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鴉雀

字數:5964   加入書籤

A+A-


    很快,康叔帶著人從書房裏拿出一幅巨大的掛軸懸在牆上,又取來一支紅木狼毫提鬥奉於葉知秋。

    單是這掛軸和提鬥巨筆便已氣勢震人,康叔隨即又拎過一個小桶,裏麵裝滿了墨汁。

    眾人興趣盎然地看著這一切,隻有葉夫人如司空見慣了一般。

    寫字?於丈夫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

    重要的是……葉夫人本能地覺得,這個字有玄妙。

    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葉知秋,隻有曹習文興趣索然。

    你們讀書人真會玩。

    一個壽字聽說都能寫出一百種花樣來,我能認識個鬼啊?

    他身邊的裴然已被陳麒和鄭崙輪流灌了好幾杯,又被葉知秋捧了一通,興致頗高,暗暗想要在太子麵前露一手。

    隻見葉知秋凝神頓墨,揮毫落筆,一撇一橫一點。

    裴然忍不住先叫了起來。

    臣知道了!

    這是個竹字頭的起筆!葉大人是想寫個“篤”字!

    篤者,厚也。葉大人把這個字獻給殿下,定是想稱頌殿下仁厚,一如聖上寬德!

    裴然把馬屁拍得很興奮,葉知秋回頭淡淡一笑:“不是篤字。”

    接著繼續又是一撇一橫一點。

    朱芷潔對李重延悄聲道:“倒確實是個竹字頭,隻是竹字頭的字也太多了,尚看不出來。”

    裴然見沒有猜中,有些失望又不甘心,立刻又叫道:“臣這下知道了,這是個‘笏’字!臣等階下執笏侍君,乃綱常之物,定是葉大人想說我等為臣者,當不忘忠君之心。可猜對了?”

    李重延被他聒噪得有些不耐煩,並未搭理他,隻自尋思這是個什麽字。

    這一次葉知秋也沒有說話,“笏”字下麵是以撇起筆,他卻用重重的一橫回答了裴然。

    你又錯了。

    裴然悻悻地看著葉知秋在那裏龍飛鳳舞。

    他越看越覺得不明白,卻越看越心驚……

    這、這是!

    在場所有的人包括老曹都開始目瞪口呆,太子李重延的臉色更是轉成一片鐵青。

    竹字頭的下麵,赫然出現了一個氣勢恢宏的“龍”字。

    “籠”?!

    龍入囚籠?

    以“籠”字獻於太子……這豈不是極大的羞辱?!

    一時間所有人都鴉雀無聲,連太子妃都驚愕地坐在那裏,不知道該如何從中打圓場。

    這一刻,哪裏還有人想得起猜謎之事。

    然而偏偏有一人這時想起來了。

    曹習文見在場的人都不說話,指著那個大字奇怪地問道:“這是個‘籠’字啊,連我都認識,你們會不認識嗎?”

    整個廬中死一般的沉寂,除了爐中偶爾幾聲炭火劈啪作響,再沒別的聲音。

    李重延盯著那個“籠”字,緩緩地舉起酒盞,忽然重重地朝桌上“啪”地拍下。

    “哼!”

    怒氣已是漫溢了整座雪廬。

    葉夫人依然靜靜地坐在那裏,沒有一絲的慌張。

    丈夫的本事,她清楚。

    但老曹已驚恐到了極點。

    葉知秋自己作死他不擔心,他沒料到這樣一個誰都看得懂卻誰都不敢說的字,被他的兒子說出了口。

    兒子猜對了……

    他下意識地瞟了一眼麵前的剔肉尖刀,胸口已是狂跳。

    猜中後下一步會怎樣?是不是就要得賞賜了?

    賞賜?翻臉?殺人?逃命?

    然而整個場麵就像被凍結了一樣,沒有絲毫的動靜。

    忽然,葉知秋笑了起來,笑聲不大,卻很是淡定。

    “嗬嗬嗬,殿下且請先坐。”他手執鬥筆指了指那個“籠”字道:“看起來,諸位對這個字都無甚好感,是不是覺得有不吉之意?”

    沒人敢回答。

    李重延依然一眼凶厲,他能感覺到朱芷潔在旁悄悄地拉一下他的衣角。

    “‘籠’字,上麵是個竹。樟仁宮內鋪青疊翠,樹木茂密,臣聽聞殿下所居的允楊宮後有一片竹林,甚是幽雅,故而以此為形。殿下出身帝裔,其餘百獸怎可相喻,豈不是玷汙了殿下的身份,臣尋思造化萬物惟有‘龍’字可當,所以湊成這個籠字。” : :

    葉知秋這麽一拆分,眾人總算敢稍稍喘了口氣息,但李重延的臉色依然難看。

    “當然,臣這樣講述不過是字麵上的意思,臣寫這個字實則還包含了臣對殿下的景仰與感佩之情。”

    裴然心想,這馬屁精有時就是會另辟蹊徑,且看他怎麽圓回來。

    “允楊宮前有竹,此事百官皆有耳聞不足為奇,然而還有一處殿下的居所有竹,卻鮮為人知。”

    朱芷潔一聽說到丈夫的另一個居所,忍不住問道:“什麽地方?”

