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真假翡翠白菜(2)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現今,世人都知道用來給慈禧陪葬的那顆翡翠白菜館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既如此,它又怎麽可能出現在這裏?
是以,張健才會如此驚愕。
安覺卻不是個無的放矢之人,她一邊觀察這顆翡翠白菜,一邊緩緩說道:“段爺爺一生癡愛玉器,對於傳說中的翡翠西瓜和翡翠白菜都深入調查研究過,還曾親自去過台灣,想見一見當年和翡翠白菜接觸過的那誌良先生。隻可惜,那先生年事已高,身體不好,那時已經不能見客。段爺爺一直很遺憾,沒能從那先生口中親自講述1925從北京故宮裏整理文物的往事。99年那先生去世,段爺爺還發信函吊唁,內心憾然。幾個月前,那先生的兒媳通過友人輾轉聯係上段爺爺,說台灣那邊不重視那先生的遺物,還把他們一家趕出了原本的住處,很多檔案和圖書都不知道該怎麽處理,段爺爺親自找人,花了大功夫,把那先生的部分遺物,尤其是文字方麵的資料從台北偷運了回來。”
“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我是半點風聲都沒聽到啊。”張健低聲問:“你告訴我這個,是不是那位那誌良先生知道什麽秘辛?而且是和翡翠白菜有關的?”
“嗯,的確如此!”安覺最喜歡這類的曆史故事,尤其和國寶有關的,她隻要聽過就會深刻的記在腦子裏。
她慢悠悠地轉動匣子裏的這顆翡翠白菜,輕聲說:“要講明白這件事,首先要知道那先生的生平。那先生是旗人,因為書讀的好,他在大善人陳援庵辦的平民學校畢業後留校做了老師。1925年新年,那先生到陳援庵家裏拜年,陳援庵告訴他,皇帝溥儀已經被迫遷出宮外,現在政府要成立了一個‘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並處理宮中的文物。最要緊的工作就是清點宮中究竟有什麽,那誌良聽了非常驚訝,更驚訝的是陳校長讓自己身邊陳子文先生後天就帶他去故宮上班。於是,19歲的那誌良稀裏糊塗成了‘清室善後委員會’的一員。上班第二天他就被分派工作,開始清點文物。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不久,故宮開始把文物裝箱,準備撤離北平。當時的工作人員參差不齊,對於文物該怎麽裝箱,該運走哪些毫無章法,尤其是秘書處非常隨意,該裝的沒裝,不該裝的比如皇帝用過的折扇卻裝了好幾箱,盡是些不重要的東西。隻有當時故宮的古物、圖書和文獻三館,為了能多運走幾件寶物,裝箱工作十分盡心盡力。1933年2月6日晚上,這些文物在大批軍警的押送下從故宮運到北平車站,送往上海。同行的還有國子監、頤和園和古物陳列所的6066箱文物。
那先生跟隨這許多文物到過上海、南京,之後又轉移到長沙,隨後他奉命北上寶雞,要在那裏尋找新倉庫。關於這段曆史,存世的資料極少,多虧那先生保存了不少這時期的往來公函、運輸賬冊和采買物品清單。到了1948年底,國民黨政府感覺大勢已去,便將這些文物分三次轉運到台灣,共計2972箱。那先生押運的第二艘船,於1949年1月抵達基隆。挑選運台文物的除了當時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和理事以外,有書法專家莊尚嚴,書籍專家梁廷偉,瓷器專家吳玉璋。至於玉器方麵的專家,就是那先生。
因為那先生主管玉器,所以他有幸接觸到了那顆具有傳奇色彩的翠玉白菜。那老先生在自己的記事本裏寫下了在故宮第一次見到翠玉白菜時的場景。說那顆著名的翠玉白菜被發現時,它是種在琺琅花盆裡的,旁邊還有一棵小靈芝。那先生認為這是一件頂好的珍品,卻被種在了琺琅花盆裏,還配上了靈芝,實在是庸俗,有傷風雅,削減了它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他拍攝了一些照片,並描摹留存了圖樣。”
張健聽得入神,道:“所以這顆翠玉白菜就被運到了台灣,保存在了台北故宮博物院,這沒問題啊。”
安覺搖搖頭,繼續往下說:“那先生在記事本裏寫到,當年翡翠白菜確實也被裝箱,而且是作為最重要的80箱文物,從故宮被轉移出去的。但那80箱文物不是他押送的,且從北京到上海、南京、長沙許多地方輾轉,最後才運到台灣,其中經曆過什麽,他並不是全部知情。直到他抵達台北,著手全麵整理玉器,才再一次見到了翡翠白菜。而這顆白菜已經不是當初的那顆了,它們很相像,卻又不完全相同。”
張健麵露驚疑,“難道,被運到台灣的不是當初的那顆翠玉白菜?”
