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當年那些事的疑點

字數:3390   加入書籤

A+A-


    林紅跟高文明結婚以後,就跟著父親學做生意,由於她精明強幹,又一心撲在事業上,很快就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慢慢的,林光遠隨著年事增高,就退居幕後,由林紅全麵接手。

    原來的生意做得有些雜,基本上什麽賺錢就做什麽,林紅接手後,對生意進行了整合,主要經營煤炭、鋼材、木材、建築材料,其它的一些小生意能棄的就棄了。

    近幾年政策放開了,在林紅的提議下,成立了一家集團公司,公司的名稱叫紅果,總資產達到了三億,林光遠、林光平、林慧嫻各占六成、二成、二成股份。

    由於林紅是林光遠的獨女,這六成股份,在林光遠死後,肯定就是由林紅繼承了。

    生意越做越大,但煩惱也隨之而來,因為林紅一直沒有懷孕。

    林紅在三岔口村的事情被瞞了下來,但林紅知道,沒有孩子絕對不是自己的問題,因為她已經生過一次孩子了,問題肯定是出在了高文明身上。

    她陪著丈夫看遍了國內所有治不孕不育症的醫院,卻一直沒有效果。按高文明的意思,想過繼二弟高文禮的次子高晨陽為子,但林紅一直沒有同意,按她的說法就是,倆人都還年輕,不著急,實在治不好了,再收養個孩子不遲。

    但真正的原因,她是放不下那個剛滿月就夭折的兒子,冥冥中,她總覺得好像兒子的夭折不那麽真實。

    十六年過去,林紅已經三十五歲,過了年就三十六歲了,歲月的流失,當年的事不但沒有淡去,反而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她的腦海裏,出現在她的夢裏。

    反複思索和咀嚼,對當年的事,她也越來越懷疑。

    疑點之一,她接到電報和姑姑去s省的時間太過巧合,竟然那麽巧就在喇叭廟郵局門前相遇了,而且姑姑在見她之前,已經瞞著她把調回城的手續全部辦完了,顯然這是早有預謀的。

    疑點之二,父親當年住在醫院,說是心髒病,但現在想起來,當時父親雖是住在醫院,但麵色紅潤,沒有一點心髒病的表現,不像是在治病,倒像是在休養。

    疑點之三,陳慶國對自己的感情是真摯的,這一點她反複想過之後,越來越肯定,就算不是真的,在接到自己的信進行說明之後,他也不可能在半年之內就訂婚,結婚。

    疑點之四,自己離開兒子時,兒子雖剛滿月,但是非常健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像個有福之人,怎麽可能得急性肺炎夭折了呢?當時鄉鎮的醫療條件,完全可以治愈,這個病也不是什麽一天兩天就能有生命危險的,要是這樣就能夭折,陳慶國得粗心到什麽程度?關鍵陳慶國並不是粗心之人,更何況那是他的親生兒子?

    這些疑點都集中在一起,林紅懷疑,當時父親和姑姑是作了一局,有意拆散自己和陳慶國。

    如果是這樣的話,陳慶國寫的那封信,又如何解釋?這究竟是怎麽回事?自己的愛人和兒子到底還活在世上沒有?

    這些疑點早些年林紅不是沒有想過,但她已經跟高文明結婚了,從心靈深處,不願意去觸碰,深怕揭開以後,傷到自己也傷到高文明。

    但如今,兩人沒有後人,高文禮對自己的財富一直虎視耽耽,把高晨陽過繼給自己,就是他的算計之一。

    這些事她都非常清楚,所以一直拒絕過繼。

    ……

    林紅撫摸著照片上陳慶國的臉,往日種種湧上心頭,一時之間下了決心:無論你現在如何,兒子是不是還活在世上,我一定要揭開這個謎!

    想到這裏,林紅下定了決心,她放下手中的影集,回到公司。

    叫過自己的貼身秘書鞏玉嬌,讓她立即秘密去s省,調查林慶國的情況。

    鞏玉嬌今年24歲,長得很漂亮,身材屬於嬌小玲瓏類型,由於才華橫溢,幹事果敢,被林紅相中,22歲大學畢業,就當了林紅的秘書,現在在這個職位上,已經做了二年了。

    鞏玉嬌還沒有戀愛對像,雖然追求者如過江之鯽,但她一個都看不上。不是追求者不優秀,而是她覺得他們都不符合她的要求。

    至於她的要求是什麽,沒人知道,除了她自己。

    聽了林紅的安排之後,鞏玉嬌沒有遲疑,很快就把手頭的工作跟另外一個秘書李穎進行了交接,然後悄悄離開京城,趕赴s省。

    隻不過,在離開京城之前,她給一個男人打了一個電話,將此行的目的透露了出去。

    ……

    陳愛霖自從搬到西院之後,再也沒有種元寶茄子,不是沒有種子,也不是他不想種,是因為現在他很忙,因為期末考試就要來了。

    第一場考試是語文,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班主任陳老師親自監場。

    發下試卷來以後,陳愛霖填好姓名,先大體瀏覽一番,前邊的基礎知識在他看來毫無難點,就翻到最後,去看作文題目,卻是一篇議論文: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家管仲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請根據此說,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不低於600字,不超過1000字。

    看完試題,大約有數了,他先是用了二十分鍾,把前麵的基礎知識全部做完,然後開始沉思,如何寫這篇作文。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從哲學的觀點來說,其實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管仲此說,跟唯物主義的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是相契合,如果讚成此說,隻需闡明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再舉幾個例證,就可以了。

    隻不過,這段話初中的文言文沒有學過,雖然意思淺顯易懂,但也需要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需要一定的哲學知識,有那麽一點難度。

    大概陳老師出此題目的目的,也就是宣傳這種跟主流意識相契合的觀點,培養學生觀察和判斷當前社會現象的一種能力。

    陳愛霖想了想,決定對這種單純強調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進行批判,也就是說,他要反其道而行之。(www.101novel.com)