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攻取常州

字數:5169   加入書籤

A+A-




    在張士德被擒獲之後,首先憤怒的是大周皇帝張士誠。

    如果其他人被擒獲,張士誠都可以不放在心上,任他們生死生滅,和自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但是自己這個弟弟卻絕對不一樣。

    他對自己事業的發展起到作用實在太大了,不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自己這個弟弟都是一把絕對的好手,可以說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至少有他一半的功勞。

    在張士德被抓的情況下,做為皇帝的張士誠應該是有派人去警告過朱元璋的。

    意思也很簡單,一是為了講和,更多的則是為了警告。

    警告這個頭上隻會放電不會長毛的癟三,識相的話就趕緊把我弟弟給放了,如若不然當心我率領我的百萬大軍平了你丫的。

    但是在放與留的問題上,朱元璋似乎根本不在乎張士誠的警告。

    做為對張士誠威脅自己的回禮,朱元璋也充分發掘了他個人的極端性格,他沒有理會張士誠的警告,而是狠狠的羞辱了一番張士德,並且以張士德的性命相要挾,逼張士誠向自己妥協。

    做為朱元璋的階下囚,在接二連三收到壓迫和侮辱之後,一向高傲的張士德倍感屈辱,所以在飽受羞辱折磨之後,他準備偷偷讓人告知自己的哥哥:不要同朱元璋妥協,應該投降元軍,雙方聯手共同誅滅朱元璋這個禿驢癟三。

    史書上沒有寫這個消息是否真正傳播了出去,但是單單從這一點能夠看得出朱元璋軍隊內部還是略微存在著一些問題的,不然一個叛軍的頭領是如何傳遞這種幾乎可以決定自家軍隊生死的消息的。

    而當張士德提出這種聯合作戰的理論之後,首先得到這個情報的是朱元璋。

    麵對著這種幾乎可以讓自己化主動為被動,由強勢瞬間轉為弱勢的情報,朱元璋的心裏是很不高興的。

    他原本打算是要留張士德這條命的,因為有張士德壓在自己手裏,這就等於自己手裏多了一張可以控製張士誠的王牌,雖然不能夠通過張九六完全控製住張士誠,但是起碼可以在重要的時候以他的性命做籌碼相威脅。

    但是當朱元璋發現到張九六給哥哥的這一個建議的時候,朱元璋推翻了自己原有的打算。

    看著眼前受盡屈辱卻依舊咬牙堅挺的漢子,朱元璋心中湧出一絲殺氣。

    今天這個情報自己率先得知了,起碼有了一定的防備,但是在這個混亂的環境下,誰也不敢保證這種傳遞情報的事情會不會再次發生,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別人會不會永遠忠誠於自己。

    在這時候,唯有一種方法可以杜絕這種後患。

    既然不能為友,那就讓我們徹底撕破臉麵吧。

    所以在朱元璋得知張士德準備給他哥哥傳遞聯合元軍來進攻自己的消息之後,他作出了一個決定。

    一個在當時環境中再合理不過的決定。

    這個決定做出來之後,同時支持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徐達,另外一個是湯和。

    同時極力反對的有一個人,這個人是:張士誠。

    這個決定的付出是張士誠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但是在這時候,遠在百裏之外的張士誠是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而在同時朱元璋也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了行動。

    為了杜絕後患,更為了免遭塗炭,朱元璋揚起了自己手中雪白的彎刀。

    在冰冷而堅毅的目光下,活劈了張士德的腦袋。

    而在朱元璋做出這一舉動的同時,也將他與張士誠的關係拉到了穀底。

    這就注定了在最後的大戰中,張士誠最終的命運。

    在處理完張士德的事情之後,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朱元璋的麵前。

    因為張士德的被殺的緣故,為了避免重蹈自己二哥的命運,堅守在常州的守軍拒不投降,和朱元璋的軍隊死磕在了一起。

    與此同時,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憤怒,更為了報複殺弟之仇,張士誠派遣張、湯兩人率領大軍緊急援救常州。

    但是讓張士誠沒有想到的是,這張湯二人非但沒有解除張士德的圍城之困,反而在半道上就被徐達埋伏好的伏軍給打了個正著,不但沒有解除常州的困局,反而是兩人雙雙被陷進了這個泥潭之中。

    麵對著張湯二人的淪陷,做為一朝皇帝的張士誠即無奈又無助,在他本人看來這兩個人是用做援軍來用的,即便是幫不上忙,也決然不會幫上倒忙,但是麵對著同樣陷入泥潭的張湯二人的張士誠來說,心裏憤恨到了極點。