    “涇州新陽縣。”

    李重延一時不知道他想說什麽,怒氣稍減,卻多了幾分疑惑。

    “籠,雖然有龍在下,無奈入了困境,不能施展。當時聖上為了讓殿下體察民情,特意讓殿下去邊境之地的涇州新陽縣任了一個小小的縣令,殿下乃千金之軀,到了那樣的困苦之地,豈非猶如龍入困境?臣聽說殿下在那新陽縣雖是一方父母官,卻清廉愛民身體力行,半分奢靡也沒有,每日過得極是清苦,惟有門前一片竹林能清心解憂,此情此景,豈非恰好這一個‘籠’字?”

    李重延被說得一怔,再看向那個大字,還真回憶起幾分新陽縣的日子來,沒吃沒喝沒得玩,起初頗有些度日如年的感覺。這竹下之龍……唉,心有戚戚。

    “你怎麽知道,我的住所前有一片竹林?”

    葉知秋微笑地朝曹習文指了指,“殿下許是沒在意,有一次殿下與曹公子飲酒時,臣也在旁,曹公子提了一句,說殿下的住所邊上有片頑竹,長得結實,卻總挖不到筍。”

    曹習文一愣,應道:“我還真說過,難為葉世伯連這等小事都記在心上。”

    葉知秋笑道:“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臣當時便感慨萬分。誰家兒女不是親生骨肉,聖上卻能深明大義,忍痛將殿下送去邊境。說實話,裴大人呐……”

    裴然忽然聽他點了自己名,少不得應了一聲。

    “裴大人,你我也都是膝下有兒有女的人,可舍得讓自己的孩子去涇州那種地方吃苦嗎?”

    裴然見他已是漸漸扭轉勢頭開始歌功頌德了,忙配合地深情高聲歎道:“不!能!啊!”

    曹習文卻暗地裏一撇嘴。

    這話聽著真讓人不爽快。涇州那種地方?涇州怎麽你們了?沒我們涇州人,誰保你們邊境太平啊?

    葉知秋繼續說道:“殿下,竹下棲龍為籠,月邊隱龍為朧,石上臥龍為礱,可不管棲於何地,龍就是龍,終有出籠嘯天,一躍騰雲之時!恕臣直言,今日若沒了這個竹字頭,臣單以龍字奉於殿下就是對聖上的大不敬,但有了這個竹字頭,既顯了殿下的帝裔身份,又是臣身為臣子對殿下的滿心期仰,下筆之處乃是臣凝思所成!”

    李重延被說得心中震動。

    自從圍莊之後,他一直想問又不敢問的一件事,就是李公公死前有沒有把自己身世的秘密泄露給葉知秋。

    也許葉知秋不知道,也許他知道了卻裝不知道。

    但方才葉知秋的一席話,不僅字字直指他龍裔身份,還數次點到父皇對自己的期許。

    這個“籠”字,分明是一種暗示,一種認可,更像是一種誓言,一種效忠的誓言。他認我是太子,更認我是日後的國君。

    葉知秋,這樣從不介入黨爭從不蹚任何渾水的人,會如此旗幟鮮明地在眾人麵前擁戴我這個太子,如此老謀深算擅識風向的人,其中意味還須多言麽?

    李重延似乎已漸漸忘了方才那陣憤怒,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飄然。裴然這樣日日諂媚於前的人他不太稀罕,反倒是葉知秋這樣的謹小慎微者向他靠攏讓他很有點成就感。

    朱芷潔見場麵漸緩,趕緊趁勢道:“葉大人的書法造詣了得,我看這竹字頭寫得門戶嚴謹,頗有法度,下麵的龍字卻氣勢軒昂,尤其是收筆的那一提,堪稱點睛。”

    既以龍為喻說了丈夫的好話,又隻是評判書法,不涉及絲毫朝堂之事,相當得體。

    李重延緊繃的臉終於舒展開來,哈哈大笑起來:“葉尚書不愧是能辨之人,連太子妃都替你說話了。不過你的這番妙解倒是新奇,比尋常席間歌舞還要有趣。哦,對了。”他轉向曹習文笑道:“他們這群人,硬是沒認出這個字來,還是你猜對了,合該賞賜。”

    曹習文壓根兒就沒弄明白方才發生了什麽事,聽李重延說要賞自己,想到方才在花園裏已經提前告知過自己要賞墨,於是也故意配合地嘿嘿笑道:“好啊,殿下要賞什麽?”

    老曹的心已被吊到了嗓子眼,他右手筷箸未落,左手已悄悄地握住了跟前那把尖刀。

    老曹竭力保持平靜地責備說道:“我兒啊,殿下雖有恩典,然而你也該知斤兩,方才這一字是大夥兒謙讓才都故意沒說,你如何能腆著臉皮占了這便宜?”

    邊說邊擠眉弄眼,不許要賞賜!

    曹習文一愣,既聽不懂老曹的話,更看不懂他這擰鼻皺眉又扭嘴的含義。

    “是嗎?原來他們都是讓我的?我說怎麽就我一人認識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