“根據那先生老年時期的筆記內容來看,他確有如此懷疑。但描述這件事的文字很短,他也並未嚴明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那顆,是否為贗品。但至少有一點,他從未說過那是真品!”安覺說完,猛然歎了口氣,“所以我才這麽緊張啊。”
張健盯著她手裏的翡翠白菜,也深感憂慮,“你覺得這顆和那先生拍攝的照片相符?係統可以鑒定一下嗎?”
“照片和實物會存在差異,況且,照片不可能拍攝到360的全貌。但從正麵來看,是一模一樣的。係統隻能幫我鑒定出一個結果,這顆翡翠的年代久遠,是老坑出來的。”
“這不是廢話麽,極品翡翠都是老坑出來的。”
“所以現在我也不好妄下定論,還得讓段爺爺和張院長他們看看才行。”
“不管怎麽樣,穩妥起見,我們還是買下來,這波絕不會虧!”張健對安覺的撿漏本領深信不疑,他的小覺就像是身負天然的撿漏buff一樣,總能碰到好東西。
安覺笑著點頭:“我也正有此意。”
張健便幫她把翡翠白菜放在需要購買的物品中間,又轉身去搜尋其他寶貝。別說,伯納德外租收羅的古董文物大多年代久遠,他甚至在一個木箱子裏找到了一件良渚時期的陶器。但非常可惜的是,這件陶器多有破損,應該是運輸途中遭到了破壞。
伯納德這裏的瓷器也有不少,但除了翡翠白菜,最讓安覺感興趣的是某個木箱子的一摞書籍。
“這些書,都是古籍嗎?”張健幫她把這些被長了蠹魚書籍翻檢出來,平攤在地板上,“你看看哪些還值得挽救?”
安覺每拿起一本,心髒就被刺痛一回,“這,這是清代的。這,這本是明代的……這本,咦,永樂大典卷之一萬四千六百二十一?《永樂大典》!”
張健被她目瞪口呆的模樣嚇著,但一看她手裏的那本泛黃的卷冊,嘴巴根本沒法合攏,“永,永樂大典?這,這是抄本嗎?對對,一定是嘉靖年間的抄本,不可能是原本。你也別太激動,我記得師父講過,1860年英法聯軍侵占北京的時候,翰林院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和搶劫,那時丟失的《永樂大典》不計其數。1875年清理翰林院藏書時,就已經發現《永樂大典》少了很多,僅存5000餘冊。到了1894年,僅僅隻剩下800餘冊。不是據說光緒年間的翰林文廷式一人就盜走100多本《永樂大典》嗎?他還把其中的許多本出售給了洋人或者古董商。說不得,這個伯納德的外族曾經就是從古董商手裏買到了這一冊《永樂大典》。”
安覺的手指微微顫抖,“是啊,我知道。就因為知道,我才這麽激動。如果真是從古董商那裏買到的,那肯定不止這一冊!師兄,我們趕緊再找找!”
“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