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對君子宣戰

字數:6801   加入書籤

A+A-


    遼使來了。
    遼使在京城瘋狂的叫囂,說是一旦大宋敢對西夏下手,大遼就會傾國南下,把大宋變成牧馬地。
    “諸卿如何看?”
    戰爭的腳步在漸漸逼近。
    朝堂上也能感受到些氣氛。
    韓琦抬頭道:“陛下,瘋狗狂吠罷了,北方咱們守住就是,無需管。”
    曾公亮點頭,“臣也認為北方守住即可。”
    “若是耶律洪基傾國而來呢?”趙曙擔心的就是這個。
    “若是傾國而來,季節不對。”
    今日群臣集結,殿前司都指揮使陳宏出班道:“如今是初冬,開戰當是春季,遼國必然糧草不濟。”
    “不對。”司馬光出班道:“遼國應當有糧草儲備吧?”
    遼國不是西夏,打到哪算哪,那是一個被中原文化影響很深的國家,應該有儲存的習慣。
    “原先有不少,可今年遼國歉收。”張八年也有幸出席了此次議事,出班解釋了陳宏那話的依據。
    司馬光的眼中多了一抹亮色,“不對吧?老夫怎麽聽聞今年遼國風調雨順呢?風調雨順怎地會歉收?”
    此次征討西夏,大宋內部並非是鐵板一塊,反對者不少,其中保守派人數最多。
    保守派,也就是新政的反對派,他們反對征伐西夏。
    ——大宋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咱們蹲家裏每日兩頓飽飯多爽,沒事玩玩四方來朝的遊戲,這樣的日子多愜意啊!
    ——而更多的人是知道此戰太關鍵了,一旦大宋獲勝,革新派的威望將會直線上升,此消彼長之下,新政怕是會不斷推進。
    所以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攻伐,這裏麵蘊含著無數因素。有時候看似愚蠢的戰爭動機,可背後的起因卻無比正確。而有時候看似正確的戰爭動機,國內會有無數人想捅刀子。
    這便是黨爭,從不講對錯,隻論小團體的利益。
    張八年看了他一眼,說道:“此事要問著沈郡公了。”
    “和某沒關係。”
    沈安在老位置上靠著柱子,覺得日子真舒坦。
    包拯看了他一眼,沈安這才不情不願的出來說道:“遼國今年是風調雨順,可架不住那些人沒心思種地啊!”
    “什麽意思?”
    司馬光覺得腦子裏有東西在繃緊。
    “沒什麽意思。”沈安嗬嗬笑道:“吃了大力丸,精神好了,身體好了,一口氣從南門走到北門都不喘氣,吃啥啥香……”
    “大力丸?”司馬光這才知道自己先前為何那麽繃緊。
    “你……你果真用大力丸攪亂了遼國?”
    大力丸在遼國肆虐的消息大夥兒都知道,當初不少‘君子’還說沈安的手段下作。可誰都不敢想象一個大力丸能讓遼國變成這樣。
    如今呢?
    沈安想起了當初自己被圍攻的事兒,不禁心情大好,“遼國上下被大力丸弄的神魂顛倒,到處都是想借著大力丸不勞而獲的人,還種什麽地?經什麽商?”
    王安石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竟然能讓遼國如此嗎?這便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所謂上上之策啊!”
    作為新紮開封府知府,老王最近很是春風得意,這不連這等議事都能來。
    他來了,自然是要給沈安撐腰子的。
    “陛下,當初臣說過對敵不隻是征伐,還有許多手段,比如說大力丸,比如說貨幣,資本……無數手段可以打擊大宋的敵人。”
    眾人看著沈安,一個聲音傳來,“臣怎麽覺著沈安滿腦袋都是陰謀詭計呢?”
    “哈哈哈哈!”
    君臣不禁大笑。
    趙曙說道:“滿腦袋陰謀詭計也不錯,隻是別在大宋用,否則朕會頭疼。”
    眾人又笑了起來。
    官家才將犯病,一茶杯差點就把曾公亮給砸致仕了。如今看來精神還不錯,可見病情還好。
    這就是好消息啊!
    於是臣子們個個麵帶微笑,隻有沈安看著冷冰冰的。
    “臣那時賣出了大力丸,記得當時許多人叫囂,說什麽此舉手段下作,隻有小人才能幹出這等事來。”
    呃!
    這是秋後算賬了。
    當時的事兒都過去那麽久了,這人竟然還在記仇?
    沈安看著司馬光等人,說道:“當年天下混亂,太祖皇帝帶著無數將士一路艱難走來,篳路藍縷,一刀一槍重聚了中原江山,多難?那是用無數鮮血染紅的江山,無數先輩的屍骸堆積出來的江山。這樣的江山要怎麽去守護它?靠那些所謂的君子嗎?”
    啪!
    這是第一巴掌。
    趙曙想起了自己看到的那些記載,裏麵有曆代皇帝對大宋的各種思考。
    其中提及開國時的篇幅不小。
    那真是屍骸堆積如山啊!
    那個時候人命隻是個數字罷了,最後無數數字變組成了這個大宋。
