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7章 白蓮教眾

字數:4709   加入書籤

A+A-


    穆瑤和雨霖鈴跟著潘小安向山區裏走去。
    春雪消融,山路難行。
    頭戴白色圍巾的樵夫,踏泥而行。深一腳,淺一腳,頗為狼狽。
    “樵夫行路,麻煩讓一讓,讓一讓嘍。劃破了衣衫,蹭上了泥,俺們可不管。”
    潘小安拱拱手:“幾位小兄弟請了。這裏是什麽地方?”
    當前一個樵夫,長相頗為強悍。“你們不是本地人,請速速離開。我們這裏不歡迎外地人。”
    潘小安笑了笑:“大家都是安國人,又何必強分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再說…”
    “說啥說。都給你說了不歡迎外地人,你還囉裏吧嗦。你這人真…富啊!”
    潘小安掏出十塊錢。
    “我家少爺,最喜歡鄉野探險。我們打算在這裏住一晚,誰肯接待?”
    那人一把奪過錢:有我阿森在,誰敢跟我爭。”
    “你倒是英雄。那我們晚上就住你家裏。你家裏可有野味?”
    阿森嗬嗬兩聲:“你也不看看我們是幹啥的。猴腦袋,雞舌頭,豬尾巴,就看你想吃個啥?”
    “有個野菜吃就好”
    “切”阿森鄙視。“你們這些個城裏人,就是愛裝。明明饞野味,非的說吃素。素野菜有啥吃頭?”
    “你們這裏不是有大蟲子嗎?”雨霖鈴突然插話。
    阿森聽她聲音好聽,抬頭一看,頓時驚為天人。
    他將腳往後挪了挪。唯恐雨霖鈴看到了他的草鞋。
    他的草鞋破了洞,露出黝黑的大腳趾。
    “姑娘你說的可是豆丹?”
    雨霖鈴點點頭:“就是豆丹。油炸著吃,很香的。”
    “姑娘喜歡吃,回去我就給你炸。這個季節,唯有我家有。”
    “這是為什麽?”潘小安問。
    阿森不回答。他懶得理潘小安。
    “這是為什麽?”雨霖鈴問。
    “姑娘,豆丹多在夏秋季節。想要保存,得用鹽水醃製,或者用鹽培著。我家裏鹽多,舍得放鹽。”
    說起鹽,阿森很驕傲。
    這時代,家裏有鹽吃,確實是件了不起的事。
    潘小安占領此地後,將鹽的價格打了下來。可依舊有很多百姓不舍得買鹽。
    便是私鹽,價格也不便宜。所以阿森顯得很驕傲。
    “為何你家鹽多?你家有鹽工嗎?”
    麵對潘小安的問題,阿森白眼多:“我家鹽多,也沒你家鹽多。要不你咋這麽閑?”
    “我…我是有點閑…”
    穆瑤感到好笑。“潘小安,你平日裏那股神氣勁去哪了?被一個樵夫說的啞口無言。”
    她要再給潘小安來個傷口撒鹽。
    “老安,休要閑言碎語。”穆瑤看向阿森:“如此,我們就打擾了。”
    阿森家在村外的野豬嶺上。這裏常有野豬出沒,一般人不敢來住。
    阿森孑然一身,天不怕地不怕。用他的話說,來個野豬下酒菜。來個野鬼暖被窩。
    阿森家沒有被窩,阿森的家,隻是兩間破木房。
    “歡迎來到我的大屋。你們兩位住上房。老漢,你隨我住門樓。”
    北地多注重門楣。阿森也修了個大門樓。
    潘小安搖搖頭。
    “咋滴,不滿意?”
    “滿意”
    “滿意你倒是吭一聲啊。”
    “吭”
    穆瑤與雨霖鈴笑起來。
    阿森嘿嘿兩聲:“你這老漢倒是有點幽默。你別不服氣。你在富有,也是仆人。
    我在貧窮,也是此間的主人。讓你和我一起住,沒辱沒你吧?”
    潘小安好奇:“看你模樣,略顯粗魯。聽你語言,又稍顯文雅。你讀過書?”
    阿森得意:“俺沒讀過書,可不比讀書人差。”
    “安國免費教育,你為何不去讀書?”
    “切”阿森不以為然:“俺們自有講堂,幹嘛要去學堂讀書。”
    “山裏講堂?”潘小安起疑:“可有宣揚普世教義,追尋極樂淨土之語。”
    阿森愣住:“你也是教眾兄弟?”
    潘小安點點頭:“當然”
    阿森頓時來了興趣:“一朵蓮白河中開,笑問兄弟第幾台?”
    潘小安知道,這是白蓮教切口。問得是你在教中擔任何種差事?
    “一段蓮藕泥裏埋,九居五孔身自在。”
    “哎呦”阿森咕咚一下跪倒在地,接著就是三叩首。
    潘小安說的職位,是白蓮教九護衛之一的五護衛。
    白蓮教的韓教主,被潘小安在北地打擊過一回之後,又跑到南方來。
    他重新製定教義:普世眾生,蓮白淨土
    他重新製定教中編製:九護衛,七聖女,四天王,兩護法
    九護法下,是三十六經師。以及各地的分舵舵主,堂口香主等等。
    關於白蓮教,潘小安一直很關注。每年,安組織都會傳來教中的消息。
    潘小安對白蓮教知之甚多。
    之所以,還沒有打擊他們。是他們跑到了南方,很少北上。
    “難道,修武的死,和他們有關?”潘小安加了小心。
    穆瑤與雨霖鈴也暗暗做了戒備。
    潘小安故作驕傲:“阿森,你在教中任何職務?”
    阿森誠惶誠恐。“小人剛剛升任十人引領使。”
    所謂引領使,就是發展教眾的人。誰領來的人,就由誰負責。
    負責傳遞消息,收受錢財。
    十人引領使,便有了一份收入。這收入來源於教眾的奉獻。
    引領使從中拿一成。
    引領的人越多,收益越大。
    從這個組織結構來看,新任的教主韓童林倒是個人才。
    想要結構緊實,唯有理想和利益兩樣。
    理想會變,利益永恒。
    有了共同的利益,人們聚集在一起,才會更牢固,走的更遠。
    “引領使,還不錯。隻是才十人引領使,阿森你沒有努力啊。”
    阿森羞愧:“非是小人不努力。實在是山裏人家人少。
    再有就是安國辦的村學堂,識字屋,分去了好些人。小人還是有能力的。”
    潘小安不想與他討論更多:“去做飯吧”
    阿森不敢再與潘小安貧嘴。
    蓮白教中,等級森嚴。一個引領使能夠見到九護法,簡直就是天大的機緣。
    阿森有野心。他不想在山裏一輩子打獵砍柴。
    他要抓住機會。他要好好巴結九護衛。
    阿森拿出窖藏食材,他使出看家本領,要為九護衛做一桌豐盛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