    這兩個沒用的斯文敗類,本來還想著讓你們能給大爺我解除一些後顧之憂呢,但是沒想到憂愁不僅不有解除,反而平添了諸多煩惱。

    你們這群沒用的東西,大爺我要你們這群斯文敗類有什麽用。

    一群中看不中用的玩意。

    別讓我再看見你們,不然爺們見你們一次砍你們一次。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在這種情況下,做為一軍統帥的張士誠也是無可奈何的。

    他也曾想過再派遣一些人出手來對付朱元璋,但是自己手下最好的兩位將軍都被朱元璋給製服了,在這種無將可調的尷尬情形下,做為主帥的他也隻能選擇放棄。

    你個癟三,好個禿驢,這次先放過你,等下次逮著機會,看爺我不打的你東北西南。

    在這種自我安慰的情況下,張士誠放棄了解救常州的想法。

    這種做法等於是片麵的放棄了常州這個戰略要地,但是做為常州守備軍的張家軍卻完全不知道自己主帥的想法,在他們看來既然又一波援軍失利,必然還會有第二波第三波的後援部隊來增援這裏,況且自己這裏屬於戰略要地且物資儲備及其豐富的情況下,自家老大一定不會甘心放棄。

    於是乎,在這種飽腹滿腔熱血和鬥誌昂揚的情況下,做為張士誠嫡係部隊的常州守軍竟然死死扛住了朱佳俊連續三次的大舉進攻。

    而此時作為最高統帥的朱元璋麵對著徐達連續三次攻城失敗的戰爭匯報,他首先發表了自己做為最高指揮官的戰場作風,他立即下達了戰鬥簡報,口頭上斥責徐達等一幹將領,並且開始了權力壓製,所有參與攻打常州的將士各降一級,並且口頭訓斥。

    大致意思就是說:我知道你們在前線作戰的辛苦,我也知道你們在和張士誠幹仗中的拚死效力,但是你們同樣要清楚,常州是我們必須要拿下的戰略要地,今天如果不拿下常州的話,那我們就沒辦法布局下一步的棋局,所以我奉勸大家拿下常州大家雙方彼此都好,如果拿不下常州的話,哼哼,這個責任首先在於統帥的將軍,我奉勸你將功補過,否則不然必定懲治不赦。

    麵對這一張戰爭簡報,做為此時軍隊最高統帥的徐達首先犯起了嘀咕,在這一場戰爭中他也確實出了力,但是麵對著死死抵抗常州的守軍,他也確實犯起來難。

    自從跟隨朱元璋之後,他從來沒有遇到過常州這麽難打的城池,這樣難啃的硬骨頭就如同是卡在嗓子裏的魚刺,麵對著自家老大的斥責,此時的他進退兩難。

    在這種情況下,徐達隻有一條路可選,自家老大的意思很明白,打的下要打打不下創造條件也要打。

    在這種可以說是絕對的命令下,他隻能選擇進攻。

    而在這時候,讓徐達略微高興的一件事出現在了他的麵前。也許是知道常州出現了艱難的困局,也許是出於對徐達這位大將軍的軍事地位的保護,做為朱家軍絕對老大的朱元璋在頒布了斥責令之後,同時派遣了兩萬精兵來協助徐達來攻取常州。

    與這兩晚兵馬一同而來的還有另外幾個人,他們分別是:常遇春、廖永安和胡大海。

    麵對著這三個足以以一敵百的三位大將的到來,做為大將軍的徐達終於鼓足了勇氣,命令三人東西南北各守一方的情況下,對常州這個鳥不拉屎的破地方發起了最後的猛攻。

    也就是在1357年,徐達率領的大軍攻破了久攻不下的常州城。

    但是當徐達進入常州城之後,一件可怕的事情擺在了他的麵前。

    這件即讓他可怕更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是,這個原本不大的常州城守軍竟然隻有寥寥數千人而已。

    麵對著自己費力不竭卻久攻不下的常州城,麵對著這個在自己麵前不過隻是個屁大點地方卻足足抵抗了自己數個月輪番進攻的破地方,徐達忍不住開始反思發生這種情形的原因。

    最後他得到的結果是:常州這個地方雖然兵馬稀少,但是它本身糧食的儲存充足,況且自己急於攻城,心切浮躁,而對方則是守備充足,糧草充裕,在這種可以說雙雙皆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自己久攻不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在徐達率領著大軍終於拿下了常州並吸取了自己不足的經驗之後,為了鼓舞自己的士氣,也為了發揚戰爭理論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波段作風,做為做高統帥的徐達在充分修整了軍隊之後,再度對馬馱沙(現在的江蘇省靖江市)發動了戰略進攻,並迅速拿下了靖江。

    在兩戰兩勝之後,徐達馬不停蹄的對寧國發起了進攻的命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