    沈安看著司馬光,“那些君子能做什麽?整日誇誇其談,談什麽道德,談什麽君子之道,可大宋如何了?”
    “大宋越發的衰弱了!”
    “大膽!”
    司馬光抬頭,眼神淩厲。
    這話犯忌諱了!
    沈安卻不管不顧的道:“君子對大宋可有好處?看看韓相,看看曾相他們,看看這些宰輔,誰談什麽君子之道?為何不談?因為他們都知道,所謂的君子隻會禍國殃民!”
    呯!
    笏板落地。
    幾個官員趕緊俯身撿起自己的笏板。
    震驚!
    這是宣戰書嗎?
    沈安對那些所謂君子的宣戰書!
    “而那些嘴裏的所謂小人,他們殫精竭慮,他們廢寢忘食,他們用盡了各種手段,隻是為了讓大宋強盛。就如同大力丸,被斥之為小人之道,可這個小人之道卻能讓大宋在征伐西夏時,不必擔心遼人傾國南下。”
    沈安走過去幾步,禦史竟然忘記了嗬斥。
    他也聽呆了。
    從未有人這般大膽的談論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沈安斬釘截鐵的道:“若使用這等手段的是小人,那沈某願意一生一世都做小人,做大宋的小人!”
    死一般的寂靜。
    “好!”
    炸裂的呼喊驚破了寂靜。
    韓琦做事不喜歡太婉轉,大開大合才是他的本性。可為此沒少受氣。那些人彈劾他跋扈都多年了,隔一陣子就來一次,讓他防不勝防。
    沈安的這番話算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見那些‘君子’們被沈安說的啞口無言,他的心情大好。
    “這樣的小人,老夫做了。”
    韓琦微微點頭,這是聲援。
    曾公亮微笑道:“小人君子……百年後自然有公論,百年後不能,那就千年後,總是有個公道在的。”
    按照曆史走向,百年後革新派會被聲討,但千年後卻不同,至少人中楷模司馬光的麵目被揭穿了不少。
    “哪有什麽君子小人?”
    包拯出班,看著雲淡風輕的,“所謂君子,必然是德高望重,可做了重臣,做了宰輔,當知道君子於治國無半分好處,壞處倒是不少。”
    司馬光依舊木然。
    君子治國,把自己的‘君子’屬性強加於國家之上,這個國家不出問題才特麽見鬼了。
    “可有人若是想用什麽君子之道來攪動風雨,那老夫倒要看看他那張臉皮下麵是何物,可真是君子!”
    包拯的眉間全是冷色,“今日誰敢說自家是君子,可與老夫來辯駁一二,老夫當麵討教君子之道,可有嗎?”
    他緩緩環視一周,“誰是君子?”
    大宋第一噴子上線!
    滿朝君子默然。
    這樣的對立就是黨爭。
    趙曙漠視了這些爭鬥,歡喜的道:“一個大力丸,不但掙錢不少,更是讓遼國今年無暇南顧,朕以為這才是兵法。兵法用於兵,戰無不勝。用於政,則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沈安此舉於國大有益處,可為大功……”
    才說完趙曙就有些後悔了。
    沈安在封丘縣私下調查馮耀祖犯忌諱了,這便是出征前的犯錯,提前抵消了一部分功勞。
    可眼下大力丸卻立下大功,哎!
    怎麽辦?
    趙曙痛並快樂著。
    沈安一聽大功就歡喜,獨自在嘀咕著。
    邊上有人聽到他在念叨誰誰誰,又是左腿右腿的,不禁離他遠了些。
    司馬光看了呂誨一眼。
    當初說沈安用大力丸禍害遼國西夏是小人手段的人裏就有他,如今怎麽說?
    呂誨低頭,看著很是平靜。
    這是修煉到家了啊!
    官場需要的是不動聲色,被揭穿真麵目後也得穩如泰山,甚至是麵帶微笑。
    這樣的人才走的遠。
    呂誨以前動輒就嗬斥,動輒就言辭激烈。
    如今看來這人是長進了啊!
    可他是怎麽長進的?
    司馬光想了想,愕然發現呂誨是被沈安打擊多了之後才有的長進。
    “遼使在汴梁叫囂,這是叫喚的狗不咬人,征伐之事不可停,要更快些。”
    趙曙看著群臣,真心想來個禦駕親征。
    群臣應了。
    趙曙撫須看看宰輔們,說道:“此戰浩大,須有宰輔重臣領軍。”
    已經定下了三路大軍出征,三路大軍,必須有人從中協調,而此人要有威望,必須是高官重臣,否則壓不住那些驕兵悍將。
    宰輔正合適。
    宰輔們都低下頭,可沈安剛打賭,他們此刻的心跳如雷。
    隻有歐陽修茫然看著虛空。
    他的眼睛不好,去了隻怕會誤事。
    上次沈安說了什麽……弄個能讓眼睛變好的東西,可時至今日還是沒見影子。
    年輕人就是不靠譜啊!
    沈安看著包拯,包拯的年歲大了,征戰跋涉太辛苦,他不希望包拯去。
    ……
    第四更送上,晚點還有一章,有月票的書友,爵士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