧無言。

    曆史上劉曄是至始至終都不在袁術帳下出仕的,魯肅被袁術任命為為東城長,也是扶老攜幼跟周瑜跑去江東。周瑜雖然接受袁術的任命,隻因那時袁術控製了廬江,周氏一族都在他手中,不能不從命而已。

    實際上他們三人都不喜歡袁術,可是,如今和他們深相結納的袁耀,偏偏就是袁術的大公子。(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