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真假翡翠白菜(4)

字數:3139   加入書籤

A+A-




    因為翡翠白菜和《永樂大典》至關重要,安覺和張健決定回國一趟,把翡翠白菜的真贗搞清楚,並對對文物局的李局長詳細說明他們這次的所見所聞和收獲。這次他們接觸到的幾位收藏家都品性良善,值得結交,還有願意主動捐獻的王耳,因此最好列入固定聯絡的名單當中,保持長期的友好關係。

    李局長聽說他們找到九冊《永樂大典》,立刻坐不住了,歡喜的一宿沒睡,第二天早早的就來到機場,要親自迎接他們回國。

    除了他,文化部的辜部長也來了,身後還跟著秦耕平教授和故宮博物院院長張羨林,以及段峰老先生。

    安覺和張健一下飛機就見到了如此大的陣仗,有點兒腿肚子轉筋。但他們一人捧著《永樂大典》,一人抱著翡翠白菜,不敢有任何閃失,隻有穩住心神,慢慢走到了眾人跟前。

    “回來了,回來了!”李局長激動地上前一步,伸出手來才發現他們沒有辦法和自己握手,也不覺尷尬,盯著他們手裏的東西,迫不及待地想要掀開來看看。

    “老李,你急什麽?東西都回國了你還擔心看不到麽,先讓我們的功臣上車,我在自家的四合院給你們擺了接風宴!走,都到我家去熱鬧熱鬧!”辜部長大手一揮,就讓把人讓自己車上帶。

    他這話一出,張院長第一個反對:“不成,不成,怎麽能去你那兒!應該先去故宮,把翡翠白菜和《永樂大典》放好了再說!”

    秦教授和段峰也表示應該先把國寶安頓好,再吃接風宴。

    辜部長重重哼了一聲:“沒看到小覺和阿健都餓了嗎?你們這幾個老東西真是……再說了,今天有這麽多武警保安在,怕什麽?”

    “還是國寶更重要!”

    “年輕人,少吃一頓不打緊!”

    “就是,還是要小心為上,不能有半分懈怠!”

    安覺和張健真怕他們吵起來,笑得有幾分無奈,“各位,各位領導和老師,咱們就先去故宮,再去辜部長的四合院,如何?”

    張院長一邊笑一邊搓手,“我看你們抱著它們也累了,不如讓我來?”

    安覺見他已經朝自己伸出雙手,不好意思拒絕,便把裝著九冊《永樂大典》的盒子放到了他手上。而另一邊,段峰則對張健伸出了手,“嘿嘿,阿健啊,你也累了吧?來,給我抱著,這匣子是原來的?”

    張健哭笑不得,沒想到段峰這樣的老前輩也會有這麽孩子氣的一麵,回答道:“您小心拿好,有點重。原先的匣子已經腐爛破敗了,我們臨時買了個錦緞匣子,暫時用用。”

    “哦,好好!等稍後讓張院長找個清宮的匣子,給它配上。”

    待到幾位老人上車,段峰看到匣子裏的翡翠白菜,張羨林看到《永樂大典》,都激動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安覺心中有疑問,便問段峰:“段爺爺,您看這翡翠白菜,可是1925年照片上的那顆?”

    段峰在電話裏已經知道她的猜測,此刻仔細端詳了數十分鍾,說道:“的確很像照片上的那顆,但我們不能斷言,還是要經過全麵的鑒定之後才能下結論。另外,張院長已經聯係了台北故宮博物院那邊,希望他們提供一些翠玉白菜的詳細資料和數據,以及證明材料。”

    “台北那邊會配合嗎?”若是安覺,隻怕是不會這樣做的。萬一要是證明台北那邊的翠玉白菜是贗品,豈不讓他們大失顏麵?

    段峰道:“無妨,在學術研究方麵,他們是不會拒絕配合的。況且,翠玉白菜的來曆本就牽扯不清,他們自己也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是,因為北京故宮沒有翠玉白菜,台北才能這麽肆無忌憚的展出,並宣稱那顆是慈禧陪葬的那件白菜。但事實究竟如何,那先生去世後,就無人知曉了。”

    “那先生的記事本裏真的沒有確切的說法嗎?”安覺悄聲問道。

    段峰遺憾的搖頭,說道:“那先生自從離開大陸去了台北,一言一行都在監視之下。就算是私下裏寫了筆記,卻也不敢保證都是實情。不過他的確沒有當眾說過,台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就是1931年從北京故宮裏轉移出的那一顆。個中緣由我們還要多調查,找到切實的證據才行。不過,這顆翡翠白菜無論從任何方麵看,都和照片上的一般無二,哪怕不是真品,也是極有可能是當年的知情者所仿造出來的贗品。這翡翠的品級你看如何,有到達高冰嗎?”

    “勉強到了冰種而已,放在近日算不得極品。但這很正常,在那個年代,極品翡翠太少了,因為開采翡翠礦的難度太大,交通不便,所以每將一塊翡翠呈送到皇宮,都要勞民傷財。不過翠玉白菜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它的傳奇來曆,以及它惟妙惟肖的形態,還有那精確到菜葉脈絡的雕刻工藝。”安覺道。

    段峰頷首讚同:“的確如此,這塊翡翠的材質不算頂級,但翠玉白菜勝顏色和造型一流,雕工巧妙的利用白色翡翠和綠色翡翠的顏色特點,將它雕琢成了一顆鮮嫩欲滴的大白菜,遠看它可不就是一顆白菜麽!逼真極了。另外,在層層疊疊的菜葉之間,還雕刻出兩隻嬉戲玩耍的鳴蟲——螽斯與蝗蟲、寓意多子多孫。不但有意趣,而且很接地氣。它更是‘量材就質’的典範和代表,古代的雕玉大師順應翡翠本身的材質特點,發揮想象進行設計,絕對當的了‘巧奪天工’這四個字!”

    “所以,您看這雕工,應當也是清代玉器的雕琢手法,沒錯吧?”安覺問。

    段峰遲疑了一下,說:“清代玉器的雕刻工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順應自然,不違背玉器本身的顏色和特點,哪怕有裂、有瑕疵,也能運用得當,變腐朽為神奇。在大師的手裏,是沒有任何一塊廢料的。這點,張院長想必更有體會。”

    張羨林重重地應了聲:“的確如此。”我那兒有幾個老家夥,是研究清宮玉器的專家,現在把這顆翡翠白菜送過去,讓他們好好研究研究。”

    安覺認為這樣極妥當,驀地鬆了口氣,幸好這次不用被“趕鴨子上架”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